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4  1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焊缝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


背景技术:

2.焊缝探伤作业中,由于检测对象的不集中性,整个焊缝探伤过程探伤人员多侧徒步7公里,少则4公里左右;加之携带的打磨刷、毛刷、耦合剂等诸多探伤工机具备品,焊缝探伤作业单人携带重量约为30斤左右,为携带方便职工往往都是采用工具包(手提篮)将所有备品及仪器、扫查架装置在一起手提(肩背)行走,在遇有焊缝时,人员再将仪器备品从工具包里取出,作业完毕后再放入工具包内继续行走。
3.人员在对焊缝进行探伤时,需要往复地取放备品、插拔仪器,易使设备接插件松动,造成探伤设备故障率高;而且徒步负重行走还增大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再者探伤常用的耦合剂主要为洗洁精或机油,致使盛放设备的工具包经常是油污满面,不利于职工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杆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操作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前表面且位于第二连接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扣,所述移动机构的右侧面设置有夹轨机构;
6.所述第一连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水罐,所述第一连杆的右侧面且位于安装架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右侧面且位于第一限位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右侧面且位于第二限位杆下方固定连接放置箱。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活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双滚轮。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夹轨机构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安装块的内部且位于转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安装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铰链相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第一连杆前表面且位于第一连接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卡勾。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右侧面且位于第二限位杆、放置箱之间设置有限位架。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第一连杆的前表面且位于第二固定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握杆。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操作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扫查架。
2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通过将探伤设备安装在小车上,方便人员对探伤设备进行携带,避免了肩背手提,携带不方便的现象,减轻了职工作业时的劳动强度。
23.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通过在移动机构上设置夹轨机构,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轨道上,无需人为手动扶持,便于人员在工作时休息,且不会影响轨道探伤的进度。
24.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能够将该装置进行折叠,可以使人员在地面上以及轨道上拉动,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25.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通过增设储水罐,探伤检测时给水方式由人工手动喷洒改为自动给水,可以实现实时给水,探头边扫查边给水,避免了以往先喷洒在探伤扫查,耦合水流失,影响探伤效果的问题。
26.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串列式扫查架安装在小车底部,通过操作杆放下扫查架,推行小车即可实现串列式扫查架的探伤检测,避免以往串列式扫查架人工手持操作,推行不稳、速度力量不均匀,影响探检测效果的问题。不检测时抬起扫查架,即可在钢轨上及地面上拉动行走,也可根据需要拆卸扫查架,单独放置在小车上,手动操作扫查架,操作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的握杆的剖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的右视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的夹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例说明:
32.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移动机构;51、安装杆;52、安装板;53、安装轴;54、双滚轮;6、安装架;7、储水罐;8、第一限位杆;9、第二限位杆;10、放置箱;11、限位架;12、夹轨机构;121、安装块;122、转杆;123、凸轮;124、弹簧;125、夹板; 13、操作杆;14、第一固定杆;15、限位扣;16、第二固定杆;17、卡勾; 18、握杆;19、扫查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包括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一固定杆14的下表面设置有移动轮,第一连杆1与第二连杆 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通过第一固定杆14与第二固定杆16相连接,第一连杆 1的前表面且位于第二固定杆1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握杆18,第一连杆1的右侧面且位于第二限位杆9、放置箱10之间设置有限位架11,便于对探伤设备进行限位,第一连杆1前表面且位于第一连接杆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6,第二固定杆16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卡勾17,第一连杆1与第二连杆2通过铰链相连接,第一连杆1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保证第一连杆1与第二连杆2转动的最大角度,第一连接杆3远离第一连杆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4远离第二连杆2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2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第一连杆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5。
36.通过设置此结构,设置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能够将该装置进行折叠,可以使人员在地面上以及轨道上拉动,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37.第一连杆1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操作杆13,操作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扫查架19,便于对扫查架19位置进行调整,第二连杆2的前表面且位于第二连接杆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4,第一固定杆14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扣15,移动机构5的右侧面设置有夹轨机构12。
38.通过设置此结构,通过在移动机构5上设置夹轨机构12,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轨道上,无需人为手动扶持,便于人员在工作时休息,且不会影响轨道探伤的进度。
39.移动机构5包括安装杆51,安装杆51的活动连接有安装板52,安装板 5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轴53,安装轴53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双滚轮54,夹轨机构12包括安装块121,安装块1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122,转杆 12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123,安装块121的内部且位于转杆12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24,弹簧124远离安装块1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 125。
40.第一连杆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安装架6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水罐7,储水罐7的前表面设置软管,便于将储水罐7内的水倒出,最后喷洒向轨道上,第一连杆1的右侧面且位于安装架6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8,第一连杆1的右侧面且位于第一限位
杆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 9,通过第一限位杆8与第二限位杆9可以将一些装备放在小车上,第一连杆 1的右侧面且位于第二限位杆9下方固定连接放置箱10,便于放置他探伤设备。
41.通过设置此结构,将探伤设备安装在小车上,方便人员对探伤设备进行携带,避免了肩背手提,携带不方便的现象,减轻了职工作业时的劳动强度。
42.工作原理:在使用时,人员可以通过双滚轮54将小车放在轨道上,人员可以通过握杆18拉动小车移动,通过放下操作杆13放下扫查架19,此时通过扫查架19可以对轨道进行扫查,再通过放置箱10可以将探伤设备放置,通过限位架11可以对其进行限位,再通过储水罐7通过软管可以将水洒向轨道上,以此便于对轨道进行探伤,人员可以通过转动转杆122来带动凸轮123 转动,此时夹板125通过弹簧124的弹力会向内侧移动,通过两个夹板125 的夹持可以对小车进行固定,人员可以通过转动限位扣15,再将操作杆13掀起,再通过转动卡勾17,最后将操作杆13固定在第一连杆1上,再通过转动第二连杆2将第二连杆2与第二连杆2贴合即可,通过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4之间的阻尼力,可以将第二连接杆4固定在第一连杆1上,人员通过握住握杆18再通过双滚轮54可以在地面上行走。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包括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杆(2)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所述第一连杆(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5),所述第一连杆(1)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操作杆(13),所述第二连杆(2)的前表面且位于第二连接杆(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4),所述第一固定杆(14)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扣(15),所述移动机构(5)的右侧面设置有夹轨机构(12);所述第一连杆(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所述安装架(6)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水罐(7),所述第一连杆(1)的右侧面且位于安装架(6)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8),所述第一连杆(1)的右侧面且位于第一限位杆(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9),所述第一连杆(1)的右侧面且位于第二限位杆(9)下方固定连接放置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5)包括安装杆(51),所述安装杆(51)的活动连接有安装板(52),所述安装板(5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轴(53),所述安装轴(53)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双滚轮(5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轨机构(12)包括安装块(121),所述安装块(1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122),所述转杆(12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123),所述安装块(121)的内部且位于转杆(12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24),所述弹簧(124)远离安装块(1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1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与第二连杆(2)通过铰链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前表面且位于第一连接杆(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6),所述第二固定杆(16)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卡勾(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远离第一连杆(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4)远离第二连杆(2)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的右侧面且位于第二限位杆(9)、放置箱(10)之间设置有限位架(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的前表面且位于第二固定杆(1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握杆(1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扫查架(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焊缝便携式探伤小车,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与第二连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杆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操作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探伤设备安装在小车上,方便人员对探伤设备进行携带,避免了肩背手提,携带不方便的现象,减轻了职工作业时的劳动强度,在移动机构上设置夹轨机构,将该装置固定在轨道上,无需人为手动扶持,便于人员在工作时休息,且不会影响轨道探伤的进度,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能够将该装置进行折叠,可以使人员在地面上以及轨道上拉动。员在地面上以及轨道上拉动。员在地面上以及轨道上拉动。


技术研发人员:李辰捷 黄涛 李宁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工务段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75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