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中国技术发展的进步,林业机械化趋势成为主流。在林业生产中,不论是室内培育抑或室外培育,培育装置的设置都必不可少。
3.经检索,专利号cn214545964u公开一种林业用苗木养护装置,包括养护箱,所述养护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养护箱的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养护箱通过插槽活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5.(1)传统的林业生产用培育装置无法在室外控制光照、遮挡风雨,导致培育作物受天气影响,作物生长受损。
6.(2)传统的林业生产用培育装置需人工接水灌溉,无法便捷、均匀调节灌溉水量,同时无法对滴落的水进行收集、过滤,造成水资源浪费。
7.(3)传统的林业生产用培育装置摆放排列占用空间较大,无法及时调节作物摆放位置,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无法控制光照及遮风挡雨、无法收集过滤灌溉水和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包括隔板、水箱和架体,所述架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遮挡结构,所述架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且水箱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内部与架体内部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架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架体内部的顶端和隔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喷淋管,所述水箱的内部竖向贯穿连接有导水管,且导水管上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导水管均与喷淋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架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翻转结构,所述架体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种植结构。
10.优选的,所述遮挡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篷布、旋转轴、滚筒和配重杆,所述滚筒分别固定连接在架体顶部的两端,所述滚筒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旋转轴,且旋转轴上均缠绕有篷布,所述篷布上均固定连接有配重杆。
11.优选的,所述翻转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滑槽、铰接杆、翻转架、移动块和移动槽,所述滑槽分别活动铰接在架体两端两侧的顶部,所述翻转架的内侧均活动铰接有铰接杆,所述翻转架的内部均设置有滑槽,所述移动槽分别固定于架体两端的两侧,所述移动槽的内部之间均横向设置有移动块,所述铰接杆的底端分别与移动块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翻转架在架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组,所述翻转架关于架体的中心
线对称分布,所述移动块嵌在移动槽的内部。
13.优选的,所述种植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固定架、固定套、种植槽、连接绳、翻转轴和把手,所述翻转轴分别横向活动连接在架体的内部,所述翻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翻转轴的顶端、底端和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外部均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通过连接绳固定连接种植槽,且种植槽的尺寸均相同。
15.优选的,所述种植槽内部的底端皆均匀设置有沥水孔,所述种植槽通过连接绳和固定套与固定架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16.优选的,所述喷淋管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头,且喷头在喷淋管的底端成等间距排列。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不仅实现了控制光照,为作物遮风挡雨的问题,实现了对滴落的水进行收集、过滤,循环灌溉问题,而且实现了节省培育空间问题;
18.(1)通过设置有篷布、旋转轴、滚筒、配重杆、滑槽、铰接杆、翻转架、移动块和移动槽,当下雨天或者不需要光照的时候,滑动调节移动块到合适的位置,并将移动块固定连接在移动槽的内部,此时翻转架的角度增大,通过配重杆将篷布从滚筒的内部拉出,之后将配重杆放置在滑槽的内部之间,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当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光照时,将篷布收回,打开移动块与移动槽之间的固定件,向下滑动移动块的位置,翻转架的铰接角度缩小,此时翻转架竖直放置在架体的两端,不影响植物采光。
19.(2)通过设置有水箱、过滤箱、过滤网、水泵、喷淋管、导水管、喷头,启动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通过导水管输入到喷淋管中,利用喷淋管下固定连接的喷头将水喷洒在种植槽内的作物上,完成灌溉后,通过水箱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过滤箱收集滴落的灌溉水,经过滤箱内的过滤网过滤后,再次进入水箱,完成灌溉,并且对水进行收回,更加环保。
20.(3)通过种植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固定架、固定套、种植槽、连接绳、翻转轴和把手,转动把手,翻转轴随之转动,固定套套接在固定架的外部,因为重力的作用,翻转轴外部设置的四组种植槽始终保持竖直,可以对不同种植槽内的植物进行喷洒灌溉,并且立体式的结构设计,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遮挡结构;101、篷布;102、旋转轴;103、滚筒;104、配重杆;2、翻转结构;201、滑槽;202、铰接杆;203、翻转架;204、移动块;205、移动槽;3、种植结构;301、固定架;302、固定套;303、种植槽;304、连接绳;305、翻转轴;306、把手;4、隔板;5、水箱;6、过滤箱;7、过滤网;8、水泵;9、喷淋管;10、导水管;11、喷头;12、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包括隔板4、水箱5和架体12,架体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遮挡结构1;
29.遮挡结构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篷布101、旋转轴102、滚筒103和配重杆104,滚筒103分别固定连接在架体12顶部的两端,滚筒103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旋转轴102,且旋转轴102上均缠绕有篷布101,篷布101上均固定连接有配重杆104;
30.架体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5,且水箱5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6,过滤箱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过滤箱6的内部与架体12内部的底端相连通,架体12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固定连接有隔板4,架体12内部的顶端和隔板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喷淋管9;
31.喷淋管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头11,且喷头11在喷淋管9的底端成等间距排列;
32.具体地,如图1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启动水泵8,将水箱5内部的水通过导水管10输入到喷淋管9中,利用喷淋管9下固定连接的喷头11将水喷洒在种植槽303内的作物上,完成灌溉后,通过水箱5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过滤箱6收集滴落的灌溉水,经过滤箱6内的过滤网7过滤后,再次进入水箱5,完成灌溉,并且对水进行收回,更加环保;
33.水箱5的内部竖向贯穿连接有导水管10,且导水管10上固定连接有水泵8,水泵8的型号可为isgd,导水管10均与喷淋管9的内部相连通,架体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翻转结构2;
34.翻转结构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滑槽201、铰接杆202、翻转架203、移动块204和移动槽205,滑槽201分别活动铰接在架体12两端两侧的顶部,翻转架203的内侧均活动铰接有铰接杆202,翻转架203的内部均设置有滑槽201,移动槽205分别固定于架体12两端的两侧,移动槽205的内部之间均横向设置有移动块204,铰接杆202的底端分别与移动块204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
35.翻转架203在架体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组,翻转架203关于架体12的中心线对称分布,移动块204嵌在移动槽205的内部;
36.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当下雨天或者不需要光照的时候,滑动调节移动块204到合适的位置,并将移动块204固定连接在移动槽205的内部,此时翻转架203的角度增大,通过配重杆104将篷布101从滚筒103的内部拉出,之后将配重杆104放置在滑槽201的内部之间,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当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光照时,将篷布101收回,打开移动块204与移动槽205之间的固定件,向下滑动移动块204的位置,翻转架203的铰接角度缩小,此时翻转架203竖直放置在架体12的两端,不影响植物采光;
37.架体12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种植结构3;
38.种植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固定架301、固定套302、种植槽303、连接绳304、翻转轴305和把手306。翻转轴305分别横向活动连接在架体12的内部,翻转轴3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06,翻转轴305的顶端、底端和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01;
39.固定架301的外部均套接有固定套302,固定套302通过连接绳304固定连接种植槽303,且种植槽303的尺寸均相同;
40.种植槽303内部的底端皆均匀设置有沥水孔,种植槽303通过连接绳304和固定套302与固定架30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41.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转动把手306,翻转轴305随之转动,固定套302套接在固定架301的外部,因为重力的作用,翻转轴305外部设置的四组种植槽303始终保持竖直,可以对不同种植槽303内的植物进行喷洒灌溉,并且立体式的结构设计,节省空间。
42.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当下雨天或者不需要光照的时候,滑动调节移动块204到合适的位置,并将移动块204固定连接在移动槽205的内部,此时翻转架203的角度增大,通过配重杆104将篷布101从滚筒103的内部拉出,之后将配重杆104放置在滑槽201的内部之间,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当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光照时,将篷布101收回,打开移动块204与移动槽205之间的固定件,向下滑动移动块204的位置,翻转架203的铰接角度缩小,此时翻转架203竖直放置在架体12的两端,不影响植物采光。
43.之后,启动水泵8,将水箱5内部的水通过导水管10输入到喷淋管9中,利用喷淋管9下固定连接的喷头11将水喷洒在种植槽303内的作物上,完成灌溉后,通过水箱5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过滤箱6收集滴落的灌溉水,经过滤箱6内的过滤网7过滤后,再次进入水箱5,完成灌溉,并且对水进行收回,更加环保。
44.最后,转动把手306,翻转轴305随之转动,固定套302套接在固定架301的外部,因为重力的作用,翻转轴305外部设置的四组种植槽303始终保持竖直,可以对不同种植槽303内的植物进行喷洒灌溉,并且立体式的结构设计,节省空间。
45.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1.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包括隔板(4)、水箱(5)和架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遮挡结构(1),所述架体(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5),且水箱(5)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6),所述过滤箱(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所述过滤箱(6)的内部与架体(12)内部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架体(12)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固定连接有隔板(4),所述架体(12)内部的顶端和隔板(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喷淋管(9),所述水箱(5)的内部竖向贯穿连接有导水管(10),且导水管(10)上固定连接有水泵(8),所述导水管(10)均与喷淋管(9)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架体(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翻转结构(2),所述架体(12)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种植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篷布(101)、旋转轴(102)、滚筒(103)和配重杆(104),所述滚筒(103)分别固定连接在架体(12)顶部的两端,所述滚筒(103)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旋转轴(102),且旋转轴(102)上均缠绕有篷布(101),所述篷布(101)上均固定连接有配重杆(1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结构(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滑槽(201)、铰接杆(202)、翻转架(203)、移动块(204)和移动槽(205),所述滑槽(201)分别活动铰接在架体(12)两端两侧的顶部,所述翻转架(203)的内侧均活动铰接有铰接杆(202),所述翻转架(203)的内部均设置有滑槽(201),所述移动槽(205)分别固定于架体(12)两端的两侧,所述移动槽(205)的内部之间均横向设置有移动块(204),所述铰接杆(202)的底端分别与移动块(204)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203)在架体(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组,所述翻转架(203)关于架体(12)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移动块(204)嵌在移动槽(205)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固定架(301)、固定套(302)、种植槽(303)、连接绳(304)、翻转轴(305)和把手(306),所述翻转轴(305)分别横向活动连接在架体(12)的内部,所述翻转轴(3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06),所述翻转轴(305)的顶端、底端和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0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01)的外部均套接有固定套(302),所述固定套(302)通过连接绳(304)固定连接种植槽(303),且种植槽(303)的尺寸均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303)内部的底端皆均匀设置有沥水孔,所述种植槽(303)通过连接绳(304)和固定套(302)与固定架(30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头(11),且喷头(11)在喷淋管(9)的底端成等间距排列。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林业用绿植养护装置,包括隔板、水箱和架体,所述架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遮挡结构,所述架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且水箱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内部与架体内部的底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水箱、过滤箱、过滤网、水泵、喷淋管、导水管、喷头,启动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通过导水管输入到喷淋管中,利用喷淋管下固定连接的喷头将水喷洒在种植槽内的作物上,完成灌溉后,通过水箱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过滤箱收集滴落的灌溉水,经过滤箱内的过滤网过滤后,再次进入水箱,完成灌溉,并且对水进行收回,更加环保。保。保。
技术研发人员:ꢀ(51)Int.Cl.A01G9/14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美丽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