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转运输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2.水稻化育苗过程中,育成秧苗由运输车将育成秧苗搬运传输至田间或移栽时,由于在丘陵地带一般都梯田比较多,因此无法采用平地的车运方式,从而一般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肩扛,
3.但是这样的运输方式虽然仍然在丘陵地带的田间地头为非常主流的输送方式,但是由于运送距离长,那么人比较少的情况下,作业效率也比较低,从而使得在丘陵地带对秧苗的种植成本高,且人工搬运传输作业需要频繁弯腰工作,劳动强度大,不适应大规模工厂化育成秧苗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其具有机械化搬运秧苗,节省人力,提高搬运效率的效果。
5.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包括多个架体单元首尾抵接而成,每个所述架体单元包括两根固定轴、四组支撑脚组件、上下两对相互平行的加固架杆和两根相互平行的传送轴;
7.所述加固架杆相互水平且平行设置;
8.所述支撑脚组件两两正对,每组所述支撑脚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与两对加固架杆的外侧,每根所述固定轴两端分别垂直固定于两两正对的两组支撑脚组件之间,每根所述固定轴外壁限位转动连接有两个同轴的转动滚轮,所述转动滚轮外壁开设有卡接槽;
9.所述传送轴分别固定设置于加固架杆的两端,所述传送轴与固定轴相互平行,每根所述传送轴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传送滚轮,所述传送滚轮外壁开设有卡接槽;
10.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滚轮和两个传送滚轮位于同一竖直面且呈为四边形,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滚轮和两个传送滚轮外侧套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顶部放置有托盘,所述架体单元其中一根传送轴的端部的加固架杆上固定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和传送轴端部固定。
11.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组件包括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由上至下贯穿有两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由上至下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设置有防滑把手。
12.优选的,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滚轮和两个传送滚轮呈现的四边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
13.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发电机供电。
14.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底端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直径小于螺纹杆中部的直径。
1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每个架体单元按照传送方向抵接在一起,然后在传送带上放上托盘,从而能够将秧苗田内的秧苗传送到种植田内,从而免于人工上下运输,这样的运输方式在丘陵地带相比人工运输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的支撑脚的剖面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的架体单元首尾相接的示意图。
22.图中标识分别为,1、架体单元;11、固定轴;111、转动滚轮;12、支撑脚组件;121、螺纹孔;122、螺纹杆;1221、防滑把手;1222、橡胶套;13、加固架杆;14、传送带;15、传送轴;151、传送滚轮;16、驱动电机;17、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参见图1到图5,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包括多个架体单元1首尾抵接而成,每个所述架体单元1包括两根固定轴11、四组支撑脚组件12、上下两对相互平行的加固架杆13和两根相互平行的传送轴15;
26.所述加固架杆13相互水平且平行设置;
27.所述支撑脚组件12两两正对,每组所述支撑脚组件12分别固定设置与两对加固架杆13的外侧,每根所述固定轴11两端分别垂直固定于两两正对的两组支撑脚组件12之间,每根所述固定轴11外壁限位转动连接有两个同轴的转动滚轮111,所述转动滚轮111外壁开设有卡接槽;
28.所述传送轴15分别固定设置于加固架杆13的两端,所述传送轴15与固定轴11相互平行,每根所述传送轴15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传送滚轮151,所述传送滚轮151外壁开设有卡接槽;
29.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滚轮111和两个传送滚轮151位于同一竖直面且呈为四边形,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滚轮111和两个传送滚轮151外侧套设有传送带14,所述传送带14顶部放置有托盘17,所述架体单元1其中一根传送轴15的端部的加固架杆13上固定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16,所述驱动电机16输出端和传送轴15端部固定。
30.工作原理:首先每个架体单元1按照传送方向抵接在一起,然后在传送带14上放上托盘17,从而能够将秧苗田内的秧苗传送到种植田内,从而免于人工上下运输,这样的运输方式在丘陵地带相比人工运输效率更高。
31.所述支撑脚组件12包括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由上至下贯穿有两螺纹孔121,所述螺纹孔121内由上至下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2,所述螺纹杆122顶端设置有防滑把手1221,采用
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支撑脚组件12更加适合秧田的高度,且可以将传送带14调节成斜坡,更加有利于丘陵地带的传输。
32.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滚轮111和两个传送滚轮151呈现的四边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传动带顶部的托盘17不那么容易颠簸,同时处于紧绷状态,更加容易带动托盘17。
33.所述驱动电机16通过发电机供电。
34.所述螺纹杆122底端套设有橡胶套1222,所述橡胶套1222的直径小于螺纹杆122中部的直径,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秧田的水更加难以腐蚀螺纹杆122,同时橡胶套1222更加容易穿过螺纹孔121。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架体单元(1)首尾抵接而成,每个所述架体单元(1)包括两根固定轴(11)、四组支撑脚组件(12)、上下两对相互平行的加固架杆(13)和两根相互平行的传送轴(15);所述加固架杆(13)相互水平且平行设置;所述支撑脚组件(12)两两正对,每组所述支撑脚组件(12)分别固定设置与两对加固架杆(13)的外侧,每根所述固定轴(11)两端分别垂直固定于两两正对的两组支撑脚组件(12)之间,每根所述固定轴(11)外壁限位转动连接有两个同轴的转动滚轮(111),所述转动滚轮(111)外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传送轴(15)分别固定设置于加固架杆(13)的两端,所述传送轴(15)与固定轴(11)相互平行,每根所述传送轴(15)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传送滚轮(151),所述传送滚轮(151)外壁开设有卡接槽;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滚轮(111)和两个传送滚轮(151)位于同一竖直面且呈为四边形,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滚轮(111)和两个传送滚轮(151)外侧套设有传送带(14),所述传送带(14)顶部放置有托盘(17),所述架体单元(1)其中一根传送轴(15)的端部的加固架杆(13)上固定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16),所述驱动电机(16)输出端和传送轴(15)端部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组件(12)包括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由上至下贯穿有两螺纹孔(121),所述螺纹孔(121)内由上至下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2),所述螺纹杆(122)顶端设置有防滑把手(1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侧的两个转动滚轮(111)和两个传送滚轮(151)呈现的四边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6)通过发电机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22)底端套设有橡胶套(1222),所述橡胶套(1222)的直径小于螺纹杆(122)中部的直径。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秧苗智能化转输送装置,特别涉及转输送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多个架体单元,所述架体单元包括两相互平行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之间通过加固支架固定,每根所述固定轴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同轴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套设有一根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两端的固定架体上分别设置有平行于固定轴的传送轴,所述传送轴上设置有传送滚轮,所述传送带套设于传送滚轮上,其中一个所述传送轴的外侧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所述传动带顶部放置有托盘,本发明具有机械化搬运秧苗,节省人力,提高搬运效率的技术效果。技术效果。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赵延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子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9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