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5  11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


背景技术:

2.驾驶室悬置系统是驾驶室与底盘的连接的中间部件,在目前国内卡车市场中,轻卡悬置系统多年来采用的是传统四点固定式悬置系统 (橡胶减振)。随着社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驾乘人员对轻卡乘坐舒适性和平顺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四点固定式悬置系统减振橡胶衬套提供的减振能力有限,甚至在个别频段存在放大振动现象,尤其是对于低频振动和高频振动的隔振效果差;且固定式悬置系统减振橡胶衬套提供的减振刚度较大,悬置的上下跳动的行程偏小,不利于整车乘坐舒适性的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使驾驶室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和平顺性。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包括前悬系统和后悬系统,所述前悬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驾驶室前端底部的左前悬置、右前悬置和扭杆翻转机构,所述后悬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驾驶室后端底部的左后悬置和右后悬置,所述左后悬置包括下安装支架、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后悬连接臂和后悬v型安装支架,所述下安装支架呈竖直布置的槽状,且底端的槽底面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后悬连接臂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下安装支架、所述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和所述后悬连接臂两两铰接呈三角形状,所述后悬v型安装支架的v型底角部与所述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的上铰点铰接,所述后悬v型安装支架的v型开口部设有用于与驾驶室车身纵梁后端连接的锁止装置。
5.在上述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中,通过将轻卡的驾驶室前悬系统设置为采用扭杆翻转机构的机械翻转式结构,后悬系统设置为采用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实现浮动支撑,具备较好的减振、隔振能力,提升行驶过程中乘坐舒适性,在应对低频和高频振动时,隔振效果明显,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并且螺旋弹簧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能够匹配前悬扭杆的扭力对后悬系统的影响,使得驾驶室的悬置系统整体减振刚度较小且可以调节,进而悬置的上下跳动的行程较大,使驾驶室乘坐舒适性的进一步提升。另外整体悬置系统结构简单,无液压锁、液压举升系统等液压结构,成本较低,适用于轻卡使用。
6.作为本实用新型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的改进,所述左前悬置和所述右前悬置之间设置有稳定杆,所述左前悬置包括前悬支座,所述前悬支座的底端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前悬支座的顶部水平嵌入固定有液压衬套,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左、右两侧的所述液压衬套中心孔内,所述稳定杆与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的前端固定连接。
7.液压衬套相较于传统的橡胶衬套具有诸多优点:占用空间较小,特别是能够在较小的空间条件下实现零件布局;零件组件少,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能够承受较大的纵向
冲击载荷;容易在零件上搭载其他附件,总之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和承载能力。
8.作为本实用新型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杆翻转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稳定杆内部的前悬扭杆,所述前悬扭杆的一端与所述稳定杆的对应端同步转动,所述前悬扭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稳定杆,且在对应的所述前悬支座顶部外侧连接有扭力调节机构,所述扭力调节机构用于在驾驶室向下转时,限制对应端部的所述前悬扭杆转动的极限位置。
9.通过扭力调节机构来调整前悬扭杆扭力的大小,从而达到理想的翻转效果,并且通过配合调节螺旋弹簧减震器总成刚度以及尺寸,在驾驶室落下车辆行驶时,可以实现将驾驶室悬置系统整体刚度调节至适宜的状态,进一步提升了行驶过程中乘坐舒适性。
10.综上所述,采用上述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显著提高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和平顺性。
附图说明
11.在附图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扭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后悬置拆分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图4去掉后悬v型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悬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左前悬置;11、前悬支座;12、液压衬套;13、前悬扭杆;14、扭力臂;141、弧状长圆孔;15、扭力调节螺栓;16、固定螺栓;17、固定架;171、安装面;2、右前悬置;3、左后悬置;31、下安装支架;32、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3、后悬连接臂;331、第一连接板;332、第二连接板;333、套管;334、复合衬套;335、聚氨酯垫片;34、后悬v型安装支架;4、右后悬置;5、车架;6、驾驶室车身纵梁;7、稳定杆;71、上支架;72、内花键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顶”、“底”、“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1.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包括前悬系统和后悬系统,前悬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驾驶室前端底部的左前悬置1、右前悬置2和扭杆翻转机构,后悬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驾驶室后端底部的左后悬置3和右后悬置4,左后悬置 3包括下安装支架31、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后悬连接臂33和后悬v型安装支架34,下安装支架31呈竖直布置的槽状,且底端的槽底面固定在车架5上,后悬连接臂33沿水平方向布置,下安装支架 31、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和后悬连接臂33两两铰接呈三角形状,后悬v型安装支架34的v型底角部与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的上铰点铰接,后悬v型安装支架
34的v型开口部设有用于与驾驶室车身纵梁6后端连接的锁止装置。
22.使用时,通过下安装支架31、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和后悬连接臂33两两铰接,形成三角形状浮动支撑结构,对驾驶室的后端底部支撑点进行浮动支撑,使驾驶室具有较好乘坐舒适性。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中的弹簧的刚度可调节范围比较宽广一般10n/mm~ 50n/mm,对驾驶室的振动有很好的衰减作用,另外,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能够匹配驾驶室前端的前悬扭杆13,使得驾驶室的悬置系统整体减振刚度较小,且通过调节前悬扭杆13或螺旋弹簧的刚度可以调节悬置系统的整体刚度,加大驾驶室上下跳动的行程,使驾驶室乘坐舒适性的进一步提升。
23.如图1和图2所示,左前悬置1和右前悬置2之间设置有稳定杆 7,左前悬置1包括前悬支座11,前悬支座11的底端固定在车架5上,前悬支座11的顶部水平嵌入固定有液压衬套12,稳定杆7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左、右两侧的液压衬套12中心孔内,稳定杆7与驾驶室车身纵梁6的前端固定连接。
24.通过液压衬套12将稳定杆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前悬置1和右前悬置2上,由于液压衬套12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和承载能力,在整车行驶过程中,车架5接收到的路面激励经过左前悬置1和右前悬置2 内部的液压衬套12的减振,隔振效果明显,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并且稳定杆7转动设置在液压衬套12的中孔内,不影响驾驶室的翻转功能。另外,液压衬套12本身也具有诸多优点:占用空间较小,特别是能够在较小的空间条件下实现零件布局;零件组件少,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能够承受较大的纵向冲击载荷;容易在零件上搭载其他附件。
25.如图2所示,扭杆翻转机构包括设于稳定杆7内部的前悬扭杆13,前悬扭杆13的一端与稳定杆7的对应端同步转动,前悬扭杆13的另一端伸出稳定杆7,且在对应的前悬支座11顶部外侧连接有扭力调节机构,扭力调节机构用于在驾驶室向下转时,限制对应端部的前悬扭杆13转动的极限位置。可通过扭力调节机构来调整前悬扭杆13扭力的大小,从而达到理想的翻转效果,并且通过使驾驶室落下时,扭杆具有不同的扭力,可以调节至适宜的驾驶室悬置系统整体刚度。
26.如图3所示,扭力调节机构包括扭力臂14和扭力调节螺栓15,扭力臂14设于对应的前悬支座11顶部外侧,且与前悬扭杆13的伸出稳定杆7端部同步转动,扭力调节螺栓15设于扭力臂14的臂端旋转路径上,用于在驾驶室向下转时,限制扭力臂14转动的极限位置。通过控制扭力调节螺栓15的伸出长度,调节扭力臂14随驾驶室落下转动的极限位置,进而调节前悬扭杆13的扭矩大小,结构简单,调节容易。
27.进一步的,扭力臂14上设有弧状长圆孔141,弧状长圆孔141的中心线沿扭力臂14转动的周向布置,弧状长圆孔141内设置有固定螺栓16,固定螺栓16穿过弧状长圆孔141固定在前悬支座11上。在扭力调节螺栓15调节的过程中,弧状长圆孔141可以避让固定螺栓 16,固定螺栓16也对扭力臂14的转动调节起到导向和防偏转的作用。
28.进一步的,前悬支座11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架17,固定架17上设有垂直于前悬支座11侧面的安装面171,安装面171用于通过螺母可调节式固定扭力调节螺栓15,且使扭力调节螺栓15沿扭力臂14的臂端转动极限位置的切线方向布置。扭力调节螺栓15穿过安装面171,并在安装面171的两侧都拧上螺母进行固定,进而可以轻松实现对扭力调节螺栓15的调节。
29.如图2所示,稳定杆7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上支架71,上支架 71用于与驾驶室车身纵梁6的前端固定连接,两个上支架71的侧面分别与对应侧的前悬支座11内侧接触相抵。上支架71从侧面上看呈类似l形,焊接固定在稳定杆7上,两个边可以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驾驶室车身纵梁6上,实现对驾驶室的支撑。
30.如图2所示,稳定杆7远离扭力调节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内花键套 72,内花键套72用于与前悬扭杆13的对应端部通过花键啮合。前悬扭杆13与稳定杆7通过花键传递扭矩,安装方便,传力可靠。
31.进一步的,前悬扭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花键,一端与内花键套 72啮合传动,另一端与扭力调节机构啮合传动。优选的,在扭力臂14 上也设置有内花键,与前悬扭杆13的另一端啮合,实现二者的同步转动。
32.如图5和图6所示,后悬连接臂3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板 331和第二连接板332,第一连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板33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套管333,套管333的内部压装有复合衬套334,第一连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板332的另一端内侧均设置有聚氨酯垫片335。该后悬连接臂33的结构简单,焊接成型,较铸件连接臂,不仅重量有所降低,精度也有所保障,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复合衬套334可根据不同的车型来调节衬套的刚度,后悬连接臂33绕后悬下安装支架31的顶端安装点转动,此复合衬套334能够衰减冲击振动,从而提升隔振效果。聚氨酯垫片335用于减轻后悬连接臂33与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 32的上铰点之间的摩擦,具体将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上铰点两侧面加装聚氨酯垫片335,减弱与第一连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板332内侧面的金属摩擦,减小异响。
33.如图4所示,后悬v型安装支架34的v型开口部设有用于与驾驶室车身纵梁6后端连接的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为一类似插舌结构,整体竖直布置,其顶端设有水平的销轴,当驾驶室落下时候,驾驶室对应位置的插孔内设有与销轴适配的扣锁结构,二者相互锁止,进而保持驾驶室在落下状态,当需要打开时,手动机械拨开扣锁结构即可取消锁止,翻转驾驶室。
3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包括前悬系统和后悬系统,所述前悬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驾驶室前端底部的左前悬置(1)、右前悬置(2)和扭杆翻转机构,所述后悬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驾驶室后端底部的左后悬置(3)和右后悬置(4),所述左后悬置(3)包括下安装支架(31)、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后悬连接臂(33)和后悬v型安装支架(34),所述下安装支架(31)呈竖直布置的槽状,且底端的槽底面固定在车架(5)上,所述后悬连接臂(33)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下安装支架(31)、所述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和所述后悬连接臂(33)两两铰接呈三角形状,所述后悬v型安装支架(34)的v型底角部与所述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32)的上铰点铰接,所述后悬v型安装支架(34)的v型开口部设有用于与驾驶室车身纵梁(6)后端连接的锁止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所述左前悬置(1)和所述右前悬置(2)之间设置有稳定杆(7),所述左前悬置(1)包括前悬支座(11),所述前悬支座(11)的底端固定在车架(5)上,所述前悬支座(11)的顶部水平嵌入固定有液压衬套(12),所述稳定杆(7)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左、右两侧的所述液压衬套(12)中心孔内,所述稳定杆(7)与所述驾驶室车身纵梁(6)的前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所述扭杆翻转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稳定杆(7)内部的前悬扭杆(13),所述前悬扭杆(13)的一端与所述稳定杆(7)的对应端同步转动,所述前悬扭杆(1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稳定杆(7),且在对应的所述前悬支座(11)顶部外侧连接有扭力调节机构,所述扭力调节机构用于在驾驶室向下转时,限制对应端部的所述前悬扭杆(13)转动的极限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所述扭力调节机构包括扭力臂(14)和扭力调节螺栓(15),所述扭力臂(14)设于对应的所述前悬支座(11)顶部外侧,且与所述前悬扭杆(13)的伸出所述稳定杆(7)端部同步转动,所述扭力调节螺栓(15)设于所述扭力臂(14)的臂端旋转路径上,用于在驾驶室向下转时,限制所述扭力臂(14)转动的极限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臂(14)上设有弧状长圆孔(141),所述弧状长圆孔(141)的中心线沿所述扭力臂(14)转动的周向布置,所述弧状长圆孔(141)内设置有固定螺栓(16),所述固定螺栓(16)穿过所述弧状长圆孔(141)固定在所述前悬支座(11)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支座(11)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架(17),所述固定架(17)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前悬支座(11)侧面的安装面(171),所述安装面(171)用于通过螺母可调节式固定所述扭力调节螺栓(15),且使所述扭力调节螺栓(15)沿所述扭力臂(14)的臂端转动极限位置的切线方向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7)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上支架(71),所述上支架(71)用于与驾驶室车身纵梁(6)的前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上支架(71)的侧面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前悬支座(11)内侧接触相抵。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所述稳定杆(7)远离所述扭力调节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内花键套(72),所述内花键套(72)用于与所述前悬扭杆
(13)的对应端部通过花键啮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所述前悬扭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花键,一端与所述内花键套(72)啮合传动,另一端与所述扭力调节机构啮合传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所述后悬连接臂(3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板(332),所述第一连接板(3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3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套管(333),所述套管(333)的内部压装有复合衬套(334),所述第一连接板(3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32)的另一端内侧均设置有聚氨酯垫片(33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卡机械翻转式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包括前悬系统和后悬系统,前悬系统包括扭杆翻转机构,后悬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驾驶室后端底部的左后悬置和右后悬置,左后悬置包括下安装支架、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后悬连接臂和后悬V型安装支架,下安装支架呈竖直布置的槽状,且底端的槽底面固定在车架上,下安装支架、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和后悬连接臂两两铰接呈三角形状,后悬V型安装支架的V型底角部与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的上铰点铰接。在整车行驶过程中,车架受到的路面激励,经过螺旋弹簧减振器与前悬扭杆组成的悬置系统过滤,隔振效果明显,提高了驾驶室乘坐的舒适性和平顺性,且整体无液压锁、液压举升结构,成本较低。较低。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马庸 夏国锋 陈振 付鑫 孟杨森 朱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76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