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2.车辆在行驶时,需要通过液冷的方式对车辆内部的电机、五合一控制器等部件进行冷却,此外,在一些新能源汽车上,除了电机、五合一控制器,还需要对车载充电机、dcdc控制器、气泵等部件进行冷却。电机、五合一控制器等部件对冷却液的流量需求较大,而车载充电机、dcdc控制器、气泵对冷却液的流量需求较小,并且车载充电机的冷却时机是车辆停止并与充电设备连接时。目前,汽车上通常设置有两套冷却系统,一套冷却系统对电机、五合一控制器等部件进行冷却,另一套系统对车载充电机、dcdc控制器、气泵等部件进行冷却,使得汽车的功耗较高,并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系统,能够降低功耗和成本。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冷却系统的汽车。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组件、第一换向阀、控制装置、第一冷却支路、第二冷却支路和第三冷却支路。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一换向阀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待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待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三待冷却组件,所述第三冷却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冷却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第三端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控制装置对第一换向阀进行控制,实现对第一冷却支路和第三冷却支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从而通过冷却组件对第一冷却支路和第二冷却支路进行冷却,或者通过冷却组件对第二冷却支路和第三冷却支路进行冷却,以便于通过同一套冷却组件对多条不同的冷却支路进行冷却,有利于降低功耗和成本。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变频水泵、水管支路和散热器,所述水管支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一端,所述水管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变频水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频水泵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二端,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水管支路上,所述变频水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以便于通过同一套冷却组件对多条不同的冷却支路进行冷却,有利于降低功耗和成本。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以便于控
制散热器工作。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水管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换向阀和第三换向阀,所述膨胀水箱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水管支路连接,所述膨胀水箱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换向阀与所述水管支路连接,以便于存储冷却液,并且便于减小冷却液造成的水压波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向阀和所述第三换向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以便于控制膨胀水箱工作。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待冷却组件包括电机、五合一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以便于冷却。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待冷却组件包括气泵、直流变压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以便于冷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待冷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车载充电机,以便于冷却。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若干个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支路、所述第二冷却支路、所述第三冷却支路中的至少一个上,所有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以便于温度检测。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降低冷却系统的功耗,可以降低汽车在行驶时的功耗,以及降低在汽车停车充电时的功耗,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续航能力,此外,该冷却系统通过同一套冷却组件对多条不同的冷却支路进行冷却,还有利于降低成本。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冷却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所示的冷却系统的另一个具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如下:
23.冷却组件100、变频水泵110、水管支路120、第二换向阀121、第三换向阀122、散热器130、膨胀水箱140、第一换向阀200、控制装置300、第一冷却支路400、第一待冷却组件410、电机411、五合一控制器412、第二冷却支路500、第二待冷却组件510、气泵511、直流变压控制器512、第三冷却支路600、第三待冷却组件610、车载充电机611、温度检测装置700。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6.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参照图1,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组件100、第一换向阀200、控制装置300、第一冷却支路400、第二冷却支路500和第三冷却支路600。第一换向阀200的第一端与冷却组件100的第一端连接;控制装置300与冷却组件100和第一换向阀200电性连接;第一冷却支路400上设置有第一待冷却组件410,第一冷却支路400的第一端与第一换向阀20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冷却支路400的第二端与冷却组件10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冷却支路500上设置有第二待冷却组件510,第二冷却支路500的第一端与冷却组件10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支路500的第二端与冷却组件10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冷却支路600上设置有第三待冷却组件610,第三冷却支路600的第一端与第一换向阀200的第三端连接,第三冷却支路600的第二端与冷却组件100的第二端或第二冷却支路500的第三端连接。
28.其中,冷却组件100用于对第一待冷却组件410、第二待冷却组件510和第三待冷却组件610进行冷却;第一换向阀200用于控制第一冷却支路400和第三冷却支路600的工作状态;控制装置300用于控制冷却组件100和第一换向阀200。通过控制装置300与第一换向阀200的配合,使第一冷却支路400导通时,第三冷却支路600截止,且冷却组件100以较高的功率工作,而第一冷却支路400截止时,第三冷却支路600导通,且冷却组件100以较低的功率工作,从而使同一套冷却组件100可以对多条不同的冷却支路进行冷却,并且有利于降低功耗和成本。
2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向阀200可以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或两位四通电磁阀等阀门。
30.参照图2,冷却组件100包括变频水泵110、水管支路120和散热器130,水管支路120的第一端作为冷却组件100的第一端,水管支路120的第二端与变频水泵110的第一端连接,变频水泵110的第二端作为冷却组件100的第二端,散热器130安装在水管支路120上,变频水泵110与控制装置300电性连接。其中,变频水泵110用于在控制装置300的控制下,以不同的功率进行工作,实现泵出不同流量的冷却液,以适应不同的冷却支路对冷却液流量的多种需求;水管支路120用于将流经第一冷却支路400、第二冷却支路500或第三冷却支路600的冷却液引导至变频水泵110的第一端;散热器130用于给流经水管支路120的冷却液进行散热。
31.在控制装置300的控制下,变频水泵110在第一冷却支路400导通、第三冷却支路600截止时,以较大功率进行工作,泵出的冷却液的流量较大,以满足第一待冷却组件410的需求;在第一冷却支路400截止、第三冷却支路600导通时,以较小功率进行工作,泵出的冷却液的流量较小,以满足第三待冷却组件610的需求。
32.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130与控制装置300电性连接。其中,散热器130可以采用散热风扇,则散热器130需要与控制装置300电性连接,以便于在控制装置300的控制下,使散热风扇工作。
33.参照图2或图3,冷却组件100还包括膨胀水箱140,水管支路120上设置有第二换向阀121和第三换向阀122,膨胀水箱140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换向阀121与水管支路120连接,膨胀水箱140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换向阀122与水管支路120连接。其中,膨胀水箱140用于存储冷却液,第二换向阀121和第三换向阀122用于控制冷却液的流向,以便于在水管支路120中的冷却液较少时,将膨胀水箱140中的冷却液补充至水管支路120中;此外,膨胀水箱140还可以用于减小冷却液因热胀冷缩所带来的水压波动,有利于提高冷却系统的稳定性。
3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换向阀121和第三换向阀122可以采用三通阀或四通阀等阀门。
35.参照图3,第二换向阀121和第三换向阀122分别与控制装置300电性连接。其中,第二换向阀121和第三换向阀122可以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或两位四通电磁阀等阀门,通过控制装置300对第二换向阀121和第三换向阀122的控制,从而改变冷却液在水管支路120中的流向,以便于膨胀水箱140给水管支路120补充冷却液。
36.参照图2或图3,第一待冷却组件410包括电机411、五合一控制器412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电机411和五合一控制器412对冷却液流量的要求较高,即,通过第一冷却支路400的冷却液流量较高,通过将电机411和五合一控制器412设置在第一冷却支路400上,以便于散热。在车辆启动时,电机411和五合一控制器412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第一换向阀200导通第一冷却支路400,以便于对电机411和五合一控制器412进行散热,并且截止第三冷却支路600,而第二冷却支路500保持导通,从而降低功耗和成本。
37.参照图2或图3,第二待冷却组件510包括气泵511、直流变压控制器512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气泵511和直流变压控制器512在冷却液流量较高或较低时都可以散热,即,在变频水泵110以较高的功率工作时,第二冷却支路500可以保持导通,在变频水泵110以较低的功率工作时,第二冷却支路500也可以保持导通。
38.参照图2或图3,第三待冷却组件610包括至少一个车载充电机611。其中,车载充电机611对冷却液流量的要求较低,即,通过第三冷却支路600的冷却液流量较低。在车辆停止并与充电设备连接时,车载充电机611工作,此时,第一换向阀200截止第一冷却支路400,并导通第三冷却支路600,而第二冷却支路500保持导通,以便于对车载充电机611进行散热,并且有利于降低功耗和成本。
39.参照图3,冷却系统还包括若干个温度检测装置700,温度检测装置700安装在冷却组件100、第一冷却支路400、第二冷却支路500、第三冷却支路600中的至少一个上,所有温度检测装置700与控制装置300电性连接。其中,冷却组件100、第一冷却支路400、第二冷却支路500或第三冷却支路600上均可以安装温度检测装置700,温度检测装置700用于检测温度,以便于对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进行监控,有利于提高可靠性。
40.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检测装置700可以安装在水管支路120的第一端,以便于检测流入水管支路120的冷却液的温度;温度检测装置700可以安装在变频水泵110的第二端,以便于检测流出变频水泵110的冷却液的温度;多个温度检测装置700可以分别安装在第一冷却支路400、第二冷却支路500和第三冷却支路600上,以便于检测流经第一冷却支路400、第二冷却支路500和第三冷却支路600的冷却液的温度。
41.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其中,通过降低冷却系统的功耗,可以降低汽车在行驶时的功耗,以及降低在汽车停车充电时的功耗,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续航能力,此外,该冷却系统通过同一套冷却组件对多条不同的冷却支路进行冷却,还有利于降低成本。
4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组件;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一换向阀电性连接;第一冷却支路,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待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冷却支路,所述第二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待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冷却支路,所述第三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三待冷却组件,所述第三冷却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冷却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第三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变频水泵、水管支路和散热器,所述水管支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一端,所述水管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变频水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频水泵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二端,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水管支路上,所述变频水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水管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换向阀和第三换向阀,所述膨胀水箱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水管支路连接,所述膨胀水箱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换向阀与所述水管支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和所述第三换向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冷却组件包括电机、五合一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待冷却组件包括气泵、直流变压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待冷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车载充电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支路、所述第二冷却支路、所述第三冷却支路中的至少一个上,所有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及汽车,包括冷却组件、第一换向阀、控制装置、第一冷却支路、第二冷却支路和第三冷却支路。冷却组件用于对第一待冷却组件、第二待冷却组件和第三待冷却组件进行冷却;第一换向阀用于控制第一冷却支路和第三冷却支路的工作状态;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冷却组件和第一换向阀。通过控制装置与第一换向阀的配合,使第一冷却支路导通时,第三冷却支路截止,且冷却组件以较高的功率工作,而第一冷却支路截止时,第三冷却支路导通,且冷却组件以较低的功率工作,从而使同一套冷却组件可以对多条不同的冷却支路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冷却系统及汽车,能够降低功耗和成本。和成本。和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姜慧林 吕伟勇 江泽鑫 宋祖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