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8  10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颜料红146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颜料红146、170、177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酸性气体,根据环保要求,不能直接排放,所以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后达标后才能排放。
3.现有技术中采用碱液吸收尾气之后排放,但是吸收效果不好,放空后仍然残留酸雾,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有必要提出一种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第一调解槽、第二调解槽,第一调节槽设置于第一吸收塔的底部,第二调节槽设置于第二吸收塔的底部,在第一吸收塔的顶部设置气相出口,第一调解槽为卧式槽,用于盛放或回收碱液,第一吸收塔的底部与第一调解槽连通,以使调解槽内的气体向上浮动进入吸收塔内,在第一调解槽侧壁上设置气相入口,用于连接尾气管道,在第一调解槽的底部设置液相出口,液相出口通过第一回流管道与第一吸收塔上部的液相入口连接,第一吸收塔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调解槽连通,第二吸收塔的底部与第二调解槽连通,以使调解槽内的气体向上浮动进入吸收塔内,在第二调解槽侧壁上设置气相入口,用于连接第一吸收塔顶部的气相出口,在第二调解槽的底部设置液相出口,液相出口通过第二回流管道与第二吸收塔上部的液相入口连接,第二吸收塔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排空管道连接烟囱,第一调解槽、上设置第一补水口、第一补碱口、第一浓度检测器,第二调解槽上设置第二补水口、第二补碱口、第二浓度检测器,还在第一回流管道上设置第一控制阀,还在第二回流管道上设置第二控制阀,第一浓度检测器与第一控制阀连接,第二浓度检测器与第二控制阀连接。
5.优选的,第一吸收塔的内部还设置除雾器和填料层。
6.优选的,尾气管道的端部伸入至第一调解槽的液面以下。
7.优选的,第一吸收塔内部设置分布器,分布器具有若干喷头,以将碱液喷洒形成水雾,布满塔内。
8.优选的,第一调解槽、第二调解槽还分别设置溢流口。
9.优选的,还在排空管道上设置排空控制阀,还在排空管道与尾气管道之间设置回气管道,在回气管道上设置回气控制阀。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级吸收塔串联设置,进行两级吸收,且每个吸收塔内部设置碱液雾化装置喷淋吸收,而且尾气进入第一调解槽的碱液内部,进行一次液浴吸收,一次吸收后进入第二调解槽的碱液内部,进行二次液浴吸收。所以本系统对尾气本质上进行了四级吸收,分别为一次碱液液浴吸收、一次喷淋吸收、二次碱液液浴吸收、二次喷淋吸收,从而使尾气中酸性气体99.99%被吸收。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系统的示意图。
12.图中:第一吸收塔10、除雾器11、填料层12、分布器13、第二吸收塔20、第一调解槽30、第一回流管道31、第一补水口32、第一补碱口33、第一浓度检测器34、第一控制阀35、第二调解槽40、第二回流管道41、第二补水口42、第二补碱口43、第二浓度检测器44、第二控制阀45、尾气管道50、排空管道 60、排空控制阀61、回气管道70、回气控制阀71。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吸收塔10、第二吸收塔20、第一调解槽30、第二调解槽40,第一调节槽设置于第一吸收塔10的底部,第二调节槽设置于第二吸收塔20的底部,在第一吸收塔10的顶部设置气相出口,第一调解槽30为卧式槽,用于盛放或回收碱液,第一吸收塔10的底部与第一调解槽30连通,以使调解槽内的气体向上浮动进入吸收塔内,在第一调解槽30侧壁上设置气相入口,用于连接尾气管道50,在第一调解槽30的底部设置液相出口,液相出口通过第一回流管道31与第一吸收塔10上部的液相入口连接,第一吸收塔10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调解槽40连通,第二吸收塔20的底部与第二调解槽40连通,以使调解槽内的气体向上浮动进入吸收塔内,在第二调解槽40侧壁上设置气相入口,用于连接第一吸收塔10顶部的气相出口,在第二调解槽40的底部设置液相出口,液相出口通过第二回流管道41与第二吸收塔20上部的液相入口连接,第二吸收塔20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排空管道60连接烟囱,第一调解槽30上设置第一补水口32、第一补碱口33、第一浓度检测器34,第二调解槽40上设置第二补水口42、第二补碱口43、第二浓度检测器44,还在第一回流管道31上设置第一控制阀35,还在第二回流管道41上设置第二控制阀45,第一浓度检测器34与第一控制阀35连接,第二浓度检测器44与第二控制阀45连接。
15.本方案中,为了保证碱液吸附酸性尾气的能力,将碱液的浓度控制尽量要高,然而浓度高的碱液粘度也较高,进入吸收塔后,造成填料层的堵塞,导致填料层穿透性差,吸附效果不好,所以通过实时检测实时稀释的方式来控制碱液的浓度。
16.进一步,第一吸收塔10的内部还设置除雾器11和填料层12。
17.进一步,尾气管道50的端部伸入至第一调解槽30的液面以下。
18.进一步,第一吸收塔10内部设置分布器13,分布器13具有若干喷头,以将碱液喷洒形成水雾,布满塔内。
19.进一步,第一调解槽30、第二调解槽40还分别设置溢流口。
20.进一步,还在排空管道60上设置排空控制阀61,还在排空管道60与尾气管道50之间设置回气管道70,在回气管道70上设置回气控制阀71。当第一调解槽30内的第一浓度检测器34检测出碱液粘度过高,此时,第一浓度检测器34向第一补水口32发送信号,开始向第一调解槽30内补水,稀释碱液,同时关闭第一回流管道31上的第一控制阀35,避免第一调解
槽30内碱液回流进入第一吸收塔10内。这会造成第一吸收塔10内尾气吸收效果不好,未被吸收的尾气进入第二吸收塔20,而仅经过第二吸收塔20一级吸收,吸收效果无法保障,所以此时第一浓度检测器34向回气控制阀71和排空控制阀61发送信号,使排空控制阀61关闭,避免放空,使回气控制阀71打开,未被吸收的尾气再次与尾气管道50汇合进入本系统,再次被吸收。待第一调解槽30内碱液稀释达标后,打开第一控制阀35、排空控制阀61,进入正常循环吸收状态。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22.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文件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第一调解槽、第二调解槽,第一调节槽设置于第一吸收塔的底部,第二调节槽设置于第二吸收塔的底部,在第一吸收塔的顶部设置气相出口,第一调解槽为卧式槽,用于盛放或回收碱液,第一吸收塔的底部与第一调解槽连通,以使调解槽内的气体向上浮动进入吸收塔内,在第一调解槽侧壁上设置气相入口,用于连接尾气管道,在第一调解槽的底部设置液相出口,液相出口通过第一回流管道与第一吸收塔上部的液相入口连接,第一吸收塔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调解槽连通,第二吸收塔的底部与第二调解槽连通,以使调解槽内的气体向上浮动进入吸收塔内,在第二调解槽侧壁上设置气相入口,用于连接第一吸收塔顶部的气相出口,在第二调解槽的底部设置液相出口,液相出口通过第二回流管道与第二吸收塔上部的液相入口连接,第二吸收塔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排空管道连接烟囱,第一调解槽上设置第一补水口、第一补碱口、第一浓度检测器,第二调解槽上设置第二补水口、第二补碱口、第二浓度检测器,还在第一回流管道上设置第一控制阀,还在第二回流管道上设置第二控制阀,第一浓度检测器与第一控制阀连接,第二浓度检测器与第二控制阀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吸收塔的内部还设置除雾器和填料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尾气管道的端部伸入至第一调解槽的液面以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吸收塔内部设置分布器,分布器具有若干喷头,以将碱液喷洒形成水雾,布满塔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解槽、第二调解槽还分别设置溢流口。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在排空管道上设置排空控制阀,还在排空管道与尾气管道之间设置回气管道,在回气管道上设置回气控制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颜料红146尾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第一调解槽、第二调解槽,第一调节槽设置于第一吸收塔的底部,第二调节槽设置于第二吸收塔的底部,在第一吸收塔的顶部设置气相出口,在第一调解槽侧壁上设置气相入口,用于连接尾气管道,在第一调解槽的底部设置液相出口,液相出口通过第一回流管道与第一吸收塔上部的液相入口连接,第一吸收塔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调解槽连通,在第二调解槽的底部设置液相出口,第二吸收塔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排空管道连接烟囱,还在第一回流管道上设置第一控制阀,还在第二回流管道上设置第二控制阀,本系统对尾气本质上进行了四级吸收,从而使尾气中酸性气体99.99%被吸收。99.99%被吸收。99.99%被吸收。


技术研发人员:申井会 吴建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彩妍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2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