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allin2023-03-25  109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采用的清水混凝土多为墙、柱等竖向构件,但随着建筑美观要求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大面积水平结构同样也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工程。如图1所示,其为一种典型的清水混凝土密肋梁板剖面图,其常用于跨度较大,且梁高受限的建筑结构。对于这种清水混凝土密肋梁板,清水混凝土设计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保持混凝土的本色,不做其他的装饰,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对节约能源,避免资源消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清水混凝土施工,一次成型,避免了二次大量修补和抹灰,有利于文明施工,现有的密肋梁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圆弧与梁侧尺寸偏差和接缝处漏浆等质量问题导致密肋梁成型质量差,解决这两项质量问题是提高密肋梁施工质量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通过改进现有的密肋梁底模板以及密肋梁的施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密肋梁施工过程容易出现成型质量差的问题。
4.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密肋梁底模板加工,密肋梁底模板包括立板、底板、梯形板和弧形板,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制作所述立板和所述底板,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立板加工为95
°
的梯形模板;
7.s2,底板开槽,在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两侧分别依次开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8.s3,密肋梁底模板拼装,将所述弧形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卡接,将所述弧形板的一侧的另一侧与所述立板的顶部保持齐平,使用汽钉枪进行底板和立板的拼装,并根据强度在所述立板及所述底板的夹角处使用木条进行加固,使用汽钉进行所述弧形板、所述立板、所述梯形板及所述底板的拼装,所述梯形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中部,拼装完成后,在所述立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弧形板拼装处填充发泡胶;
9.s4,局部处理,对所述弧形板与底板拼接处补打玻璃胶或防水腻子,对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立板拼接处进行打磨或补胶;
10.s5,模板支架搭设,在密肋梁下方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梁底两道支撑立杆,间距600
×
400,沿跨度方向间距600,密肋梁间两道支撑立杆,立杆最大间距不超过600mm,步距1200mm,密肋梁两侧采用4道φ16对拉螺栓,设置三道水平剪刀撑,底部、顶部、中间位置各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沿四周进行封闭,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由底至顶的剪刀撑;
11.s6,密肋梁模板安装,将密肋梁底模板和普通木模板安装到密肋梁上,通过模板支架进行支撑;
12.s7,密肋梁钢筋绑扎;密肋梁钢筋预应力筋在梁底模支设完成后进行绑扎,绑扎施工按照钢筋施工方案及预应力钢筋施工方案进行绑扎;
13.s8,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浇筑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方案规定的要求且不得低于10mpa拆除模壳。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板的材料为pvc,所述弧形板的厚度为3.5mm,所述弧形板的半径为50mm,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处齐平。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板和底板的剖面形状为梯形,梯形钝角尺寸为95
°
,底板底边宽度为528m,底板高度为15mm,立板高度为46mm。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密肋梁底模板和普通木模板连接处设置有海绵条,同于防止漏浆。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和步骤s6中,搭设模板支撑体系时先安装框架梁支撑,然后安装密肋板支撑,框架梁支撑与密肋板支撑各成体系且互相连接,以便于分开拆除,在梁底模上弹肋轴线和模壳位置线,一个柱网格内应由中间向两端排放模壳,用于避免产生累积误差,出现两端肋不等的现象。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包括:
19.s81,浇筑混凝土,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下料;
20.s82,拆除模壳,松动支撑顶托的调整螺母,先将主次龙骨落下,再将次龙骨拆下,用1根直径14mm、长50cm的小橇棍将模壳拼缝用的方木垫条和竹胶板拆除,用小橇棍以木楞为支点,先撬模壳相对两侧邦中点,模壳松动后,依然以木楞为支点,撬模壳底脚的内肋,轻向下撬掉模壳,模壳不易拆除,可采用气动拆模工艺,模壳松动后拆除主龙骨,然后将支撑系统的最上一道水平支撑拆下后,拆除模壳,最后方可拆除支撑系统模壳可周转使用,拆模不可用力过猛,不乱扔乱撬,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
21.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通过改进现有的密肋梁底模板以及密肋梁的施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密肋梁施工过程容易出现成型质量差的问题。
22.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密肋梁支撑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密肋梁梁底立杆布置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密肋梁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立板;2、底板;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3、梯形板;4、弧形板;5、发泡胶。
具体实施例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如图1-6所示,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s1,密肋梁底模板加工,密肋梁底模板包括立板1、底板2、梯形板3和弧形板4,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制作立板1和底板2,将底板2和立板1加工为95
°
的梯形模板;
33.具体的,弧形板4的材料为pvc,弧形板4的厚度为3.5mm,弧形板4的半径为50mm,弧形板4与底板2连接处齐平,立板1和底板2的剖面形状为梯形,梯形钝角尺寸为95
°
,底板2底边宽度为528m,底板2高度为15mm,立板1高度为46mm。
34.s2,底板2开槽,在底板2的顶部的两侧分别依次开设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
35.具体的第一凹槽21用于弧形板4保证底板2和弧形板4保证在一个水平面上,第二凹槽22用于保证弧形板4和立板1在一个平面上,。
36.s3,密肋梁底模板拼装,将弧形板4的一侧与第一凹槽21的一侧卡接,将弧形板4的一侧的另一侧与立板1的顶部保持齐平,使用汽钉枪进行底板2和立板1的拼装,并根据强度在立板1及底板2的夹角处使用木条进行加固,使用汽钉进行弧形板4、立板1、梯形板3及底板2的拼装,梯形板3设置于底板2的中部,拼装完成后,在立板1、底板2和弧形板4拼装处填充发泡胶5;
37.s4,局部处理,对弧形板4与底板2拼接处补打玻璃胶或防水腻子,对弧形板4与立板1拼接处进行打磨或补胶;
38.s5,模板支架搭设,在密肋梁下方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梁底两道支撑立杆,间距600
×
400,沿跨度方向间距600,密肋梁间两道支撑立杆,立杆最大间距不超过600mm,步距1200mm,密肋梁两侧采用4道φ16对拉螺栓,设置三道水平剪刀撑,底部、顶部、中间位置各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沿四周进行封闭,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由底至顶的剪刀撑;
39.s6,密肋梁模板安装,将密肋梁底模板和普通木模板安装到密肋梁上,通过模板支架进行支撑,密肋梁底模板和普通木模板连接处设置有海绵条,同于防止漏浆,搭设模板支撑体系时先安装框架梁支撑,然后安装密肋板支撑,框架梁支撑与密肋板支撑各成体系且互相连接,以便于分开拆除,在梁底模上弹肋轴线和模壳位置线,一个柱网格内应由中间向两端排放模壳,用于避免产生累积误差,出现两端肋不等的现象;
40.具体的,1、熟悉图纸,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和特点,确定流水段划分;确定模板的平面布置,纵横主次龙骨的规格、数量和排列尺寸;同时确定模壳的组合方式,模壳为密肋梁表面的模板,包括底模板,不够模数或不能支设模壳的地方要采用木模板代替,验算模壳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壳模板及支架系统的设计图,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总图、分段平面图、模板及支架的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若模壳边长不等,按短边方向设置主龙骨(钢管),按长边方向设置次龙骨;根据模壳底缘间的缝隙大小,拼缝木方也可采用与模壳配套的定型钢模板或其他材料,纵向木方垫条及拼缝竹胶板沿次龙骨方向通长设置,横向木方垫条及拼缝竹胶板断开设置;
41.2、搭设模板支撑体系时先安装框架梁支撑,然后安装密肋板支撑,框架梁支撑与密肋板支撑各成体系且互相连接,以便于分开拆除,支撑体系的立杆、横撑及斜撑间距必须
满足施工荷载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保障施工安全;
42.3、安装主龙骨时要拉通线,间距要准确,要横平竖直;
43.4、安装肋下方木前要在主龙骨上放出模壳的边线,即准确地放出密肋的位置线,以使肋下方木(即密肋)轴线位置准确;
44.5、在梁底模上弹肋轴线和模壳位置线,一个柱网格内应由中间向两端排放模壳,切忌由一端向另一端排放,以免产生累积误差,出现两端肋不等的现象,放置模壳后,微调顶托丝杆,先用眼观测水平,再用水准仪检测,使模壳间的水平误差小于2mm,并根据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45.6、经检查确认模壳位置正确后,进行模壳缝隙拼接,先按纵向木方垫条和纵向拼缝竹胶板,在安装横向木方垫条和横向拼缝竹胶板;
46.7、按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标准逐项检查模壳模板,检查的重点放在模壳自身刚度的保证措施和连接节点的严密性;
47.8、模壳安装缝隙采用胶带密封,以防漏浆,留有气孔的还要堵好气孔,在模壳安装后涂刷水溶性脱模剂。
48.s7,密肋梁钢筋绑扎;密肋梁钢筋预应力筋在梁底模支设完成后进行绑扎,绑扎施工按照钢筋施工方案及预应力钢筋施工方案进行绑扎;
49.s8,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浇筑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方案规定的要求且不得低于10mpa拆除模壳;
50.具体的,步骤s8包括:
51.s81,浇筑混凝土,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下料,浇筑混凝土时不宜集中下料,以免模壳因受过大冲击力而破损,模壳施工荷载不得过大。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防止因水分蒸发而产生裂缝;
52.s82,拆除模壳,松动支撑顶托的调整螺母,先将主次龙骨落下,再将次龙骨拆下,用1根直径14mm、长50cm的小橇棍将模壳拼缝用的方木垫条和竹胶板拆除,用小橇棍以木楞为支点,先撬模壳相对两侧邦中点,模壳松动后,依然以木楞为支点,撬模壳底脚的内肋,轻向下撬掉模壳,模壳不易拆除,可采用气动拆模工艺,模壳松动后拆除主龙骨,然后将支撑系统的最上一道水平支撑拆下后,拆除模壳,最后方可拆除支撑系统模壳可周转使用,拆模不可用力过猛,不乱扔乱撬,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
53.本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通过改进现有的密肋梁底模板以及密肋梁的施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密肋梁施工过程容易出现成型质量差的问题。
5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密肋梁底模板加工,密肋梁底模板包括立板、底板、梯形板和弧形板,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制作所述立板和所述底板,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立板加工为95
°
的梯形模板;s2,底板开槽,在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两侧分别依次开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s3,密肋梁底模板拼装,将所述弧形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卡接,将所述弧形板的一侧的另一侧与所述立板的顶部保持齐平,使用汽钉枪进行底板和立板的拼装,并根据强度在所述立板及所述底板的夹角处使用木条进行加固,使用汽钉进行所述弧形板、所述立板、所述梯形板及所述底板的拼装,所述梯形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中部,拼装完成后,在所述立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弧形板拼装处填充发泡胶;s4,局部处理,对所述弧形板与底板拼接处补打玻璃胶或防水腻子,对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立板拼接处进行打磨或补胶;s5,模板支架搭设,在密肋梁下方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梁底两道支撑立杆,间距600
×
400,沿跨度方向间距600,密肋梁间两道支撑立杆,立杆最大间距不超过600mm,步距1200mm,密肋梁两侧采用4道φ16对拉螺栓,设置三道水平剪刀撑,底部、顶部、中间位置各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沿四周进行封闭,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由底至顶的剪刀撑;s6,密肋梁模板安装,将密肋梁底模板和普通木模板安装到密肋梁上,通过模板支架进行支撑;s7,密肋梁钢筋绑扎;密肋梁钢筋预应力筋在梁底模支设完成后进行绑扎,绑扎施工按照钢筋施工方案及预应力钢筋施工方案进行绑扎;s8,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浇筑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方案规定的要求且不得低于10mpa拆除模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材料为pvc,所述弧形板的厚度为3.5mm,所述弧形板的半径为50mm,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处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和底板的剖面形状为梯形,梯形钝角尺寸为95
°
,底板底边宽度为528m,底板高度为15mm,立板高度为4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密肋梁底模板和普通木模板连接处设置有海绵条,同于防止漏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和步骤s6中,搭设模板支撑体系时先安装框架梁支撑,然后安装密肋板支撑,框架梁支撑与密肋板支撑各成体系且互相连接,以便于分开拆除,在梁底模上弹肋轴线和模壳位置线,一个柱网格内应由中间向两端排放模壳,用于避免产生累积误差,出现两端肋不等的现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包括:s81,浇筑混凝土,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下料;s82,拆除模壳,松动支撑顶托的调整螺母,先将主次龙骨落下,再将次龙骨拆下,用1根
直径14mm、长50cm的小橇棍将模壳拼缝用的方木垫条和竹胶板拆除,用小橇棍以木楞为支点,先撬模壳相对两侧邦中点,模壳松动后,依然以木楞为支点,撬模壳底脚的内肋,轻向下撬掉模壳,模壳不易拆除,可采用气动拆模工艺,模壳松动后拆除主龙骨,然后将支撑系统的最上一道水平支撑拆下后,拆除模壳,最后方可拆除支撑系统模壳可周转使用,拆模不可用力过猛,不乱扔乱撬,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包括:密肋梁底模板加工、底板开槽、密肋梁底模板拼装、局部处理、模板支架搭设、密肋梁模板安装、密肋梁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施工。等步骤,本一种提高清水混凝土倒梯形密肋梁成型质量的施工方法,通过改进现有的密肋梁底模板以及密肋梁的施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密肋梁施工过程容易出现成型质量差的问题。型质量差的问题。型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孙皓 侯国山 袁征 李保成 谭宇平 郭潮伟 张新雨 王保栋 韩洪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77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