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坝垂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
背景技术:2.垂线观测是大坝水平位移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挠度观测;垂线安装在大坝的预留竖直孔洞内,竖直孔洞一般使用钢管作为内衬,且一条垂线上从上到下会有多个观测点。
3.竖直孔洞很多情况下存在渗水现象,水溅落在钢管上,再加上大坝坝体内部潮湿,很容易导致钢管生锈;水和锈渣沿钢管流下,会使垂线线体受到扰动,线体下方的监测人员淋水或淋渣观测,导致测值准确性无法保证;而且,如果在该层的观测点不对水和锈渣进行处理的话,还会继续影响下一层的观测点;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解决了竖直孔洞中流落的水和锈渣影响垂线测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竖直孔洞与观测房的顶部连通,垂线位于竖直孔洞和观测房内,包括排水除渣装置和挡水罩,其中,
6.排水除渣装置上竖直设置有通孔,排水除渣装置位于观测房内,并悬挂固定设置于观测房顶部;
7.通孔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竖直孔洞的轴向延伸方向平行,通孔的直径小于竖直孔洞的直径,且通孔与竖直孔洞连通,垂线穿过通孔;
8.挡水罩位于竖直孔洞中,挡水罩的端部与垂线固定连接;挡水罩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并小于竖直孔洞的直径。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排水除渣装置包括箱体和渣水分离层,箱体悬挂固定设置于观测房顶部,竖直孔洞与箱体内部连通,通孔竖直贯穿箱体;渣水分离层滑动设置于箱体上。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以及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上的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
11.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平行间隔设置;
12.第二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和第四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与观测房顶部可拆卸式连接;
13.通孔竖直贯穿底板中部,渣水分离层与底板平行间隔设置,并选择性同时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接触。
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上竖直设置有滑动通孔,所述箱体还包括走线块,其中,
15.渣水分离层与滑动通孔的孔壁滑动连接,并选择性沿滑动通孔的轴向延伸方向移动;
16.走线块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上,并与第三侧板竖直固定连接,通孔竖直贯穿走线块远离第三侧板的一端;渣水分离层选择性与走线块接触。
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走线块上设置有走线槽,走线槽的一端与走线块远离底板的端面竖直连通,走线槽的另一端与底板远离走线块的板面竖直连通,走线槽的槽口与第三侧板远离走线块的板面连通,走线槽的槽底与通孔的孔壁连通;走线槽的槽宽小于通孔的直径。
1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渣水分离层包括推拉板、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和若干过滤板,其中,
19.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平行间隔设置,并竖直固定设置于推拉板上;
20.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均与滑动通孔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选择性同时与第三侧板接近第一侧板的板面接触;
21.若干过滤板均位于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之间,并平行间隔设置,过滤板分别与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和推拉板竖直固定连接;过滤板远离推拉板的一端设置有与走线块相适配的凹槽。
2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渣水分离层还包括把手,把手固定设置于推拉板远离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的板面上。
2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箱体还包括若干连接块,若干连接块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和第四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连接块上设置有连接通孔。
2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内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排水孔远离观测房顶部的一端与排水管道连通。
25.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挡水罩为锥形罩,挡水罩的锥顶与垂线固定连接,挡水罩,挡水罩由两块对称相同的半锥形罩组成,两块半锥形罩可拆卸式连接。
2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通过设置排水除渣装置和挡水罩,排水除渣装置上竖直设置有通孔,排水除渣装置位于观测房内,并悬挂固定设置于观测房顶部;通孔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竖直孔洞的轴向延伸方向平行,通孔的直径小于竖直孔洞的直径,且通孔与竖直孔洞连通,垂线穿过通孔;挡水罩位于竖直孔洞中,挡水罩的端部与垂线固定连接;挡水罩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并小于竖直孔洞的直径;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竖直孔洞中的水和锈渣落入观测房,使垂线的观测人员不受水和锈渣的外在影响,能够准确的观测出垂线的数据,还能将水和锈渣进行分离收集后排出,给观测房创造了良好的测量环境;还能防止水和锈渣落入该层的沿观测房底部的竖直孔洞中落入下一层的观测房中。
28.(2)设置走线块,在将箱体安装与观测房顶部时,可使垂线从走线槽的槽口进入,并沿走线槽朝通孔方向移动,直至垂线位于通孔中,并与通孔孔壁间隔时,即可通过将箱体
与观测房顶部固定。
29.(3)渣水分离层落入箱体内部的水和渣滓先是经过渣水分离层进行渣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流入箱体底部,残留于渣水分离层上的渣滓可以定期进行清理,清理时,可将渣水分离层从滑动通孔中抽出,并使渣水分离层与箱体分离,便于渣滓的清理,清理完毕后,再沿滑动通孔将渣水分离层插入箱体内即可。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中排水除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中渣水分离层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中挡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竖直孔洞,2、垂线,3、排水除渣装置,31、通孔,32、箱体,321、底板,3211、排水孔,322、第一侧板,3221、滑动通孔,323、第二侧板,324、第三侧板,325、第四侧板,326、走线块,3261、走线槽,327、连接块,3271、连接通孔,33、渣水分离层,331、推拉板,332、第一滑动板,333、第二滑动板,334、过滤板,3341、凹槽,335、把手,4、挡水罩,41、半锥形罩。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包括排水除渣装置3和挡水罩4;观测房即为大坝垂线的观测点,竖直孔洞1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并竖直贯穿多个观测房,垂线2的一端固定于竖直孔洞1顶端,垂线2的另一端贯穿多个观测房铅坠竖直孔洞1底端,并使垂线2垂直与水平面;图1中所展示的仅为某一层的观测房,竖直孔洞1与观测房的顶部连通,垂线2位于竖直孔洞1和观测房内;排水除渣装置3上竖直设置有通孔31,排水除渣装置3位于观测房内,并悬挂固定设置于观测房顶部;通孔31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竖直孔洞1的轴向延伸方向平行,通孔31的直径小于竖直孔洞1的直径,且通孔31与竖直孔洞1连通,垂线2穿过通孔31;挡水罩4位于竖直孔洞1中,挡水罩4的端部与垂线2固定连接;挡水罩4的直径大于通孔31的直径,并小于竖直孔洞1的直径;挡水罩4为锥形罩,挡水
罩4的锥顶与垂线2固定连接,挡水罩4,挡水罩4由两块对称相同的半锥形罩41组成,两块半锥形罩41可拆卸式连接。
39.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先安装挡水罩4,后安装排水除渣装置3,并使通孔31的孔壁与垂线2间隔设置;沿着竖直孔洞1的孔壁滴落的水和锈渣,可直接落至排水除渣装置3上;溅落在挡水罩4上的水和锈渣,会沿着挡水罩4锥面滑落至排水除渣装置3上;排水除渣装置3可以将水和锈渣进行水渣分离后排出。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竖直孔洞1中的水和锈渣落入观测房,使垂线2的观测人员不受水和锈渣的外在影响,能够准确的观测出垂线2的数据,还能将水和锈渣进行分离收集后排出,给观测房创造了良好的测量环境;还能防止水和锈渣落入该层的沿观测房底部的竖直孔洞1中落入下一层的观测房中。
40.在本实用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排水除渣装置3是可以将水和渣滓分离收集并排出的装置,排水除渣装置3包括箱体32和渣水分离层33;箱体32悬挂固定设置于观测房顶部,竖直孔洞1与箱体32内部连通,通孔31竖直贯穿箱体32;渣水分离层33滑动设置于箱体32上。
41.箱体32包括底板321以及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321上的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322、第二侧板323、第三侧板324和第四侧板325,箱体32还包括走线块326和连接块327;第一侧板322与第三侧板324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侧板323与第四侧板325平行间隔设置;若干连接块327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323远离底板321的一端和第四侧板325远离底板321的一端,连接块327上设置有连接通孔3271,可通过螺栓穿过连接通孔3271使连接块327与观测房顶部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侧板323远离底板321的一端和第四侧板325远离底板321的一端与观测房顶部的可拆卸式连接;走线块326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321上,并与第三侧板324竖直固定连接,走线块326远离第三侧板324的一端位于底板321的中部,通孔31竖直贯穿走线块326远离第三侧板324的一端和底板321;渣水分离层33与底板321平行间隔设置,第一侧板322上竖直设置有滑动通孔3221,渣水分离层33与滑动通孔3221的孔壁滑动连接,并选择性沿滑动通孔3221的轴向延伸方向移动,使渣水分离层33分别与第一侧板322、第二侧板323、第三侧板324、第四侧板325走线块326接触;底板321上设置有排水孔3211,排水孔3211内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排水孔3211远离观测房顶部的一端与排水管道连通。
42.落入箱体32内部的水和渣滓先是经过渣水分离层33进行渣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流入箱体32底部,并通过排水孔3211和排水管道排出观测房;残留于渣水分离层33上的渣滓可以定期进行清理,清理时,可将渣水分离层33从滑动通孔3221中抽出,并使渣水分离层33与箱体32分离,便于渣滓的清理,清理完毕后,再沿滑动通孔3221将渣水分离层33插入箱体32内即可。
43.优选的,走线块326上设置有走线槽3261,走线槽3261的一端与走线块326远离底板321的端面竖直连通,走线槽3261的另一端与底板321远离走线块326的板面竖直连通,走线槽3261的槽口与第三侧板324远离走线块326的板面连通,走线槽3261的槽底与通孔31的孔壁连通;走线槽3261的槽宽小于通孔31的直径。在将箱体32安装与观测房顶部时,可使垂线1从走线槽3261的槽口进入,并沿走线槽3261朝通孔31方向移动,直至垂线1位于通孔31中,并与通孔31孔壁间隔时,即可通过将箱体32与观测房顶部固定;为放置水和渣滓从走线槽3261落入观测房中,需尽量缩小走线槽3261的槽宽,还可以在定位好箱体32的位置后,走线槽3261远离底板321的一端堵住。
44.优选的,渣水分离层33包括推拉板331、第一滑动板332、第二滑动板333、若干过滤板334和把手335,过滤板334上设置有若干细孔,过滤板334可采用不锈钢薄板制作;第一滑动板332与第二滑动板333平行间隔设置,并竖直固定设置于推拉板331上;第一滑动板332与第二滑动板333均与滑动通孔3221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332和第二滑动板333选择性同时与第三侧板324接近第一侧板322的板面接触;若干过滤板334均位于第一滑动板332与第二滑动板333之间,并平行间隔设置,过滤板334分别与第一滑动板332、第二滑动板333和推拉板331竖直固定连接;过滤板334远离推拉板331的一端设置有与走线块326相适配的凹槽3341;把手335固定设置于推拉板331远离第一滑动板332和第二滑动板333的板面上。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竖直孔洞(1)与观测房的顶部连通,垂线(2)位于竖直孔洞(1)和观测房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除渣装置(3)和挡水罩(4),其中,排水除渣装置(3)上竖直设置有通孔(31),排水除渣装置(3)位于观测房内,并悬挂固定设置于观测房顶部;通孔(31)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竖直孔洞(1)的轴向延伸方向平行,通孔(31)的直径小于竖直孔洞(1)的直径,且通孔(31)与竖直孔洞(1)连通,垂线(2)穿过通孔(31);挡水罩(4)位于竖直孔洞(1)中,挡水罩(4)的端部与垂线(2)固定连接;挡水罩(4)的直径大于通孔(31)的直径,并小于竖直孔洞(1)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除渣装置(3)包括箱体(32)和渣水分离层(33),箱体(32)悬挂固定设置于观测房顶部,竖直孔洞(1)与箱体(32)内部连通,通孔(31)竖直贯穿箱体(32);渣水分离层(33)滑动设置于箱体(3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2)包括底板(321)以及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321)上的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322)、第二侧板(323)、第三侧板(324)和第四侧板(325),其中,第一侧板(322)与第三侧板(324)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侧板(323)与第四侧板(325)平行间隔设置;第二侧板(323)远离底板(321)的一端和第四侧板(325)远离底板(321)的一端与观测房顶部可拆卸式连接;通孔(31)竖直贯穿底板(321)中部,渣水分离层(33)与底板(321)平行间隔设置,并选择性同时与第一侧板(322)、第二侧板(323)、第三侧板(324)和第四侧板(325)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22)上竖直设置有滑动通孔(3221),所述箱体(32)还包括走线块(326),其中,渣水分离层(33)与滑动通孔(3221)的孔壁滑动连接,并选择性沿滑动通孔(3221)的轴向延伸方向移动;走线块(326)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321)上,并与第三侧板(324)竖直固定连接,通孔(31)竖直贯穿走线块(326)远离第三侧板(324)的一端;渣水分离层(33)选择性与走线块(326)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块(326)上设置有走线槽(3261),走线槽(3261)的一端与走线块(326)远离底板(321)的端面竖直连通,走线槽(3261)的另一端与底板(321)远离走线块(326)的板面竖直连通,走线槽(3261)的槽口与第三侧板(324)远离走线块(326)的板面连通,走线槽(3261)的槽底与通孔(31)的孔壁连通;走线槽(3261)的槽宽小于通孔(31)的直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水分离层(33)包括推拉板(331)、第一滑动板(332)、第二滑动板(333)和若干过滤板(334),其中,第一滑动板(332)与第二滑动板(333)平行间隔设置,并竖直固定设置于推拉板(331)上;第一滑动板(332)与第二滑动板(333)均与滑动通孔(3221)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
(332)和第二滑动板(333)选择性同时与第三侧板(324)接近第一侧板(322)的板面接触;若干过滤板(334)均位于第一滑动板(332)与第二滑动板(333)之间,并平行间隔设置,过滤板(334)分别与第一滑动板(332)、第二滑动板(333)和推拉板(331)竖直固定连接;过滤板(334)远离推拉板(331)的一端设置有与走线块(326)相适配的凹槽(334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水分离层(33)还包括把手(335),把手(335)固定设置于推拉板(331)远离第一滑动板(332)和第二滑动板(333)的板面上。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2)还包括若干连接块(327),若干连接块(327)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323)远离底板(321)的一端和第四侧板(325)远离底板(321)的一端,连接块(327)上设置有连接通孔(3271)。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21)上设置有排水孔(3211),排水孔(3211)内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排水孔(3211)远离观测房顶部的一端与排水管道连通。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罩(4)为锥形罩,挡水罩(4)的锥顶与垂线(2)固定连接,挡水罩(4),挡水罩(4)由两块对称相同的半锥形罩(41)组成,两块半锥形罩(41)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坝垂线观测的防水除渣装置,竖直孔洞与观测房的顶部连通,垂线位于竖直孔洞和观测房内,包括排水除渣装置和挡水罩,排水除渣装置上竖直设置有通孔,排水除渣装置位于观测房内,并悬挂固定设置于观测房顶部;通孔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竖直孔洞的轴向延伸方向平行,通孔的直径小于竖直孔洞的直径,且通孔与竖直孔洞连通,垂线穿过通孔;挡水罩位于竖直孔洞中,挡水罩的端部与垂线固定连接;挡水罩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并小于竖直孔洞的直径;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竖直孔洞中的水和锈渣落入观测房,使垂线的观测人员不受水和锈渣的外在影响,能够准确的观测出垂线的数据,还能将水和锈渣进行分离收集后排出。出。出。
技术研发人员:游荣强 汪术明 杨兵 陈惠敏 张承瀚 杨致远 刘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