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在经过多番尝试后发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过滤空气污染的热交换设备,也称之为新风系统。
3.新风系统在进行运行时,新风系统中的热交换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其中一部分新风系统会进行消耗,而新风系统在消耗后依然会留有大量的余热,而这些热量无法回收利用不仅造成了浪费,且余热在热交换设备上传递会导致设备的温度变高,当设备的温度太高时会影响设备的运行,严重的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系统在运行后会留有大量的余热,而这些热量无法回收利用不仅造成了浪费,且余热在热交换设备上传递会导致设备的温度变高,当设备的温度太高时会影响设备运行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7.新风设备;
8.安装板,其固定连接于新风设备的下端,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箱;
9.金属储液盘管,其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金属储液盘管设置于新风设备内,且另一个金属储液盘管设置于加热箱内,两个所述金属储液盘管之间固定连接;
10.输液泵,其固定连接于安装板的侧端,所述输液泵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金属储液盘管固定连接,且输液泵的输入端与另一个金属储液盘管固定连接;
11.生风机构,设于加热箱上;
12.调风机构,设于加热箱上,以及
13.l型支撑板,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l型支撑板均设置于调风机构上,两个所述l型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生风机构包括生风部件、传动部件和驱动电机,所述生风部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生风部件均设置于加热箱内,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加热箱的上端,所述传动部件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且传动部件还与两组生风
部件连接,其以实现驱动两组生风部件。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所述生风部件均包括安装块、扇叶和第二转轴,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于加热箱的上内壁,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块的侧端,且第二转轴转动贯穿安装块并延伸至安装块的外侧,所述扇叶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的侧端。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第二皮带轮和第二传动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皮带轮均固定连接于每个第二转轴的圆周表面上,所述第一传动皮带传动连接于两个第一皮带轮之间,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且另一个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转轴的侧端。
1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调风机构包括排风斗、导风板、第一转轴和调节部件,所述排风斗固定连接于加热箱的出风口,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排风斗的侧端,且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贯穿排风斗并延伸至排风斗的外侧,所述导风板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的圆周表面上,且导风板位于排风斗内,所述调节部件设置于排风斗上,所述调节部件与第一转轴连接,其以实现驱动第一转轴转动。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调节部件包括齿轮、齿条、连接块和电动伸缩杆,所述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的侧端,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于排风斗的侧端,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电动伸缩杆的伸长端,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于连接块的侧端,且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
1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箱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加热箱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储水箱的进液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加热箱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加热箱的进液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上安装有控制阀。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箱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其中一个金属储液盘管上部位置。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方案中,通过金属储液盘管的设置可以吸收新风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输液泵的设置,可以使加热后的液体输送至加热箱内,从而对加热箱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加热箱内部的气体变成热空气,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可以实现第二皮带轮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转动可以实现两个扇叶转动,通过扇叶转动可以输送加热箱内部的热空气,而热空气通过排风斗排出,可以将挂在支撑杆上的湿衣服烘干。
23.2、本方案中,通过电动伸缩杆收缩可以实现连接块移动,通过连接块移动可以实现齿条移动,通过齿条移动可以实现齿轮转动,通过齿轮转动可以实现第一转轴转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可以实现导风板转动,通过导风板转动可以调节排风斗排出的风向,通过第三连接管的设置可以将储水箱内部的水输送至加热箱内,吸收金属储液盘管内部液体的热量,从而对新风设备进行降温,通过抽水泵的设置可以将加热箱内部的水抽至储水箱内,使得热水可以在储水箱内冷却。
附图说明
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风设备和加热箱处的剖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风板处的爆炸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块和第二转轴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新风设备;2、安装板;3、储水箱;4、第一连接管;5、抽水泵;6、第二连接管;7、电动伸缩杆;8、排风斗;9、导风板;10、l型支撑板;11、支撑杆;12、加热箱;13、连接块;14、齿条;15、齿轮;16、控制阀;17、第三连接管;18、金属储液盘管;19、输液泵;20、驱动电机;21、隔板;22、安装块;23、扇叶;24、第一转轴;25、第一皮带轮;26、第二转轴;27、第一传动皮带;28、第二皮带轮;29、第二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实施例1
36.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7.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38.新风设备1;
39.安装板2,其固定连接于新风设备1的下端,安装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箱12;
40.金属储液盘管18,其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金属储液盘管18设置于新风设备1内,且另一个金属储液盘管18设置于加热箱12内,两个金属储液盘管18之间固定连接;
41.输液泵19,其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的侧端,输液泵19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金属储液盘管18固定连接,且输液泵19的输入端与另一个金属储液盘管18固定连接;
42.生风机构,设于加热箱12上;
43.调风机构,设于加热箱12上,以及
44.l型支撑板10,其设置有两个,两个l型支撑板10均设置于调风机构上,两个l型支撑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板2用于连接加热箱12,两个金属储液盘管18的内部均设置有导热的液体,金属储液盘管18的内部构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故此不再赘述,通过输液泵19的设置可以使得两个金属储液盘管18内的液体进行流动,两个l型支撑板10用于连接支撑杆11。
46.具体的,生风机构包括生风部件、传动部件和驱动电机20,生风部件设置有两组,两组生风部件均设置于加热箱12内,驱动电机20固定连接于加热箱12的上端,传动部件设置于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且传动部件还与两组生风部件连接,其以实现驱动两组生风部件。
47.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传动部件设置于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且传动部件还与两组生风部件连接,其以实现驱动两组生风部件。
48.具体的,每组生风部件均包括安装块22、扇叶23和第二转轴26,安装块22固定连接于加热箱12的上内壁,第二转轴26转动连接于安装块22的侧端,且第二转轴26转动贯穿安装块22并延伸至安装块22的外侧,扇叶23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26的侧端。
49.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安装块22用于连接第二转轴26,通过第二转轴26与扇叶23之间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第二转轴26转动带动扇叶23转动。
50.具体的,传动部件包括第一皮带轮25、第一传动皮带27、第二皮带轮28和第二传动皮带29,第一皮带轮25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一皮带轮25均固定连接于每个第二转轴26的圆周表面上,第一传动皮带27传动连接于两个第一皮带轮25之间,第二皮带轮28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二皮带轮28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且另一个第二皮带轮28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转轴26的侧端。
51.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20与其中一个第二皮带轮28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其中一个第二皮带轮28转动,第二传动皮带29传动连接于两个第二皮带轮28之间,可以实现两个第二皮带轮28同时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28与其中一个第二转轴26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其中一个第二转轴26转动,通过第二转轴26与第一皮带轮25之间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第一皮带轮25转动,第一传动皮带27传动连接于两个第一皮带轮25之间,可以实现两个第一皮带轮25同时转动。
52.具体的,调风机构包括排风斗8、导风板9、第一转轴24和调节部件,排风斗8固定连接于加热箱12的出风口,第一转轴24转动连接于排风斗8的侧端,且第一转轴24的一端转动贯穿排风斗8并延伸至排风斗8的外侧,导风板9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24的圆周表面上,且导风板9位于排风斗8内,调节部件设置于排风斗8上,调节部件与第一转轴24连接,其以实现驱动第一转轴24转动。
53.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4用于连接导风板9,通第一转轴24与导风板9之间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导风板9转动,调节部件与第一转轴24连接,其以实现驱动第一转轴24转动。
54.具体的,调节部件包括齿轮15、齿条14、连接块13和电动伸缩杆7,齿轮15固定连接
于第一转轴24的侧端,电动伸缩杆7固定连接于排风斗8的侧端,连接块13固定连接于电动伸缩杆7的伸长端,齿条14固定连接于连接块13的侧端,且齿条14与齿轮15相互啮合。
55.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电动伸缩杆7与连接块13之间固定连接,可以实现连接块13移动,电动伸缩杆7的内部构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故此不再赘述,通过连接块13与齿条14之间固定连接,可以实现齿条14移动,通过齿条14与齿轮15之间相互啮合,可以实现齿条14移动带动齿轮15转动,通过齿轮15与第一转轴24之间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第一转轴24转动。
56.具体的,加热箱12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3,加热箱12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抽水泵5,抽水泵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与储水箱3的进液口固定连接,抽水泵5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6与加热箱12的出液口固定连接,储水箱3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7,第三连接管17与加热箱12的进液口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17上安装有控制阀16。
57.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储水箱3的设置用于储存水,通过第三连接管17的设置可以将储水箱3的内水输送至加热箱12内,通过控制阀16的设置可以控制第三连接管17排放水,第一连接管4用于连接储水箱3和抽水泵5,第二连接管6用于连接加热箱12和抽水泵5,通过抽水泵5的设置可以将加热箱12内部的水抽至储水箱3内。
58.具体的,加热箱12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21,隔板21位于其中一个金属储液盘管18上部位置。
59.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隔板21的设置可以起到分隔的作用。
6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为:新风设备1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金属储液盘管18内部的液体,启动输液泵19,使得加热后的液体输送至加热箱12内,通过液体的热量可以给加热箱12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烘干衣物时,启动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28转动,由于第二传动皮带29传动连接于两个第二皮带轮28之间,使得两个第二皮带轮28同时转动,第二皮带轮28转动带动第二转轴26转动,第二转轴26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25转动,第一传动皮带27传动连接于两个第一皮带轮25之间,使得两个第一皮带轮25同时转动,第一皮带轮25转动带动扇叶23转动,两个扇叶23转动产生的风推动加热箱12内部的热空气通过排风斗8排出,电动伸缩杆7伸缩带动连接块13移动,连接块13移动带动齿条14移动,齿条14移动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4转动,第一转轴24转动带动导风板9转动,导风板9转动可以调节风向,将需要烘干的衣物挂在支撑杆11上,通过排出的热空气可以对衣物进行烘干,降温时,打开控制阀16,储水箱3内部的水通过第三连接管17流入加热箱12内,吸收金属储液盘管18内部液体的热量,当热量吸收完成之后,启动抽水泵5,抽水泵5将加热箱12内部的水抽至储水箱3内,使得加热后的水在储水箱3内进行冷却降温。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设备(1);安装板(2),其固定连接于新风设备(1)的下端,所述安装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箱(12);金属储液盘管(18),其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金属储液盘管(18)设置于新风设备(1)内,且另一个金属储液盘管(18)设置于加热箱(12)内,两个所述金属储液盘管(18)之间固定连接;输液泵(19),其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的侧端,所述输液泵(19)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金属储液盘管(18)固定连接,且输液泵(19)的输入端与另一个金属储液盘管(18)固定连接;生风机构,设于加热箱(12)上;调风机构,设于加热箱(12)上,以及l型支撑板(10),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l型支撑板(10)均设置于调风机构上,两个所述l型支撑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风机构包括生风部件、传动部件和驱动电机(20),所述生风部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生风部件均设置于加热箱(12)内,所述驱动电机(20)固定连接于加热箱(12)的上端,所述传动部件设置于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且传动部件还与两组生风部件连接,其以实现驱动两组生风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生风部件均包括安装块(22)、扇叶(23)和第二转轴(26),所述安装块(22)固定连接于加热箱(12)的上内壁,所述第二转轴(26)转动连接于安装块(22)的侧端,且第二转轴(26)转动贯穿安装块(22)并延伸至安装块(22)的外侧,所述扇叶(23)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26)的侧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皮带轮(25)、第一传动皮带(27)、第二皮带轮(28)和第二传动皮带(29),所述第一皮带轮(25)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皮带轮(25)均固定连接于每个第二转轴(26)的圆周表面上,所述第一传动皮带(27)传动连接于两个第一皮带轮(25)之间,所述第二皮带轮(28)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皮带轮(28)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且另一个第二皮带轮(28)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转轴(26)的侧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风机构包括排风斗(8)、导风板(9)、第一转轴(24)和调节部件,所述排风斗(8)固定连接于加热箱(12)的出风口,所述第一转轴(24)转动连接于排风斗(8)的侧端,且第一转轴(24)的一端转动贯穿排风斗(8)并延伸至排风斗(8)的外侧,所述导风板(9)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24)的圆周表面上,且导风板(9)位于排风斗(8)内,所述调节部件设置于排风斗(8)上,所述调节部件与第一转轴(24)连接,其以实现驱动第一转轴(24)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齿轮(15)、齿条(14)、连接块(13)和电动伸缩杆(7),所述齿轮(15)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24)的侧端,所述电动伸缩杆(7)固定连接于排风斗(8)的侧端,所述连接块(13)固定连接于电动伸缩杆(7)的伸长端,所述齿条(14)固定连接于连接块(13)的侧端,且齿条(14)
与齿轮(15)相互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2)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3),所述加热箱(12)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抽水泵(5),所述抽水泵(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4)与储水箱(3)的进液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5)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6),所述第二连接管(6)与加热箱(12)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3)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7),所述第三连接管(17)与加热箱(12)的进液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17)上安装有控制阀(1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2)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21),所述隔板(21)位于其中一个金属储液盘管(18)上部位置。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用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属于余热处理装置领域,包括:新风设备;安装板,其固定连接于新风设备的下端,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储液盘管的设置可以吸收新风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输液泵的设置,可以使加热后的液体输送至加热箱内,从而对加热箱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加热箱内部的气体变成热空气,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可以实现第二皮带轮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转动可以实现两个扇叶转动,通过扇叶转动可以输送加热箱内部的热空气,而热空气通过排风斗排出,可以将挂在支撑杆上的湿衣服烘干,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系统在运行后会留有大量的余热,而这些热量无法回收利用会造成了浪费。无法回收利用会造成了浪费。无法回收利用会造成了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于正龙 宋斌磊 韩飞 刘磊 孙泽坤 周园州 魏辰 武文君 刘静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9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