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握力圈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
背景技术: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逐渐的走进人们的生活,相对于进入健身房,一些小巧的健身器材被人们所青睐,橡胶握力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一些上班族,在上班之余可以通过握力圈进行一些简单的握力锻炼,握力圈的生产需要通过挤压模具对原材料进行挤压、脱模形成。
3.现有的握力圈模具在安装使用时,不方便握力圈的脱模,挤压出来的握力圈周围留有多余的原材料,不便于清理,给脱模带来一定的麻烦,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提出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包括握力圈上模,所述握力圈上模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设置有辅助脱模板,所述辅助脱模板与握力圈上模之间设置有固定栓,所述握力圈上模的下端设置有握力圈下模,所述握力圈下模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可拆卸转动轴,所述可拆卸转动轴的外壁设置有脱模杆,所述脱模杆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握杆,所述握杆的外壁设置有防磨套,所述握力圈上模的上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四组螺纹槽,每组所述螺纹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一组锥形定位头,所述握力圈上模的内壁设置有一号定型环,所述一号定型环的内壁设置有定型槽。
7.优选的,所述一号定型环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对接头,所述握力圈下模的四周内表面均匀设置有四组定位孔,所述握力圈下模的内壁设置有二号定型环,所述二号定型环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对接环,所述对接环的内部设置有对接孔。
8.优选的,所述固定栓与辅助脱模板之间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栓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螺纹孔与辅助脱模板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9.优选的,所述脱模杆与可拆卸转动轴之间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脱模杆的后端内表面通过转动件与可拆卸转动轴的外壁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可拆卸转动轴与握力圈下模之间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可拆卸转动轴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连接螺纹与握力圈下模的一侧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一号定型环与握力圈上模之间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一号定型环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螺丝与握力圈上模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12.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一号定型环与二号定型环,方便对握力圈进行定型,这里将一号定型环通过螺丝固定在握力圈上模的上面,同时在一号定型环的内壁设置多组辅助脱模板,然后将二号定型环安装在握力圈下模的上面,二号定型环的内壁也开设对应的辅助脱模板,在放置握力圈原材料的时候,将原材料放置在二号定型环的上面,然后将握力圈上模盖在握力圈下模的上面,为了保证握力圈上模与握力圈下模的贴合性,这里将锥形定位头与握力圈下模上面的定位孔对准,将锥形定位头与定位孔一一对应,同时,将一号定型环上面的对接头与对接环上面的对接孔对应,完成握力圈上模与握力圈下模的对接,方便握力圈的定型,同时一号定型环与二号定型环方便拆卸与更换,用于定型不同形状的握力圈。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辅助脱模板与脱模杆,方便握力圈的脱模,这里在握力圈上模与握力圈下模对接的时候,将辅助脱模板与脱模杆放置在同一侧,当定型完成后,为了方便脱模,这里用手抓着防磨套,拉动握杆绕着可拆卸转动轴旋转,带动脱模杆向上顶在u型槽的内部,然后将脱模杆顶着辅助脱模板带动握力圈上模从握力圈下模的上面分离,将握力圈上模从握力圈下模的上面拿下,然后将定型完成的握力圈从模具上面拿下,完成握力圈的脱模。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握力圈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握力圈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握力圈上模;2、握力圈下模;3、固定栓;4、插槽;5、辅助脱模板;6、可拆卸转动轴;7、l型支架;8、脱模杆;9、u型槽;10、防磨套;11、握杆;12、锥形定位头;13、螺纹槽;14、一号定型环;15、定型槽;16、对接头;17、对接环;18、二号定型环;19、对接孔;20、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3所示,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包括握力圈上模1,握力圈上模1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插槽4,插槽4的内部设置有辅助脱模板5,辅助脱模板5与握力圈上模1之间设置有固定栓3,握力圈上模1的下端设置有握力圈下模2,握力圈下模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l型支架7,l型支架7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可拆卸转动轴6,可拆卸转动轴6的外壁设置有脱模杆8,脱模杆8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握杆11,握杆11的外壁设置有防磨套10,握力圈上模1的上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四组螺纹槽13,每组螺纹槽13的内部均设置有一组锥形定位头12,握力圈上模1的内壁设置有一号定型环14,一号定型环14的内壁设置有定型槽15。
22.一号定型环14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对接头16,握力圈下模2的四周内表面均匀设置有四组定位孔20,握力圈下模2的内壁设置有二号定型环18,二号定型环18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对接环17,对接环17的内部设置有对接孔19。
23.固定栓3与辅助脱模板5之间设置有螺纹孔,固定栓3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螺纹孔与
辅助脱模板5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24.脱模杆8与可拆卸转动轴6之间设置有转动件,脱模杆8的后端内表面通过转动件与可拆卸转动轴6的外壁转动连接。
25.可拆卸转动轴6与握力圈下模2之间设置有连接螺纹,可拆卸转动轴6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连接螺纹与握力圈下模2的一侧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26.一号定型环14与握力圈上模1之间设置有固定螺丝,一号定型环14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螺丝与握力圈上模1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27.具体实施例一:设置的固定栓3方便辅助脱模板5的安装与拆卸,同时方便模具的分离。
28.具体实施例二:设置的锥形定位头12方便握力圈上模1与握力圈下模2的对接。
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使用时,设置的一号定型环14与二号定型环18,方便对握力圈进行定型,这里将一号定型环14通过螺丝固定在握力圈上模1的上面,同时在一号定型环14的内壁设置多组辅助脱模板5,然后将二号定型环18安装在握力圈下模2的上面,二号定型环18的内壁也开设对应的辅助脱模板5,在放置握力圈原材料的时候,将原材料放置在二号定型环18的上面,然后将握力圈上模1盖在握力圈下模2的上面,为了保证握力圈上模1与握力圈下模2的贴合性,这里将锥形定位头12与握力圈下模2上面的定位孔20对准,将锥形定位头12与定位孔20一一对应,同时,将一号定型环14上面的对接头16与对接环17上面的对接孔19对应,完成握力圈上模1与握力圈下模2的对接,方便握力圈的定型,同时一号定型环14与二号定型环18方便拆卸与更换,用于定型不同形状的握力圈;设置的辅助脱模板5与脱模杆8,方便握力圈的脱模,这里在握力圈上模1与握力圈下模2对接的时候,将辅助脱模板5与脱模杆8放置在同一侧,当定型完成后,为了方便脱模,这里用手抓着防磨套10,拉动握杆11绕着可拆卸转动轴6旋转,带动脱模杆8向上顶在u型槽9的内部,然后将脱模杆8顶着辅助脱模板5带动握力圈上模1从握力圈下模2的上面分离,将握力圈上模1从握力圈下模2的上面拿下,然后将定型完成的握力圈从模具上面拿下,完成握力圈的脱模。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1.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包括握力圈上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力圈上模(1)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插槽(4),所述插槽(4)的内部设置有辅助脱模板(5),所述辅助脱模板(5)与握力圈上模(1)之间设置有固定栓(3),所述握力圈上模(1)的下端设置有握力圈下模(2),所述握力圈下模(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l型支架(7),所述l型支架(7)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可拆卸转动轴(6),所述可拆卸转动轴(6)的外壁设置有脱模杆(8),所述脱模杆(8)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握杆(11),所述握杆(11)的外壁设置有防磨套(10),所述握力圈上模(1)的上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四组螺纹槽(13),每组所述螺纹槽(13)的内部均设置有一组锥形定位头(12),所述握力圈上模(1)的内壁设置有一号定型环(14),所述一号定型环(14)的内壁设置有定型槽(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定型环(14)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对接头(16),所述握力圈下模(2)的四周内表面均匀设置有四组定位孔(20),所述握力圈下模(2)的内壁设置有二号定型环(18),所述二号定型环(18)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对接环(17),所述对接环(17)的内部设置有对接孔(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栓(3)与辅助脱模板(5)之间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栓(3)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螺纹孔与辅助脱模板(5)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杆(8)与可拆卸转动轴(6)之间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脱模杆(8)的后端内表面通过转动件与可拆卸转动轴(6)的外壁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转动轴(6)与握力圈下模(2)之间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可拆卸转动轴(6)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连接螺纹与握力圈下模(2)的一侧外表面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定型环(14)与握力圈上模(1)之间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一号定型环(14)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螺丝与握力圈上模(1)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涉及握力圈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握力圈上模,所述握力圈上模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设置有辅助脱模板,所述辅助脱模板与握力圈上模之间设置有固定栓,所述握力圈上模的下端设置有握力圈下模,所述握力圈下模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可拆卸转动轴,所述可拆卸转动轴的外壁设置有脱模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脱模的握力圈模具,一号定型环与二号定型环方便对握力圈进行定型,设置的辅助脱模板与脱模杆,方便握力圈的脱模,固定栓方便辅助脱模板的安装与拆卸,同时方便模具的分离,锥形定位头方便握力圈上模与握力圈下模的对接。位头方便握力圈上模与握力圈下模的对接。位头方便握力圈上模与握力圈下模的对接。
技术研发人员:陈太安 陈太平 马秋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骏泰鑫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