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9  64



1.本技术涉及电池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2.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线缆)具有优良的柔韧性、介电功能和耐热性,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工业机械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尤其,在内部结构紧凑的电池中,柔性扁平线缆借助连接装置传递信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人们对信号传递装置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现有的连接装置结构复杂,装配繁琐。因此如何简化连接装置的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电池及用电设备,简化了连接装置的结构,节省了电池内部的空间。
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连接部,插入壳体内;第二连接部,插入壳体内,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以及定位件插入壳体内,用于对第一连接部相对于壳体进行定位。
6.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包括定位件,定位件插入壳体内,用于对第一连接部相对于壳体进行定位,简化了连接装置的结构和装配方式,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可靠连接,连接装置可以包括插件,同时也可以包括接件,实现了通过单个连接装置转接第一连接器和电池管理控制系统的功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节省电池内部的装配空间。
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定位件贯穿上壳体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定位件贯穿上壳体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利于实现定位件对第一连接部的定位固定,简化了定位件的装配方式。
8.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定位柱设置于定位孔内。定位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定位柱穿过上壳体进入定位孔,以固定第一连接部相对于上壳体的位置,从而可加强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可靠性,限制第一连接部的运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设置有凹槽,定位柱贯穿定位孔并设置于凹槽内。下壳体设置有凹槽,可增强定位件与第一连接部的固定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地对第一连接部进行定位。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包括多个内壁,多个内壁围合成容纳定位件的空间,内壁设置有台阶部。内壁设置有台阶部对定位件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可将未插入的定位件暂存在上壳体的内壁围合成的空间中,利于装配。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包括突起,突起位于定位件沿竖直方向远离上壳体顶部的一端,台阶部与突起卡接。定位件包括突起,突起从定位件沿靠近内壁的方向延伸。当第
一连接部未插入壳体前,定位件暂存于上壳体的内壁围合成的空间内,定位件的突起可抵接于上壳体的台阶部,以支撑定位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由弹性材料制成。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突起在突破台阶部的阻挡时可减小对定位件损耗。定位件完成对第一连接部的定位后,突起可恢复原状,以实现定位件的可拆卸和重复使用,简化了连接装置的装配方式的同时,提高了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还包括有避让部,避让部靠近突起设置,用于提供回弹空间。避让部为突起提供回弹空间,需要插入定位件时,突起与上壳体的台阶部抵接,突起回弹至避让部内,以通过台阶部,使得定位件沿靠近第一连接部的方向运动,完成定位。避让部与突起配合,有利于定位件的装配。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设置有多个台阶部,多个台阶部沿第二连接部的排列方向相对设置。多个台阶部沿第二连接部的排列方向相对设置,具体地,沿第二连接部的排列方向相对的两个内壁对称设置有多个台阶部,完成对定位件的支撑的同时还有利于定位件沿靠近第一连接部的方向运动。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设置有多个台阶部,多个台阶部沿上壳体的周向设置。多个台阶部沿上壳体的周向设置,可以进一步使得台阶部在周向方向对定位件进行支撑。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抵接部,两个抵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贴合设置,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电路板的电连接。两个抵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贴合设置,实现了通过一个连接装置连接第一连接器和电路板的功能,电路板可与电池管理控制系统连接,达到转接电池内部电信号或温度信号的目的。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包括容纳腔,容纳腔由两个抵接部围合形成,以容纳第一连接部的前端部。两个抵接部上下分布,由第二连接部向前延伸呈悬臂状,在前端位置两个抵接部接触,围合形成的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一连接部的前端部。第二连接部的两个抵接部分别倾斜向彼此延伸,在前端设有增厚结构,使得彼此接触,围合形成容纳腔。第一连接部的前端可由两个增厚结构的结合处插入容纳腔,悬臂结构的两个抵接部保持在其前端贴合第一连接部,通过抵接部完成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电连接。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部折叠设置。第一连接部的前端部可设有51-180
°
折叠结构,以增加第一连接部的厚度以及提高第一连接部接插部位的强度,方便产品的整体组装,实现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稳定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引出部,引出部与电路板连接。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引出部,通过引出部与电路板连接,可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出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沿靠近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引出部的第一延伸部沿竖直方向延伸,引出部的第二延伸部沿靠近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并与电路板焊接,保证了引出部的焊接面积,确保第二连接部与电路板的焊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强度。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还包括阻挡部,阻挡部和壳体配合以限制第二连接部从壳体脱离。第二连接部从壳体上对应的孔插入后,通过阻挡部与壳体插接配合进行固定。具体地,阻挡部可以包括多个棱锥或尖锐的棱部,通过阻挡部刺破壳体进行固定,进而限制第二连接部的运动。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用于引导第一连接部穿设壳体。壳体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的开口从外向内逐渐缩小,有利于第一连接部穿过壳体,减小对第一连接部的损伤。
23.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第一方面的连接装置。
24.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二方面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31.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32.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的剖视图。
33.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4.标记说明:
35.1-车辆;10-电池;11-控制器;12-马达;
36.20-箱体;21-上箱体;22-下箱体;23-电池单体;
37.30-连接装置;31-第一连接部;311-定位孔;312-前端部;32-第二连接部;321-抵接部;322-容纳腔;323-引出部;323a-第一延伸部;323b-第二延伸部;324-阻挡部;33-壳体;331-上壳体;332-下壳体;333-凹槽;334-台阶部;335-导向部;
38.40-定位件;41-定位柱;42-突起;43-避让部;
39.5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42.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
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本技术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45.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技术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46.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电力需求,电池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其中,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串联和并联的混合。
47.本技术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48.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烯(pp,polypropylene)或聚乙烯(pe,polyethylene)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49.柔性扁平线缆(ffc,flexible flat cable)为一种信号传输用组件,包括绝缘膜和导线,通过压合而成,具有柔软、可任意弯曲、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工业机械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尤其,在内部结构紧凑的电池中,柔性扁平线缆借助连接装置传递信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0.但现有的连接装置结构复杂,装配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连接装置,以简化连接装置的加工生产要求,节省装配空间,降低成本。
51.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通过定位件对信号采集线缆进行固定的连接装置,可对信号采集线缆进行定位,简化了连接装置的结构,节省了成本。
52.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53.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均适用于电池以及各种使用电池的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装置、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
54.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上述所描述的设备,还可以适用于所有使用电池的装置,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电动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55.例如,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车辆1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的内部可以设置电池10,具体例如,在车辆1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电池10。电池10可以用于车辆1的供电,例如,电池10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车辆1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1和马达12,控制器11例如用来控制电池10为马达12的供电。电池10可以用于车辆1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当然,电池10也可以用于驱动车辆1行驶,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提供驱动动力。
56.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池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电池10包括电池单体23以及箱体20,电池单体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电池单体23为多个时,多个电池单体23排列布置于箱体20内。箱体20可以包括两部分,这里分别称为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扣合在一起。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池单元23组合的形状而定,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可以均具有一个开口。例如,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均可以为中空长方体且各自只有一个面为开口面,上箱体21的开口和下箱体22开口相对设置,并且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相互扣合形成具有封闭腔室的箱体20。也可以为,上箱体21为具有开口的长方体而下箱体22为板状,或者下箱体22为具有开口的长方体而上箱体21为板状,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相对设置并扣合而形成具有封闭腔室的箱体20。电池单体23相互并联或串联或混联组合后置于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扣合后形成的箱体20内。其中,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的扣合部分可以通过密封元件来实现密封,密封元件可以是密封圈、密封胶等。
57.可选地,电池1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设置多层的电池单体23的组合体,或者设置汇流部件、信号采集部件、电池管理控制系统等。信号采集部件可实现对电池10内部的电池单体23的电信号和/或温度信号的采集,在采样过程中,连接装置可实现电池10内部的信号采集部件与电池管理控制系统的信息交互。连接装置可安装在信号采集部件上,并与信号采集部件形成电连接,同时,连接装置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控制系统对应的输入端连接,实现信号的交互。
58.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9.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30,包括壳体33、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以及定位件40。第一连接部31插入壳体33内。第二连接部32插入壳体33内,第一连
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电连接。定位件40插入壳体33内,用于对第一连接部31相对于壳体33进行定位。
60.连接装置30,也称作接插件或连接器,可连接两个有源器件,并在两个有源器件之间传输电流和/或信号。具体地,连接装置30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即插件和接件,可以在一个有源器件上安装具有插针的插件,在另一个有源器件上安装具有插孔的接件。连接装置30的插件和接件接触,即可实现两个有源器件的连接。插件和接件是连接装置30的关键元件,直接影响着连接装置30电连接的可靠性。插件和接件大多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弹性铜合金材料机加而成,表面可采用镀银镀金达到减小接触电阻及防腐蚀的目的。在本技术中,连接装置30可以包括插件,同时也可以包括接件。连接装置30的尺寸可根据第一连接部31的尺寸设置,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连接装置30包括壳体33,壳体33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尼龙、聚酯塑料、聚碳酸酯塑料等,具有一定电磁屏蔽的作用。
61.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电连接,第一连接部31可为插件,例如可以是柔性扁平线缆。柔性扁平线缆可由上下两层绝缘箔膜,中间夹上扁平铜箔制成,具有配线密度高、厚度薄、弯折性好、成本低的特点。柔性扁平线缆是利用绝缘材料隔离开铜箔导电层,使得电流沿着预先设计好的线路上在各种元器件中流动,实现例如做功、放大、衰减、调制、解调、编码等功能。柔性扁平线缆有单面、双面和多层板之分。双面、多层柔性扁平线缆的表层和内层导体通过金属化实现内外层电路的电气连接。柔性扁平线缆的功能可区分为四种,分别为引线路、印刷电路、连接器以及多功能整合系统。
62.第二连接部32可为接件,例如可以是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另一部分焊接到电路板50上。第二连接部32的焊接部分例如可以与水平、垂直或倾斜向电路板50连接。示例性地,在装配过程中,第二连接部32通过焊接与电路板50进行固定,实现线路的连接,另一端在壳体33内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以实现连接装置30的连接作用。具体地,第二连接部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壳体33上设有多个对应的孔,以供第二连接部32插入。壳体33的孔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间隙较小,由此可以防止振动过大,使得产品紧密连接和提高使用可靠性。
63.示例性地,在电池技术领域,第一连接部31上的导线一端与电池单体23上的汇流部件电连接,用于采集汇流部件上的电信号和/或温度信号。导线的另一端与连接装置30的第二连接部32连接,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连接装置30。上述连接装置30的输出端可与电池管理控制系统连接,从而将采集的信号传输到外部。
64.定位件40用于对第一连接部31相对于壳体33进行定位,定位件40例如可以是二次锁(isl,independent secondary lock)的结构。第二连接部32插入连接装置30的壳体33内,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连接,再插入定位件40进行定位,完成对连接部插接连接的二次锁定。具体地,定位件40的材料可以与壳体相同,也可以不同,组成定位件40的材料可以是绝缘材料,避免对第一连接部31以及第二连接部32的电连接产生影响。
65.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30包括定位件40,定位件40插入壳体33内,用于对第一连接部31相对于壳体33进行定位,简化了连接装置30的结构和装配方式,实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可靠连接。连接装置30可以包括插件,同时也可以包括接件,实现了通过单个连接装置30转接第一连接器31和电池管理控制系统的功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节省电池10内部的装配空间。
66.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30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30沿第一连接部31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31的剖视图。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3包括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定位件40贯穿上壳体331并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
68.如图5所示,壳体33可以包括两部分,这里分别称为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供第一连接部31插入的部分为隔开状态,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供第二连接部32插入的部分为连接状态。壳体33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组合的形状而定。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相对设置并形成壳体33。例如,上壳体331还可以包括容纳定位件40的空间,定位件40可穿过上壳体331的容纳空间,对第一连接部31进行固定。
69.定位件40贯穿上壳体331并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利于实现定位件40对第一连接部31的定位固定,简化了定位件40的装配方式。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40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41,第一连接部31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311,定位柱41设置于定位孔311内。
71.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30的剖视图。定位孔311为第一连接部31上的通孔。定位柱41为可穿过定位孔311的柱形部件,用于固定第一连接部31。
72.定位件40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41,第一连接部31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311,定位柱41穿过上壳体331进入定位孔311,以固定第一连接部31相对于上壳体331的位置,从而可加强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可靠性,限制第一连接部31的运动。
73.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332设置有凹槽333,定位柱41贯穿定位孔311并设置于凹槽333内。
74.如图5所示,凹槽333设于下壳体332,当第一连接部31插入壳体33与第二连接部32连接到位后,从上壳体331插入定位件40,定位件40的定位柱41贯穿第一连接部31的定位孔311后插入到下壳体332的凹槽333内,完成对第一连接部31的固定和定位。
75.下壳体332设置有凹槽333,可增强定位件40与第一连接部31的固定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地对第一连接部31进行定位。
76.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沿第一连接部31延伸方向的连接装置30的横截面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331包括多个内壁,多个内壁围合成容纳定位件40的空间,内壁设置有台阶部334。
77.内壁设置有台阶部334,台阶部334从上壳体331的内壁沿靠近定位件40的方向延伸。可选地,台阶部334设置于容纳定位件40的空间的侧壁部上,台阶部334从内壁沿靠近定位件40的方向倾斜延伸形成向内凸出的台阶部334,凸出的台阶部334进一步对定位件40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在装配过程中,第二连接部32插入壳体33内,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1未插入壳体33前,定位件40可置于上壳体331的内壁围合成的空间内。通过台阶部334的阻挡作用,定位件40的底部,即定位柱41的底部,高于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之间供第一连接部31插入的间隙,以避免定位件40影响第一连接部31的插入。
78.内壁设置有台阶部334对定位件40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可将未插入的定位件40暂存在上壳体331的内壁围合成的空间中,利于装配。
79.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在连接装置30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时的放置状态为例进行说明,连接装置30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其它方式放置。
80.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40包括突起42,突起42位于定位件40沿竖直方向远离上壳体331顶部的一端,台阶部334与突起42卡接。
81.定位件40包括突起42,突起42从定位件40沿靠近内壁的方向延伸。当第一连接部31未插入壳体33前,定位件40暂存于上壳体331的内壁围合成的空间内,定位件40的突起42可抵接于上壳体331的台阶部334,以支撑定位件40。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42由弹性材料制成。
83.弹性材料例如可以是塑胶、橡胶、弹簧等。当第一连接部31插入壳体33内与第二连接部32完成连接后,需要插入暂存于上壳体331的内壁围合成的空间内的定位件40,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突起42在突破台阶部334的阻挡时可减小对定位件40损耗。定位件40完成对第一连接部31的定位后,突起42可恢复原状,以实现定位件40的可拆卸和重复使用,简化了连接装置30的装配方式的同时,提高了连接装置30的使用寿命。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40还包括有避让部43,避让部43靠近突起42设置,用于提供回弹空间。
85.如图6所示,避让部43为突起42提供回弹空间,需要插入定位件40时,突起42与上壳体331的台阶部334抵接,突起42回弹至避让部43内,以通过台阶部334,使得定位件40沿靠近第一连接部31的方向运动,完成定位。避让部43与突起42配合,有利于定位件40的装配。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设置有多个台阶部334,多个台阶部334沿第二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相对设置。
87.多个台阶部334沿第二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相对设置,具体地,沿第二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相对的两个内壁对称设置有多个台阶部334,完成对定位件40的支撑的同时还有利于定位件40沿靠近第一连接部31的方向运动。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设置有多个台阶部334,多个台阶部334沿上壳体331的周向设置。
89.多个台阶部334沿上壳体331的周向设置,可以进一步使得台阶部334在周向方向对定位件40进行支撑。
9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抵接部321,两个抵接部321与第一连接部31贴合设置,以实现第一连接部31与电路板50的电连接。
91.两个相对设置的抵接部321与第一连接部31贴合设置,抵接部321常使用铜材,可进行导电。第一连接部31未插入壳体33前,两个抵接部321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高度小于第一连接部31的厚度;第一连接部31插入壳体33,与第二连接部32连接后,两个抵接部321与第一连接部31弹性接触,实现电连接。
92.电路板50例如可以是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按照线路板层数电路板50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四层板、六层板以及其他多层线路板。其中,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导线在另一面的为单面板;两面都有布线,且两面之间有适当的电路连接的为双面板;用上更多单或双面的布线板的为多层板,例如用一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层或二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层,通过定位系统及绝缘材料交替在一起,且导电图形按设
计要求进行互连的印制电路板。常用铜、锡、铅锡合金、锡铜合金、金、银等材料作为金属涂层。具有耐弯折性,精密性高的特点。
93.两个抵接部321与第一连接部31贴合设置,实现了通过一个连接装置30连接第一连接器31和电路板50的功能,电路板50可与电池管理控制系统连接,达到转接电池内部电信号或温度信号的目的。
9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包括容纳腔322,容纳腔322由两个抵接部321围合形成,以容纳第一连接部31的前端部312。
95.两个抵接部321上下分布,由第二连接部32向前延伸呈悬臂状,在前端位置两个抵接部321与第一连接部31接触,围合形成的容纳腔322,用于容纳第一连接部31的前端部312。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32的两个抵接部321分别倾斜向彼此延伸,在前端设有增厚结构,使得彼此可接触,围合形成容纳腔322。第一连接部31的前端部312可由两个增厚结构的结合处插入容纳腔322,悬臂状增厚结构的两个抵接部321保持在其前端贴合第一连接部31,通过抵接部321完成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的电连接。
96.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第一连接部31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的前端部312折叠设置。
97.第一连接部31的前端部312可设有51-180
°
折叠结构,以增加第一连接部31的厚度以及提高第一连接部31接插部位的强度,方便产品的整体组装,实现了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的稳定连接。
9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还包括引出部323,引出部323与电路板50连接。
99.引出部323是实现连接装置30的第二连接部32与电路板50电连接的部件。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引出部32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2连接,引出部323的另一端与电路板50焊接在一起,实现了第一连接部31与电路板50之间的信号传输。引出部323可采用金属合金制成,例如黄铜、磷青铜、铍青铜等。
100.第二连接部32还包括引出部323,通过引出部323与电路板50连接,可实现第一连接部31与电路板50之间的信号传输。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出部323包括第一延伸部323a和第二延伸部323b,第一延伸部323a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323b沿靠近电路板50的方向延伸。
102.如图5所示,引出部323可以呈z形,引出部323的第一延伸部323a沿竖直方向延伸,引出部323的第二延伸部323b沿靠近电路板50的方向延伸,并与电路板50焊接,保证了引出部323的焊接面积,确保第二连接部32与电路板50的焊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二连接部32的结构强度。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还包括阻挡部324,阻挡部324和壳体33配合以限制第二连接部32从壳体33脱离。
104.第二连接部32从壳体33上对应的孔插入后,通过阻挡部324与壳体33插接配合进行固定。具体地,阻挡部324可以包括多个棱锥或尖锐的棱部,通过阻挡部324刺破壳体33进行固定,进而限制第二连接部32的运动。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3还包括导向部335,导向部335用于引导第一连接部31穿设壳体33。
106.如图5所示,壳体33还包括导向部335,导向部335的开口从外向内逐渐缩小,有利
于第一连接部31穿过壳体33,减小对第一连接部31的损伤。
107.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10,包括:第一方面的连接装置30。
108.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二方面的电池10,电池10用于提供电能。
10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壳体内;第二连接部,插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以及定位件,插入所述壳体内,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定位件贯穿所述上壳体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柱贯穿所述定位孔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多个内壁,多个所述内壁围合成容纳所述定位件的空间,所述内壁设置有台阶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突起,所述突起位于所述定位件沿竖直方向远离所述上壳体顶部的一端,所述台阶部与所述突起卡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由弹性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包括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靠近所述突起设置,用于提供回弹空间。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设置有多个所述台阶部,多个所述台阶部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排列方向相对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设置有多个所述台阶部,多个所述台阶部沿所述上壳体的周向设置。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抵接部,两个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贴合设置,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电路板的电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由两个所述抵接部围合形成,以容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前端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折叠设置。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引出部,所述引出部与所述电路板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沿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和所述壳体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壳体脱离。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设所述壳体。1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9.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电池及用电设备,用于电池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连接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连接部,插入壳体内;第二连接部,插入壳体内,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以及定位件插入壳体内,用于对第一连接部相对于壳体进行定位。连接装置结构简单,节省了生产成本和电池内部的空间。产成本和电池内部的空间。产成本和电池内部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 王宇 郑陈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3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