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9  110



1.本发明涉及植物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全世界实现碳中和的共识下,社区农场作为在城市街区层面集约利用城市土地、丰富邻里生活的有效手段,能够从需求端方面减少蔬果在运输过程中的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有利于街区的绿色繁荣发展。
3.目前,社区农场普及率并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缺乏成熟的技术支撑,可以参考室内垂直农场技术,但室内农场因为高度依赖外部电力、水源和阳光,无法直接应用于室外环境;2)社区居民对社区农场的参与度低,缺乏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社区农场依赖外部电力、居民参与度低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位于水源附近,包括:提水组件,以备从所述水源提取灌溉所需的水流;灌溉组件,包括转盘底座和植物支架,所述植物支架能够随所述转盘底座同步旋转;所述转盘底座设有把手部,以备人为驱动所述转盘底座旋转;所述植物支架与所述提水组件连通,以备将所述水流浇灌至所述植物支架上的植物;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联动所述转盘底座、所述提水组件,以备所述转盘底座为所述提水组件提供动力。
6.进一步地,所述提水组件包括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源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植物支架连通;所述植物支架位于所述转盘底座上,所述植物支架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水源连通,以备将灌溉植物后剩余的水流导回所述水源。
7.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支架包括至少两层置物层,相邻的两层置物层之间通过灌溉管连通;所述植物支架的顶部设有顶层置物层,所述顶层置物层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植物支架的底部设有底层置物层,所述底层置物层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支架的每层置物层边缘设有边沟;相邻两层置物层的边沟通过所述灌溉管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灌溉组件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穿过所述转盘底座与所述顶层置物层连接;所述出水管随所述立柱延伸至所述顶层置物层的顶端。
10.进一步地,所述顶层置物层包括斜坡部,所述斜坡部从所述顶层置物层的顶端倾
斜向下延伸至所述顶层置物层的边沟处;所述顶层置物层的边沟为环形,所述顶层置物层的边沟环设于所述斜坡部的外侧;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斜坡部连通,以备所述水流经由所述斜坡部分散至所述顶层置物层的边沟。
11.进一步地,所述灌溉管包括滴漏管段和连接管段,所述滴漏管段的一端穿过所述植物支架相邻两层置物层中上层置物层的边沟底部与所述边沟连通,所述滴漏管段的另一端沿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沟底部延伸至连接管段;所述滴漏管段设有多个滴漏孔,以备所述灌溉管内的水流由所述滴漏孔滴落至所述植物支架相邻两层置物层中下层置物层的边沟内;所述连接管段的一端与所述滴漏管段连通,所述连接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层置物层的边沟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滴漏管段的进水口与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沟底壁的距离不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大于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沟深度;所述底层置物层的边沟通过导流管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底层置物层的边沟底壁距离不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大于所述底层置物层的边沟深度。
13.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步齿轮,与所述转盘底座同轴设置,随所述转盘底座同步旋转;传动齿轮,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准双曲面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设置,且随所述传动齿轮同步旋转;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另一端设有偏心转子,所述偏心转子随所述从动齿轮旋转;所述偏心转子与所述提水组件的压杆连接,所述偏心转子旋转驱动所述压杆上下往复移动,以备为所述提水组件提供抽水的动力。
14.进一步地,所述提水组件包括:取水容器,设有容腔以及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处设有进水阀门;所述进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出口与出水管连通;提水活塞,位于所述容腔内,且位于所述进口、出口之间,所述提水活塞能够沿所述容腔的腔壁上下密封滑动,所述提水活塞将所述容腔分割为上容腔和下容腔;所述提水活塞设有活塞阀门,当所述活塞阀门可操作地连通所述上容腔、下容腔;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取水容器与所述提水活塞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以备驱动所述提水活塞在所述容腔内上下移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的有益效果之一:无须外部电力支撑,无须额外消耗电能,更绿色环保,同时实现灌溉和水质循环净化,增强居民参与度,达到休闲娱乐和劳动种植双重效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6.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7.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18.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准双曲面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提水组件;11-出水管;12-进水管;13-压杆;14-取水容器;141-进口;142-出口;143-进水阀门;15-提水活塞;151-活塞阀门;16-绳体;2-灌溉组件;21-转盘底座;211-把手部;22-植物支架;221-排水管;222-置物层;222a-顶层置物层;222b-底层置物层;2221-边沟;2222-斜坡部;223-灌溉管;2231-滴漏管段;2232-连接管段;224-导流管;225-立板;23-立柱;231-遮雨帽;3-传动组件;31-同步齿轮;32-传动齿轮;33-主动齿轮;34-从动齿轮;35-偏心转子;351-转板;352-偏心连接端;36-钢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1.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2.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
……
上方”、“下”和“在
……
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23.本发明通常的工作面可以为平面或曲面,可以倾斜,也可以水平。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放置在水平面上,并在水平面上使用,并以此限定“高低”和“上下”。
24.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位于水源附近,如图1~图5所示,包括:提水组件1,以备从所述水源提取灌溉所需的水流;灌溉组件2,包括转盘底座21和植物支架22,所述植物支架22能够随所述转盘底座21同步旋转;所述转盘底座21设有把手部211,以备人为驱动所述转盘底座21旋转;所述植物支架22与所述提水组件1连通,以备将所述水流浇灌至所述植物支架22上的植物;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联动所述转盘底座21、所述提水组件1,以备所述转盘底座21为所述提水组件1提供动力。
2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源可以为水井、水池、溪水、湖泊、江河等任何可以提供大量水资源的地域。
26.本发明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通过人为转动转盘底座提供整个无动力灌溉
立体景观装置运行的动力,不依赖于电能、化石能源等能源提供动力,一方面,更低碳环保;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儿童友好,提高提水浇灌装置的娱乐性,在转动转盘底座玩耍的同时实现浇灌植物支架上的植物,一举多得。此外,提水浇灌装置位于水源附近,能够避免社区水景空间的浪费,提高社区水景的趣味性。
27.所述提水组件1包括出水管11和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与所述水源连通,所述出水管11与所述植物支架22连通,以备将水源的水导向植物支架22上的植物进行灌溉。
28.所述植物支架22位于所述转盘底座21上,所述植物支架22设有排水管221,所述排水管221与所述水源连通,以备将灌溉植物后剩余的水流导回所述水源,一方面,能够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植物能够对流经的水流进行过滤,改进水源的水质。
2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植物支架22为层状结构,每层放置或种植有植物,以合理利用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所占区域的上层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具体地,所述植物支架22包括至少两层置物层222,相邻的两层置物层222之间通过灌溉管223连通。
30.所述植物支架22的顶部设有顶层置物层222a,所述顶层置物层222a与所述出水管11连通。从所述提水组件1导向植物支架22的水流从顶层置物层222a逐层向下灌溉。
31.所述植物支架22的底部设有底层置物层222b,所述底层置物层222b与所述排水管221连通。灌溉植物后剩余的水通过排水管221流回水源。
32.所述植物支架的每层置物层222的边缘设有边沟2221,相邻两层置物层222的边沟2221通过所述灌溉管223连通。优选地,为了方便浇灌,每层置物层222的边沟2221上下逐层对齐。
3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灌溉管223包括滴漏管段2231和连接管段2232,所述滴漏管段2231的一端(即所述滴漏管段2231的首端)穿过所述植物支架22相邻两层置物层222中上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底部与所述边沟2221连通,所述滴漏管段2231的另一端(即所述滴漏管段2231的尾端)沿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底部一直延伸至连接管段2232,即滴漏管段2231至少部分沿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底部延伸,随边沟2221底部延伸的这部分滴漏管段2231(将这部分滴漏管段2231称为滴漏管段的延伸部)的形状与上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形状相配合。
3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某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底部是指位于该置物层222底部端面与边沟的对应的部分,而非指边沟2221的沟槽底壁。
35.所述连接管段2232的一端(即连接管段)与所述滴漏管段2231的尾端连接,所述连接管段2232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连通。
36.为加快对每层植物的浇灌速率和均匀性,所述滴漏管段2231设有多个滴漏孔,以备所述灌溉管223内的水流由所述滴漏孔滴落至所述植物支架相邻两层置物层中下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内,优选地,所述滴漏孔位于所述滴漏管段2231朝向下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所在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滴漏孔位于所述滴漏管段2231的延伸部。
37.所述滴漏管段2231位于下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正上方,以使水滴快速准确地滴落入下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内。因此,随上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底部延伸的滴漏管段2231延伸部的形状与下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形状也相配合。
38.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每层置物层222的植物位于每层置物层222的边沟2221内,植物可以以盆栽的方式放置于边沟2221内,也可以直接种植在边沟2221内。
39.为了保证灌溉时每层置物层222的边沟2221内都具有一定的浇灌量,所述滴漏管段2231的进水口(本实施例中所述滴漏管段2231进水口位于所述滴漏管段2231的首端)与上层置物层的边沟底壁(所述边沟底壁指所述边沟的沟槽底壁)的距离不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大于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深度。
40.所述底层置物层222b的边沟2221通过导流管224与所述排水管221连通,所述导流管224的进水口与所述底层置物层的边沟底壁距离不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大于所述底层置物层222b的边沟2221深度。
41.所述预设距离可以由人为设定,与每层置物层植物的最小浇灌水量有关。
42.优选地,每层置物层222的边沟2221深度相同。
4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灌溉组件2还包括立柱23,所述立柱23穿过所述转盘底座21与所述植物支架22的顶部连接,具体地立柱23的顶端与顶层置物层222a连接。
44.所述转盘底座21、植物支架22绕所述立柱23旋转,所述立柱23为所述灌溉组件2提供支撑作用,优选地,所述立柱23固定设置。
4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立柱23贯穿所述转盘底座21、植物支架22的中央,所述立柱23的顶端穿过顶层置物层222a的中央位于顶层置物层222a的上方。
4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立柱23、转盘底座21、植物支架22的中心轴线重合。
47.所述出水管11随所述立柱23延伸至所述顶层置物层222a的上方,以备将水源的水导向顶层置物层222a的上方,以使水流能够逐层向下浇灌。
48.为了提高提水浇灌装置的使用体感,所述立柱23内部设有供出水管11、导流管224穿行的通道,以避免管道设置在立柱23外表面易被破坏、老化的问题。
49.为方便导向顶层置物层222a的水流快速均匀分散至每层置物层的边沟2221,所述顶层置物层222a包括斜坡部2222,所述斜坡部2222从所述顶层置物层222a的顶端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顶层置物层222a的边沟2221处。
50.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层置物层222a的边沟2221为环形,所述顶层置物层222a的边沟2221环设于所述斜坡部2222的外侧。
51.所述出水管11的出水口与所述斜坡部2222连通,以备所述水流经由所述斜坡部2222分散至所述顶层置物层222a的边沟2221。具体地,所述出水管11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斜坡部2222顶端的上方。
52.为了提高所述植物支架22的稳定性,所述植物支架22还包括若干个立板225,所述立板225的顶端与所述顶层置物层222a底部连接,所述立板的底端与所述底层置物层222b连接。
53.当植物支架22的置物层222的层数大于2时,包括位于顶层置物层222a、底层置物层222b之间的中间置物层,所述立板225贯穿中间置物层且与中间置物层连接。
54.优选地,所述立板225与中间置物层、底层置物层222b、顶层置物层222a底部垂直,若干个立板225绕所述立柱23均匀分布。
55.为了方便对边沟分区进行管理以及进一步提高植物支架22的稳定性,n个立板225将中间置物层、底层置物层222b的边沟2221分别分割成n个,相应地,相邻两个置物层222之间通过n个灌溉管223连通,且连接管段2232贴紧立板225分布,使得管道分布更稳固紧凑。
56.本实施例中,植物支架22包括顶层植物层222a、两层中间置物层和底层置物层
222b这四层置物层,四个立板225将中间置物层和底层置物层的边沟分割成四个边沟,中间置物层、底层置物层222b的四个边沟分布组成一个圆环形。
57.为了方便更换、维护植物支架22上的植物,中间置物层、底层置物层222b的边沟2221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结构。
58.为了进一步提高植物支架22的稳定性,所述底层置物层222b设置在转盘底座21上。
59.优选地,所述转盘底座21的直径大于底层置物层222b的直径。
60.为了提高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的趣味性,所述转盘底座21的把手部211为座椅,座椅围设在所述植物支架22的外侧,居民在通过把手部211转动转盘底座21时,儿童可以坐在座椅上玩耍,增加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的人机交互性。
61.所述立柱23的顶端设有遮雨帽231,遮雨帽231位于植物支架22的上方,所述出水管11的出水口位于遮雨帽231的下方,遮雨帽231对出水管11的出水口起到保护遮挡的作用,避免出水管11的出水口被异物堵塞。
62.为了使本发明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不受季节的影响,在冬季也可以正常使用,所述植物支架上罩设有棚膜,不用时将其卷起来收纳在顶部,当天气寒冷时(如冬季),可将棚膜展开起到温室的效果。
63.所述植物支架22还包括设于顶部的太阳能板以及与所述太阳能板电性连接的设于植物支架22上的照明灯,使本发明在夜间也可以正常使用。
6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同步齿轮31,与所述转盘底座21同轴设置,随所述转盘底座21同步旋转;传动齿轮32,与所述同步齿轮31啮合;准双曲面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33和从动齿轮34,所述主动齿轮33与所述传动齿轮32同轴设置,且随所述传动齿轮32同步旋转;所述从动齿轮34的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33啮合,所述从动齿轮34的另一端设有偏心转子35,所述偏心转子35随所述从动齿轮34旋转。
65.所述偏心转子35与所述提水组件1的压杆13连接,所述偏心转子35旋转驱动所述压杆13上下往复移动,以备为所述提水组件1提供抽水的动力。
66.所述准双曲面齿轮组将水平旋转(所述水平旋转的旋转轴线与水平面垂直)转化为垂直旋转(所述垂直旋转的旋转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其中,转盘底座21、同步齿轮31、传动齿轮32、主动齿轮33均为水平旋转,所述从动齿轮34、偏心转子35的旋转为垂直旋转。
67.所述偏心转子35包括转板351和偏心连接端352,转板351与所述从动齿轮34垂直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3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板351的旋转轴线重合,偏心连接端352位于转板351远离从动齿轮34的一侧,且远离所述转板351的中心。优选地,所述偏心连接端352尽可能远离转板351的中心,即所述偏心连接端352位于所述转板351远离从动齿轮34端面的边缘,以尽可能增大驱动所述压杆13上下移动的幅度。
68.所述偏心连接端352通过钢绳36与所述压杆13连接。所述偏心转子35通过钢绳36将垂直旋转运动转化为压杆13的上下往复运动。
6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提水组件1还包括:取水容器14,设有容腔以及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进口141和出口142,所述进口141处设有进水阀门143;所述进口141与所述进水管12连通,所述出口142与所述出水管11连通;
提水活塞15,位于所述容腔内,且位于所述进口141、出口142之间,所述提水活塞15能够沿所述容腔的腔壁上下密封滑动,所述提水活塞15将所述容腔分割为上容腔和下容腔;所述提水活塞15设有活塞阀门151,当所述活塞阀门151可操作地连通所述上容腔、下容腔;所述压杆13,所述压杆13的一端穿过所述取水容器14与所述提水活塞15连接,所述压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3(即所述偏心转子)连接,以备驱动所述提水活塞15在所述容腔内上下移动。
7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进水阀门143、活塞阀门151为单向阀门,当水流进入容腔时进水阀门143打开,当流体(所述流体包括气流和水流)从下容腔进入上容腔时活塞阀门151打开。
71.压杆13通过绳体16与所述提水活塞15连接,压杆13位于所述取水容器14外,所述绳体16贯穿所述取水容器14的顶壁,绳体16的一端位于取水容器14外与所述压杆13连接,绳体16的另一端位于取水容器14的容腔内与所述提水活塞15顶端连接。
72.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口141位于所述取水容器14的底壁上,所述出口142位于所述取水容器14的侧壁顶部。
73.所述提水组件1的抽水原理类似于压力井的抽水原理,故不再赘述。
74.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装置实际应用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地面下设置与转盘底座21、部分立柱23、传动组件3、提水组件1等相适配的装配槽,地面上只漏出植物支架22、部分立柱23、转盘底座21上表面以及把手部211,以更好地保护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更合理地实现其浇灌、娱乐、水处理等功能。
75.本发明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位于水源附近,通过进水管12、排水管221与水源实现连通,形成净化水循环。
76.当启动本发明的装置时,需要人站在转盘底座21外侧手扶着把手部,顺时针或逆时针绕立柱23进行转动转盘底座21,这时动力使得转盘底座21下方的同步齿轮31水平旋转,经由传动齿轮32、准双曲面齿轮组、偏心转子35的传动,使得连接在偏心转子35上的钢绳36一端垂直旋转,钢绳36带动压杆13使得提水活塞15上下运动进行抽水。
77.提水活塞15向上运动时,活塞阀门151关闭,提水活塞下部的压强减小,进水阀门143打开,水进入下容腔;提水活塞15向下运动时,水压将进水阀门143关闭,水推开活塞阀门151,并通过活塞阀门151向上溢进上容腔。如此通过不断地提压提水活塞15,水源内的水不断地流入上容腔,由出水管11导向植物支架22进行灌溉。上容腔内的水通过提水活塞15的作用下不断升高,到达出口142的高度时,水流由出水管11顺着立柱23由出水口泵出,经由顶层置物层222a的斜坡部散开,经由边沟2221、灌溉管223逐层浇灌,未用完的水经过底层置物层222b的导流管224汇入排水管221,再经过排水管221流回水源。
78.本发明通过与水源构成水循环灌溉体系,通过人为旋转转盘底座产生的动力,再由传动组件将动力传导到提水组件,实现将水源里的水提到植物支架顶部,进而逐层浇灌植物,最终剩余的水又流回水源中,由此实现无动力提水浇灌的目的。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位于水源附近,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水组件,以备从所述水源提取灌溉所需的水流;灌溉组件,包括转盘底座和植物支架,所述植物支架能够随所述转盘底座同步旋转;所述转盘底座设有把手部,以备人为驱动所述转盘底座旋转;所述植物支架与所述提水组件连通,以备将所述水流浇灌至所述植物支架上的植物;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联动所述转盘底座、所述提水组件,以备所述转盘底座为所述提水组件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水组件包括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源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植物支架连通;所述植物支架位于所述转盘底座上,所述植物支架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水源连通,以备将灌溉植物后剩余的水流导回所述水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支架包括至少两层置物层,相邻的两层置物层之间通过灌溉管连通;所述植物支架的顶部设有顶层置物层,所述顶层置物层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植物支架的底部设有底层置物层,所述底层置物层与所述排水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支架的每层置物层边缘设有边沟;相邻两层置物层的边沟通过所述灌溉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组件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穿过所述转盘底座与所述顶层置物层连接;所述出水管随所述立柱延伸至所述顶层置物层的顶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置物层包括斜坡部,所述斜坡部从所述顶层置物层的顶端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顶层置物层的边沟处;所述顶层置物层的边沟为环形,所述顶层置物层的边沟环设于所述斜坡部的外侧;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斜坡部连通,以备所述水流经由所述斜坡部分散至所述顶层置物层的边沟。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包括滴漏管段和连接管段,所述滴漏管段的一端穿过所述植物支架相邻两层置物层中上层置物层的边沟底部与所述边沟连通,所述滴漏管段的另一端沿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沟底部延伸至连接管段;所述滴漏管段设有多个滴漏孔,以备所述灌溉管内的水流由所述滴漏孔滴落至所述植物支架相邻两层置物层中下层置物层的边沟内;所述连接管段的一端与所述滴漏管段连通,所述连接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层置物层的边沟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漏管段的进水口与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沟底壁的距离不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大于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沟深度;所述底层置物层的边沟通过导流管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导流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底层置物层的边沟底壁距离不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大于所述底层置物层的边沟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步齿轮,与所述转盘底座同轴设置,随所述转盘底座同步旋转;传动齿轮,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准双曲面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设置,且随所述传动齿轮同步旋转;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另一端设有偏心转子,所述偏心转子随所述从动齿轮旋转;所述偏心转子与所述提水组件的压杆连接,所述偏心转子旋转驱动所述压杆上下往复移动,以备为所述提水组件提供抽水的动力。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水组件包括:取水容器,设有容腔以及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处设有进水阀门;所述进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出口与出水管连通;提水活塞,位于所述容腔内,且位于所述进口、出口之间,所述提水活塞能够沿所述容腔的腔壁上下密封滑动,所述提水活塞将所述容腔分割为上容腔和下容腔;所述提水活塞设有活塞阀门,当所述活塞阀门可操作地连通所述上容腔、下容腔;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取水容器与所述提水活塞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以备驱动所述提水活塞在所述容腔内上下移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属于植物灌溉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社区农场依赖外部电力、居民参与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无动力灌溉立体景观装置,位于水源附近,包括:提水组件,以备从所述水源提取灌溉所需的水流;灌溉组件,包括转盘底座和植物支架,所述植物支架能够随所述转盘底座同步旋转;所述转盘底座设有把手部,以备人为驱动所述转盘底座旋转;所述植物支架与所述提水组件连通,以备将所述水流浇灌至所述植物支架上的植物;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联动所述转盘底座、所述提水组件,以备所述转盘底座为所述提水组件提供动力。本发明无须外部电力支撑,无须额外消耗电能,更绿色环保。更绿色环保。更绿色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贺靖 薛晓宁 徐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4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