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6  11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诱捕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2.甘薯小象甲属鞘翅目,蚁象虫科,又名甘薯蚁象、甘薯小象鼻虫,是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的重要害虫。薯块被害后,呈蜂窝状,变为黑色或黑褐色,并诱发病害,造成腐烂,导致甘薯减产15%~20%,严重时可达30%~50%,甚至绝产。对于甘薯小象甲防治方法除了传统方式喷洒化学药剂外,更为环保的做法是采用诱捕器进行捕杀。
3.如2021年02月19日就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2020483625.9、名称为“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诱捕架筒a、诱捕架筒b以及收集筒,诱捕架筒a底部与诱捕架筒b顶部可拆卸连接,诱捕架筒b与收集筒顶部可拆卸连接,诱捕架筒a上开设有多个进虫入口,诱捕架筒b内设有引诱剂缓释盒和漏斗,引诱剂缓释盒上设有多个出气通孔,引诱剂缓释盒左右端设有滑块a,在诱捕架筒b内壁上开设有一对供滑块a插接滑动的滑槽a,引诱剂缓释盒中部设有导虫通道,诱捕架筒b中部上开设有多个进虫通孔。这种诱捕装置虽然可以多方向进行捕捉甘薯小象甲,增加了诱捕的成功率。但是这种诱捕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且引诱剂缓释盒的安装较为麻烦,也不利于引诱剂向外挥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结构较为简单,装配方便,且利于诱芯引诱剂的挥发,有利于提升诱捕效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包括盖体、上桶体和下桶体,上桶体倒置设置,上桶体口部和下桶体的口部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上桶体上端面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有进虫漏斗,进虫漏斗连通下桶体内部空间,所述盖体包括盖板,盖板的下端面向下延伸有多根连接柱,多根连接柱的下部分别连接在上桶体的顶部上,盖板下端面与上桶体上端面之间形成连通进虫漏斗的进虫通道;盖板的中间位置装有镂空的诱芯桶,诱芯桶与进虫漏斗的位置上下对应,诱芯桶内可放入甘薯小象甲诱芯。
6.进一步改进,所述进虫漏斗的下端伸入下桶体内,诱芯桶下端伸入进虫漏斗内。更便于诱捕的甘薯小象甲进入进虫漏斗然后落入下桶体内。
7.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上端面设有悬挂吊耳。便于诱捕装置采用悬挂式安装。
8.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桶体的下部外侧面向外延伸有安装凸部,安装凸部上设有让支撑杆穿过的通孔,安装凸部上装有可转动的压紧手柄或装有顶紧螺栓,通过转动压紧手柄卡住支撑杆或通过旋紧顶紧螺栓顶住支撑杆。这样可以利用支撑杆进行诱捕装置的安装。
9.再进一步,所述盖板边缘在对应所述安装凸部的位置上向外延伸有辅助安装凸部,辅助安装凸部上设有通孔。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杆与诱捕装置连接的稳定性。
10.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通孔,所述诱芯桶上部外周面设有肩
台,诱芯桶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肩台卡在所述盖板上,所述诱芯桶开口处卡接一顶盖,诱芯桶中下部设有多个长条形的镂空通孔。这样诱芯桶安装更加方便。
11.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桶体中上部外周面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变大,所述下桶体中下部外周面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上桶体和下桶体的口部通过卡接方式或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使得零件可以拆装叠置,减少包装尺寸,便于运输,减少运输成本。
12.进一步改进,每根所述连接柱与盖板形成可拆卸连接结构。便于拆卸包装及运输。
13.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桶体内装有导虫漏斗,导虫漏斗与所述进虫漏斗位置上下相对应,使得从进虫漏斗下端落下的甘薯小象甲直接落入导虫漏斗内。以增加甘薯小象甲逃逸难度,增加诱捕成功率。
14.进一步,进虫漏斗和导虫漏斗内表面都为光滑表面,甘薯小象甲落到进虫漏斗或导虫漏斗上都会向下滑落。
15.再进一步,所述下桶体的内周面向中间延伸有连接凸部,导虫漏斗上端边缘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凸部上。这样便于导虫漏斗拆装,便于下桶体清洗维护。
16.本实用新型由盖体、上桶体和下桶体组装而成,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装配方便。另一方面,镂空的诱芯桶装在盖板的中间位置,盖板下端面与上桶体上端面之间形成连通进虫漏斗的进虫通道,这样就利于诱芯引诱剂的向四周挥发,引诱甘薯小象甲从进虫通道进入,有利于提升诱捕效率;另外,诱芯桶与进虫漏斗的位置上下对应,使得甘薯小象甲更容易落入或爬入进虫漏斗,然后从进虫漏斗落入下桶体内,提升诱捕成功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俯视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仰视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俯视图;
20.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上桶体俯视立体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上桶体仰视立体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盖体俯视立体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盖体仰视立体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诱芯桶与顶盖相配合立体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诱芯桶与顶盖相配合俯视图;
27.图11是图10的b-b剖视图;
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与支撑杆相配合进行安装示意立体图;
2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俯视图;
30.图14是图13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图1至图12所示,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包括盖体1、上桶体2和下桶体3,上桶
体2倒置设置,上桶体2口部和下桶体3的口部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具体为所述上桶体2口部和下桶体3的口部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上桶体2口部边缘间隔设置有四个卡槽21,下桶体3口部边缘向外延伸有四个卡接凸起31,每个卡接凸起31与一个所述卡槽21相配合使得上桶体2与下桶体3连接在一起。上桶体2口部和下桶体3的口部也可采用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33.上桶体2上端面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有进虫漏斗22,进虫漏斗22连通下桶体3内部空间,且所述进虫漏斗22的下端伸入下桶体3内,所述上桶体2中上部外周面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变大,所述下桶体3中下部外周面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变小;进虫漏斗22内表面为光滑表面。
34.所述盖体1包括盖板11,盖板11的下端面向下延伸有四根连接柱12,四根连接柱12的下部分别连接在上桶体2的顶部上,具体为,每根连接柱12的下端设有可收缩与张开连接部121,上桶体2的顶部设有对应四个连接通孔23,每个所述连接部121卡接在一个所述连接通孔23上。盖板11下端面与上桶体2上端面之间形成连通进虫漏斗22的进虫通道20;为了便于拆卸运输,四根连接柱12与盖板11也可形成可拆卸结构。
35.盖板11的中间位置装有镂空的诱芯桶4,诱芯桶4与进虫漏斗22的位置上下对应,诱芯桶4下端伸入进虫漏斗22内,诱芯桶4内可放入甘薯小象甲诱芯。所述盖板11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通孔111,所述诱芯桶4上部外周面设有肩台41,诱芯桶4穿过所述安装通孔111,所述肩台41卡在所述盖板11上,所述诱芯桶4开口处卡接一顶盖5,诱芯桶4中下部设有多个长条形的镂空通孔42。
36.所述盖板11上端面设有两个悬挂吊耳13,每个吊耳13上设有通孔131。
37.所述上桶体2的下部外侧面向外延伸有安装凸部24,安装凸部24上设有让支撑杆6穿过的通孔241,安装凸部24上装有可转动的压紧手柄25,通过转动压紧手柄25卡住支撑杆6,安装凸部24上也可装有顶紧螺栓然后通过旋紧顶紧螺栓顶住支撑杆6。
38.所述盖板11边缘在对应所述安装凸部24的位置上向外延伸有辅助安装凸部14,辅助安装凸部14上设有通孔141。通过扎带7穿过该通孔141并绕过支撑杆6把支撑杆6与辅助安装凸部14连接在一起,增强诱捕装置与支撑杆6连接的稳固性。
39.本实施例使用时,打开诱芯桶4开口处的顶盖5,把含有性信息素引诱剂的甘薯小象甲诱芯放入诱芯桶4内,盖上顶盖5,然后把诱芯桶4装在盖板11上。
40.接着诱捕装置可采用两种方式安装,一种是利用所述盖板11上端面上的两个悬挂吊耳13悬挂安装,另一种是如附图12所示,利用支撑杆6插入地里安装。
41.安装后,由于甘薯小象甲诱芯通过诱芯桶4上的多个镂空通孔42向外挥发性信息素引诱剂,就会引诱甘薯小象甲通过进虫通道20向诱芯桶4靠拢,然后掉入或爬入进虫漏斗22最后落入下桶体3内,进入下桶体3内就难于爬出,最后困死在下桶体3内。
42.实施例二、图13、图14所示,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与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下桶体3内装有导虫漏斗32,导虫漏斗32内表面为光滑表面,导虫漏斗32与所述进虫漏斗22位置上下相对应,使得从进虫漏斗22下端落下的甘薯小象甲直接落入导虫漏斗32内。这样通过导虫漏斗32增加甘薯小象甲逃逸难度,进一步防止落入下桶体3内底部的甘薯小象甲逃逸。
43.所述下桶体3的内周面向中间延伸有连接凸部33,导虫漏斗32上端边缘可拆卸连
接在所述连接凸部33上。这样便于下桶体3清洗维护。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4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例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包括盖体、上桶体和下桶体,其特征在于:上桶体倒置设置,上桶体口部和下桶体的口部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上桶体上端面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有进虫漏斗,进虫漏斗连通下桶体内部空间,所述盖体包括盖板,盖板的下端面向下延伸有多根连接柱,多根连接柱的下部分别连接在上桶体的顶部上,盖板下端面与上桶体上端面之间形成连通进虫漏斗的进虫通道;盖板的中间位置装有镂空的诱芯桶,诱芯桶与进虫漏斗的位置上下对应,诱芯桶内可放入甘薯小象甲诱芯;所述盖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通孔,所述诱芯桶上部外周面设有肩台,诱芯桶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肩台卡在所述盖板上,所述诱芯桶开口处卡接一顶盖,诱芯桶中下部设有多个长条形的镂空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虫漏斗的下端伸入下桶体内,诱芯桶下端伸入进虫漏斗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端面设有悬挂吊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桶体的下部外侧面向外延伸有安装凸部,安装凸部上设有让支撑杆穿过的通孔,安装凸部上装有可转动的压紧手柄或装有顶紧螺栓,通过转动压紧手柄卡住支撑杆或通过旋紧顶紧螺栓顶住支撑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边缘在对应所述安装凸部的位置上向外延伸有辅助安装凸部,辅助安装凸部上设有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桶体中上部外周面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变大,所述下桶体中下部外周面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上桶体和下桶体的口部通过卡接方式或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连接柱与盖板形成可拆卸连接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桶体内装有导虫漏斗,导虫漏斗与所述进虫漏斗位置上下相对应,使得从进虫漏斗下端落下的甘薯小象甲直接落入导虫漏斗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桶体的内周面向中间延伸有连接凸部,导虫漏斗上端边缘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凸部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甘薯小象甲诱捕装置,包括盖体、上桶体和下桶体,上桶体倒置设置,上桶体口部和下桶体的口部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上桶体上端面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有进虫漏斗,进虫漏斗连通下桶体内部空间,所述盖体包括盖板,盖板的下端面向下延伸有多根连接柱,多根连接柱的下部分别连接在上桶体的顶部上,盖板下端面与上桶体上端面之间形成连通进虫漏斗的进虫通道;盖板的中间位置装有镂空的诱芯桶,诱芯桶与进虫漏斗的位置上下对应,诱芯桶内可放入甘薯小象甲诱芯。进一步,所述下桶体内装有导虫漏斗,导虫漏斗与所述进虫漏斗位置上下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装配方便,且利于诱芯引诱剂的挥发,有利于提升诱捕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游世奇 金化亮 彭建新 郭白洁 蔡丽君 陈梅芳 林永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79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