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惯性约束核聚变(icf)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
背景技术:2.惯性约束核聚变(icf)是一种可控核聚变技术,利用激光的冲击波来引发核聚变反应,是实现聚变点火的主要方法之一。icf的核心部件为球形靶丸,内部装有固态氘燃料冰层,而实现成功点火的关键在于氘燃料冰层的表面均匀性。由于重力的影响,球形靶丸内部的氘燃料从液态转化为固态时,以月牙形聚集在球形靶丸的底部,从而阻碍了点火的成功。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能够形成均匀燃料冰层,有利于点火的成功。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包括ch壳层1,ch壳层1内侧连接有hdc壳层2,hdc壳层2和ch壳层1构成了ch-hdc双层靶壳结构;hdc壳层2内侧上部连接有多孔介质层3。
6.所述的ch壳层1材料为碳氢聚合高分子;厚度为10微米。
7.所述的hdc壳层2材料为高密度碳;厚度为15微米。
8.所述的多孔介质层3材料为泡沫塑料;厚度为10微米,极角为255
°
。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靶丸内部增设多孔介质层3,使得氘燃料气体在液化时被吸附进多孔介质层3,而不会受重力的影响全部聚集在靶丸的底部;同时,理论上由于hdc壳层2所需的聚变温度为130ev,而ch壳层1所需要的聚变温度为110ev,通过在hdc壳层2外增加ch壳层1,可以有效地降低聚变所需要的激光能量;再有,hdc壳层2的导热系数要明显优于ch壳层1,中间的hdc壳层2可以显著地提升靶丸整体温度均匀性,更有利于均匀冰层的形成。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传统靶丸降温结束后的冰层形成示意图。
12.图3为本发明靶丸降温结束后的冰层形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14.参照图1,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包括ch壳层1,ch壳层1内侧连接有hdc壳层2,hdc壳层2和ch壳层1构成了ch-hdc双层靶壳结构,使得聚变打靶所需要的激光能量有所降低,并且改善了靶丸整体温度均匀性;hdc壳层2内侧上部连接有多孔介质层3,通过多孔介
质对液体的吸收特性,从空间上改善了降温后燃料冰层表面均匀性。
15.所述的ch壳层1材料为碳氢聚合高分子;厚度为10微米。
16.所述的hdc壳层2材料为高密度碳;厚度为15微米。
17.所述的多孔介质层3材料为泡沫塑料;厚度为10微米,极角为255
°
。
18.参照图2,传统靶丸结构ch壳层1内直接为燃料冰层4,可以看出在降温结束后的冰层形成时,由于重力的影响,燃料冰层4在液化后聚集在靶丸底部,随着降温的持续进行,燃料液体转变为燃料固体,同样聚集在靶丸底部。
19.参照图3,本发明靶丸在降温后的燃料冰层形成时,可以看出燃料冰层4的燃料气体在被降温液化后,会被吸附在多孔介质层3中,而不会受重力的影响聚集在靶丸底部;随着降温的持续进行,燃料液体会在靶丸内形成相对均匀的燃料冰层。
技术特征:1.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包括ch壳层(1),其特征在于:ch壳层(1)内侧连接有hdc壳层(2),hdc壳层(2)和ch壳层(1)构成了ch-hdc双层靶壳结构;hdc壳层(2)内侧上部连接有多孔介质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h壳层(1)材料为碳氢聚合高分子;厚度为1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dc壳层(2)材料为高密度碳;厚度为15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介质层(3)材料为泡沫塑料;厚度为10微米,极角为255
°
。
技术总结一种ICF冷冻靶靶丸结构,包括CH壳层,CH壳层内侧连接有HDC壳层,HDC壳层和CH壳层构成了CH-HDC双层靶壳,HDC壳层可以显著地提升靶丸整体温度均匀性,有利于均匀冰层的形成;HDC壳层内侧上部连接有多孔介质层,使得氘燃料气体在液化时被吸附进多孔介质层,而不会受重力的影响全部聚集在靶丸的底部;本发明能够形成均匀燃料冰层,有利于点火的成功。有利于点火的成功。有利于点火的成功。
技术研发人员:厉彦忠 郭富城 李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4.1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