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2.麻醉气体通常是一类挥发性的液体,在麻醉机的作用下被患者吸入,从而起到麻醉效果,但是麻醉气体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不同的麻醉气体共同作用,以达到最佳效果,但是在麻醉药品混合的过程中会在空气中暴露一端时间,因此空气中的浮尘和细菌等会进入麻醉气体里面,而且在患者被麻醉后,需要进行插管辅助患者呼吸,细菌会随插管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容易对患者早成伤害。
3.但是现有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组成机构较为简单,净化装置的净化机构不方便进行固定拆卸,从而影响净化装置的安装维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组成机构较为简单,净化装置的净化机构不方便进行固定拆卸的问题,而提出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及操作方法。
6.2.技术方案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安装座和主箱体,所述安装座与主箱体的顶部通过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上设有锁紧口,所述安装座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弧形插杆,所述立柱上环绕设有与弧形插杆对应的多个插槽;
9.所述主箱体的顶部固定插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螺纹连接有进气阀门和自吸泵,所述主箱体远离进气管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螺纹连接有压力表和出气阀门;
10.所述主箱体内固定插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过滤筒,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筒内分别固定插设有hepa滤网和银离子滤网,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滑动插设有第二过滤筒,所述第二过滤筒内固定插设有活性炭吸附网,所述第二过滤筒的顶部设有分别两个第一过滤筒底部连通的导气口;
11.所述主箱体的底部设有与第二过滤筒对应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滑动插设有固定塞,所述固定塞的顶部设有与第二过滤筒对应的挤压机构,所述主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塞对应的卡紧机构。
12.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所述l型支撑杆上设有与立柱对应的贯穿口。
13.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位于第一过滤筒内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导流罩。
14.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远离主箱体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连接法兰。
15.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筒靠近导气口一端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
16.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位于主箱体内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侧与主箱体的内壁相抵。
17.优选地,所述固定塞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与安装口内壁相抵。
18.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与固定塞的顶部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滑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塞上设有与滑杆对应的滑腔,所述滑杆位于滑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和滑腔内壁固定连接。
19.优选地,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卡块和卡杆,所述卡杆滑动插设于卡块上,所述固定塞的外壁上设有与卡杆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杆靠近固定塞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卡套,所述卡杆远离卡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卡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套和卡块固定连接。
20.本发明还提出了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步骤1:先启动自吸泵,通过进气管导入麻醉气体,然后麻醉气体依次通过hepa滤网活性炭吸附网和银离子滤网的过滤;
22.步骤2:然后打开出气阀门将净化后的麻醉气体导出;
23.步骤3:当需要对净化机构进行维护清理时,打开卡紧机构,将固定塞取出,然后依次取出第二过滤筒和第一过滤筒即可。
24.3.有益效果
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6.(1)本发明中,通过卡接式固定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净化机构进行固定拆卸,从而提升了对净化机构进行拆卸维护的效率。
27.(2)本发明中,锁紧块的设置,可以方便固定安装座,立柱的设置,可以方便调节装置的方向,同时弧形卡杆可以方便对立柱进行固定,l型支撑杆可以防止立柱的晃动。
28.(3)本发明中,连接法兰的设置,可以方便与外部进出气机构进行连接,同时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的设置,可以对进出气流量进行控制,同时导流罩的设置,可以方便气体的导入和导出第一过滤筒。
29.(4)本发明中,挤压板和第一弹簧的设置,可以保证第二过滤筒与第一过滤筒底部贴紧,同时卡杆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固定塞进行固定拆卸。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安装座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第二过滤筒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安装座、2主箱体、3立柱、4锁紧块、5转轴、6弧形插杆、7进气管、8进气阀门、9自吸泵、10出气管、11压力表、12出气阀门、13隔板、14第一过滤筒、15hepa滤网、16银离子过滤网、17第二过滤筒、18活性炭吸附网、19导气口、20固定塞、21l型支撑杆、22导流罩、23连接法兰、24导流板、25第一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27挤压板、28滑杆、29限位块、30第一弹簧、31卡块、32卡杆、33卡套、34拉杆、3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6.实施例1:
37.参照图1-4,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安装座1和主箱体2,安装座1与主箱体2的顶部通过立柱3转动连接,用于调节主箱体2的方向,安装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21,l型支撑杆21上设有与立柱3对应的贯穿口,防止立柱3晃动,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锁紧块4,锁紧块4上设有锁紧口,方便固定安装座1,安装座1的底部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有弧形插杆6,立柱3上环绕设有与弧形插杆6对应的多个插槽,用于固定立柱3;
38.本发明中,主箱体2的顶部固定插设有进气管7,用于导入麻醉气体,进气管7上螺纹连接有进气阀门8和自吸泵9,用于控制麻醉气体的导入流量,主箱体2远离进气管7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出气管10,用于导出净化后的麻醉气体,进气管7和出气管10位于主箱体2内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密封圈25,第一密封圈25的一侧与主箱体2的内壁相抵,防止气体的漏出。
39.本发明中,进气管7和出气管10位于第一过滤筒14内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导流罩22,方便麻醉气体进入或导出第一过滤筒14,进气管7和出气管10远离主箱体2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连接法兰23,方便与外部管件进行连接,出气管10上螺纹连接有压力表11和出气阀门12,用于对麻醉气体的导出流量进行控制;
40.本发明中,主箱体2内固定插设有隔板13,用于使麻醉气体依次通过第一过滤,14和第二过滤筒17,隔板13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过滤筒14,用于对麻醉气体进行过滤,两个第一过滤筒14内分别固定插设有hepa滤网15和银离子滤网16,用于对麻醉气体进行过滤和杀菌处理,隔板13的底部设有通口,通口内滑动插设有第二过滤筒17,第二过滤筒17内固定插设有活性炭吸附网18,用于对麻醉气体进行过滤净化,第二过滤筒17的顶部设有分别两个第一过滤筒14底部连通的导气口19,用于将麻醉气体导入第二过滤筒17内,两个第一过滤筒14靠近导气口19一端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24;
41.本发明中,主箱体2的底部设有与第二过滤筒17对应的安装口,安装口内滑动插设有固定塞20,用于固定第二过滤筒17,固定塞20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26的外壁与安装口内壁相抵,防止气体漏出,固定塞20的顶部设有与第二过滤筒17对应的挤压机构,用于固定第二过滤筒17。
42.本发明中,挤压机构包括挤压板27,挤压板27与固定塞20的顶部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滑杆28滑动连接,用于支撑挤压板27,固定塞20上设有与滑杆28对应的滑腔,滑杆28位于滑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9,滑杆28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0,第一弹簧30的两端分
别与限位块29和滑腔内壁固定连接,对挤压板27起到一定弹性支撑。
43.本发明中,主箱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塞20对应的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卡块31和卡杆32,卡杆32滑动插设于卡块31上,固定塞20的外壁上设有与卡杆32对应的卡槽,用于固定固定塞20,卡杆32靠近固定塞20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卡套33,防止卡杆32从卡块31上脱落,卡杆32远离卡套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34,卡杆32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5,第二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卡套33和卡块31固定连接,对卡杆32起到一定弹性支撑。
44.本发明中,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步骤1:先启动自吸泵9,通过进气管7导入麻醉气体,然后麻醉气体依次通过hepa滤网15活性炭吸附网18和银离子滤网16的过滤;
46.步骤2:然后打开出气阀门12将净化后的麻醉气体导出;
47.步骤3:当需要对净化机构进行维护清理时,打开卡紧机构,将固定塞20取出,然后依次取出第二过滤筒17和第一过滤筒14即可。
48.本发明中,通过卡接式固定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净化机构进行固定拆卸,从而提升了对净化机构进行拆卸维护的效率。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安装座(1)和主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与主箱体(2)的顶部通过立柱(3)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锁紧块(4),所述锁紧块(4)上设有锁紧口,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有弧形插杆(6),所述立柱(3)上环绕设有与弧形插杆(6)对应的多个插槽;所述主箱体(2)的顶部固定插设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上螺纹连接有进气阀门(8)和自吸泵(9),所述主箱体(2)远离进气管(7)一侧内壁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出气管(10),所述出气管(10)上螺纹连接有压力表(11)和出气阀门(12);所述主箱体(2)内固定插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过滤筒(14),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筒(14)内分别固定插设有hepa滤网(15)和银离子滤网(16),所述隔板(13)的底部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滑动插设有第二过滤筒(17),所述第二过滤筒(17)内固定插设有活性炭吸附网(18),所述第二过滤筒(17)的顶部设有分别两个第一过滤筒(14)底部连通的导气口(19);所述主箱体(2)的底部设有与第二过滤筒(17)对应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滑动插设有固定塞(20),所述固定塞(20)的顶部设有与第二过滤筒(17)对应的挤压机构,所述主箱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塞(20)对应的卡紧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21),所述l型支撑杆(21)上设有与立柱(3)对应的贯穿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7)和出气管(10)位于第一过滤筒(14)内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导流罩(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7)和出气管(10)远离主箱体(2)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连接法兰(2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筒(14)靠近导气口(19)一端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2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7)和出气管(10)位于主箱体(2)内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密封圈(25),所述第一密封圈(25)的一侧与主箱体(2)的内壁相抵。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塞(20)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密封圈(26),所述第二密封圈(26)的外壁与安装口内壁相抵。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板(27),所述挤压板(27)与固定塞(20)的顶部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滑杆(28)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塞(20)上设有与滑杆(28)对应的滑腔,所述滑杆(28)位于滑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9),所述滑杆(28)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0),所述第一弹簧(30)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29)和滑腔内壁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卡块(31)和卡杆(32),所述卡杆(32)滑动插设于卡块(31)上,所述固定塞(20)的外壁上设有与卡杆(32)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杆(32)靠近固定塞(20)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卡套(33),所述卡杆(32)远离卡套(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34),所述卡杆(32)上套设有第
二弹簧(35),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卡套(33)和卡块(31)固定连接。10.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先启动自吸泵(9),通过进气管(7)导入麻醉气体,然后麻醉气体依次通过hepa滤网(15)活性炭吸附网(18)和银离子滤网(16)的过滤;步骤2:然后打开出气阀门(12)将净化后的麻醉气体导出;步骤3:当需要对净化机构进行维护清理时,打开卡紧机构,将固定塞(20)取出,然后依次取出第二过滤筒(17)和第一过滤筒(14)即可。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安装座和主箱体,安装座与主箱体的顶部通过立柱转动连接,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锁紧块,锁紧块上设有锁紧口,安装座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弧形插杆;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先启动自吸泵,通过进气管导入麻醉气体,然后麻醉气体依次通过HEPA滤网活性炭吸附网和银离子滤网的过滤;步骤2:然后打开出气阀门将净化后的麻醉气体导出;步骤3:当需要对净化机构进行维护清理时,打开卡紧机构,将固定塞取出,然后依次取出第二过滤筒和第一过滤筒即可。本发明中,通过卡接式固定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净化机构进行固定拆卸,从而提升了对净化机构进行拆卸维护的效率。从而提升了对净化机构进行拆卸维护的效率。从而提升了对净化机构进行拆卸维护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典 骆世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3.2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