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

allin2023-03-27  12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转运架技术领域,具体为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


背景技术:

2.目前氧气瓶通常使用转运架并由医护人员推动进行转运,传统转运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仅用于运送,并且由于氧气瓶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晃动现象,难以对氧气瓶进行固定,从而需多名医护人员配合转运,为此,我们提出了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解决了目前氧气瓶通常使用转运架并由医护人员推动进行转运,传统转运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仅用于运送,并且由于氧气瓶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晃动现象,难以对氧气瓶进行固定,从而需多名医护人员配合转运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包括氧气瓶本体,所述氧气瓶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顶端且位于氧气瓶本体的后侧连接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的顶部连接有推拉组件;
5.所述推拉组件包括拉手,所述拉手的顶部设置有防滑握把,所述拉手的底部连接有能够转动的固定卡扣,所述拉手的底部连接有转动轴。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侧底端拐角处对称安装有两组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后侧底端拐角处对称安装有两组刹车轮,所述万向轮的顶端边缘处对称连接有两组支架。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悬挂组件包括尺寸相同的两组挂钩,两组所述挂钩底部之间连接有两组护栏,两组所述挂钩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每组所述挂钩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柱的正下方均开设有通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组所述挂钩的底端分别连接在底座的后侧顶端拐角处,每组所述挂钩的顶部均呈倒置的“u”字型结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组通孔,且为转动结构,所述固定卡扣位于连接柱的外部,且为卡合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组所述挂钩的前侧均连接有两组锁钩,四组所述锁钩的外部且位于氧气瓶本体的外部分别共同连接有两组链条。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通过移动拉手使转动轴的两端在两组通孔内部顺时针转动,接着顺时针转动固定卡扣,使固定卡扣和连接柱进行卡合,对拉手的位置限定,则将该装置处于倾斜状态即可拉动防滑握把使该装置进行移动,转运结束后,逆时针转动固
定卡扣即可与连接柱分离,接着逆时针转动拉手,则拉手处于自由状态,并且由于两组挂钩的顶部均呈倒置的“u”字型结构,进而在需要时,可通过两组挂钩将该装置悬挂在转运床或病床边缘处,该装置采用折叠式结构,通过移动把手的位置进行转运模式和悬挂模式的切换,增加了实用性。
14.2、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通过将氧气瓶本体放置在底座顶端中心位置,在四组锁钩的外部且位于氧气瓶本体的外部连接两组链条,对氧气瓶本体进行固定,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每组链条与每组锁钩的连接处进行调节,避免在转运中出现氧气瓶本体晃动的现象,从而减少了氧气瓶转运所需的医护人员。
附图说明
15.图1为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中悬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中推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氧气瓶本体;2、移动组件;21、底座;22、万向轮;23、刹车轮;24、支架;3、悬挂组件;31、挂钩;32、护栏;33、连接柱;34、锁钩;35、链条;36、通孔;4、推拉组件;41、拉手;42、防滑握把;43、固定卡扣;44、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技术方案: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包括氧气瓶本体1,氧气瓶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组件2,移动组件2的顶端且位于氧气瓶本体1的后侧连接有悬挂组件3,悬挂组件3的顶部连接有推拉组件4。
22.请参阅图4,推拉组件4包括拉手41,拉手41的顶部设置有防滑握把42,拉手41的底部连接有能够转动的固定卡扣43,拉手41的底部连接有转动轴44。
23.请参阅图2,移动组件2包括底座21,底座21的前侧底端拐角处对称安装有两组万向轮22,底座21的后侧底端拐角处对称安装有两组刹车轮23,万向轮22的顶端边缘处对称连接有两组支架24。
24.请参阅图3,悬挂组件3包括尺寸相同的两组挂钩31,两组挂钩31底部之间连接有两组护栏32,两组挂钩3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33,每组挂钩31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柱33的正下方均开设有通孔36,每组挂钩31的底端分别连接在底座21的后侧顶端拐角处,每组挂钩31的顶部均呈倒置的“u”字型结构,转动轴44的两端分别穿过两组通孔36,且为转动结构,固定卡扣43位于连接柱33的外部,且为卡合结构,每组挂钩31的前侧均连接有两组锁钩34,四组锁钩34的外部且位于氧气瓶本体1的外部分别共同连接有两组链条35。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氧气瓶本体1放置在底座21顶端中心位置,在四组锁钩34的外部且位于氧气瓶本体1的外部连接两组链条35,对氧气瓶本体1进行固
定,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每组链条35与每组锁钩34的连接处进行调节;
26.对氧气瓶本体1进行固定后,通过移动拉手41使转动轴44的两端在两组通孔36内部顺时针转动,接着顺时针转动固定卡扣43,使固定卡扣43和连接柱33进行卡合,对拉手41的位置限定,则将该装置处于倾斜状态即可拉动防滑握把42使该装置进行移动,从而对氧气瓶本体1进行转运;
27.转运结束后,逆时针转动固定卡扣43即可与连接柱33分离,接着逆时针转动拉手41,则拉手41处于自由状态;
28.由于两组挂钩31的顶部均呈倒置的“u”字型结构,进而在需要时,可通过两组挂钩31将该装置悬挂在转运床或病床边缘处。


技术特征:
1.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包括氧气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瓶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组件(2),所述移动组件(2)的顶端且位于氧气瓶本体(1)的后侧连接有悬挂组件(3),所述悬挂组件(3)的顶部连接有推拉组件(4);所述推拉组件(4)包括拉手(41),所述拉手(41)的顶部设置有防滑握把(42),所述拉手(41)的底部连接有能够转动的固定卡扣(43),所述拉手(41)的底部连接有转动轴(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前侧底端拐角处对称安装有两组万向轮(22),所述底座(21)的后侧底端拐角处对称安装有两组刹车轮(23),所述万向轮(22)的顶端边缘处对称连接有两组支架(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3)包括尺寸相同的两组挂钩(31),两组所述挂钩(31)底部之间连接有两组护栏(32),两组所述挂钩(3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33),每组所述挂钩(31)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柱(33)的正下方均开设有通孔(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挂钩(31)的底端分别连接在底座(21)的后侧顶端拐角处,每组所述挂钩(31)的顶部均呈倒置的“u”字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44)的两端分别穿过两组通孔(36),且为转动结构,所述固定卡扣(43)位于连接柱(33)的外部,且为卡合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挂钩(31)的前侧均连接有两组锁钩(34),四组所述锁钩(34)的外部且位于氧气瓶本体(1)的外部分别共同连接有两组链条(3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移动氧气瓶转运架,涉及医用转运架技术领域,包括氧气瓶本体,氧气瓶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的顶端且位于氧气瓶本体的后侧连接有悬挂组件,悬挂组件的顶部连接有推拉组件,通过移动拉手使转动轴的两端在两组通孔内部顺时针转动,接着顺时针转动固定卡扣,使固定卡扣和连接柱进行卡合,对拉手的位置限定,则将该装置处于倾斜状态即可拉动防滑握把使该装置进行移动,转运结束后,逆时针转动固定卡扣即可与连接柱分离,接着逆时针转动拉手,则拉手处于自由状态,并且由于两组挂钩的顶部均呈倒置的“U”字型结构,进而在需要时,可通过两组挂钩将该装置悬挂在转运床或病床边缘处。挂在转运床或病床边缘处。挂在转运床或病床边缘处。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萍 郑华文 周转转 张清容 王泽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2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1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