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01  121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菜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炒菜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炒菜机主要有三代,第一代炒菜机不包含加热功能,仅仅包含一个可转动的铲刀和菜谱一本。第二代炒菜机包含加热功能,如电磁加热、电陶加热、燃气加热,带可控转速的铲刀。第三代炒菜机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简单温控装置、投料提示装置以及调料承重投入装置,投料提示装置包含声音和图像显示功能。
3.但现有的炒菜机为了实现更多的功能,结构设计的较为复杂,造成整体尺寸大且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结构设计合理紧凑,且维护方便、连接可靠。
5.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炒菜机,包括支撑座,支撑座顶部分为操作区、炒菜区和投料区,操作区设有控制模块,炒菜区设有炒菜模块,投料区设有投料模块;所述炒菜模块包括加热组件、主机械臂、可拆卸式锅盖、可拆卸式铲刀、铲刀电机,所述机身的炒菜区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加热组件沿圆形凹槽底面设置,所述主机械臂设置在圆形凹槽顶部拐角处,所述铲刀电机底部与主机械臂铰接相连,铲刀电机顶部输出轴穿过所述可拆卸锅盖中心与铲刀电机相连;所述投料模块包括料盒机械臂、磁力吸爪、料盒托盘以及设于料盒托盘上的若干个料盒,所述料盒机械臂设置在圆形凹槽侧边,所述磁力吸爪一端与所述料盒机械臂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料盒磁吸相连,所述料盒托盘上设有齿条,所述机身内对应料盒托盘底部设有齿轮和步进式驱动组件,步进式驱动组件与齿轮传动相连,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6.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可拆卸铲刀包括铲刀转盘以及连接在铲刀转盘底部的定铲刀、动铲刀,铲刀转盘顶部与所述铲刀电机输出端相连且能够在铲刀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所述动铲刀能够在铲刀电机的带动下绕其与铲刀转盘的连接处转动。
7.进一步地,所述定铲刀跟随铲刀转盘转动且定铲刀的刀刃呈朝内旋向的弧面结构;所述动铲刀为两个,两个动铲刀的刀刃方向相反。
8.进一步地,所述铲刀电机呈扁平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中部设有智能温控头。
1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为电磁炉微晶面板。
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高清触摸控制屏幕、触摸电源开关、ic读卡器,触摸电源开关与高清触摸控制屏幕、ic读卡器电相连。
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机身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整体体积小,且不存在分体式的连接可靠问题;铲刀电机采用扁平电
机设计,能够减小尺寸,且造型好看;本实用新型的主机械臂采用可拆卸式模块设计,改进了以往的维修困难问题,方便快速更换;采用可拆卸式锅盖、可拆卸式铲刀,方便更换维修;料盒采用齿轮步进式料盒,高速、精准,比现有的螺杆式更加稳定;整体结构没有水泵和油泵,降低了安全风险;机身为一体化结构,无卫生死角,方便清洁维护。
13.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炒菜机的基础上,增加智能温控头,温控装置更加精确,可以实现实时锅底温度显示;增加了控制模块,能够一次性将食材和调料按照程序的设置在合适的时间和温度进行自动投入,彻底解放双手。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放置平底炒锅后的俯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放置平底炒锅后的后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放置平底炒锅后的正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拆卸式锅盖打开状态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步进式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料盒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拆式铲刀的结构示意图。
23.1、铲刀电机,2、可拆卸式锅盖,3、平底炒锅,4、机身,5、底脚,6、料盒机械臂,7、磁力吸爪,8、料盒,9、料盒托盘,10、散热孔,11、主机械臂,12、漏电保护开关,13、电源接口,14、高清触摸控制屏幕,15、ic卡读卡器,16、触摸电源开关,17、铲刀盘,18、定铲刀,19、动铲刀,20、金属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25.如图1至图5所示的智能炒菜机,包括机身4、可拆卸式锅盖2、可拆卸式铲刀、铲刀电机1、主机械臂11、电磁炉微晶面板、智能温控头、高清触摸控制屏幕、触摸电源开关16、ic卡读卡器15、料盒8、磁力吸爪7、料盒机械臂6、料盒托盘9。机身4底部四角设有底脚5,机身4背面设有散热孔10、电源接口13和漏电保护开关12。
26.机身4顶部分为操作区、炒菜区和投料区,操作区内设有高清触摸控制屏幕14、触摸电源开关16、ic卡读卡器15,触摸电源开关16与高清触摸控制屏幕、ic卡读卡器15电相连。机身4的炒菜区设有圆形凹槽,电磁炉微晶面板沿圆形凹槽底面设置,平底炒锅3设置在电磁炉微晶面板上且电磁炉微晶面板中部设有智能温控头。主机械臂11设置在圆形凹槽顶部拐角处,主机械臂11与机身4采用可拆卸式连接,铲刀电机1底部与主机械臂11铰接相连,铲刀电机1顶部输出端穿过可拆卸锅盖2中心与可拆卸式铲刀传动相连。投料模块包括料盒机械臂6、磁力吸爪7、料盒托盘9以及设于料盒托盘9上的若干个料盒8,料盒机械臂6设置在圆形凹槽侧边,磁力吸爪7一端与料盒机械臂6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料盒8磁吸相连。
27.如图6至图8所示,机身内对应料盒托盘的底部设有齿轮和步进式驱动组件,料盒
托盘9设有齿条,利用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实现步进式移动,料盒8置于料盒托盘9上,料盒8侧面设有金属贴片20用于磁吸抓取。
28.如图9所示,可拆卸铲刀包括铲刀转盘17、定铲刀18、动铲刀19,铲刀转盘17通过定铲刀臂与定铲刀18固定相连,铲刀转盘17通过动铲刀臂与动铲刀19转动相连。铲刀电机1呈扁平结构且能够带动铲刀转盘17在可拆卸式锅盖2内转动,定铲刀18能跟随铲刀转盘17转动且定铲刀18的刀刃呈朝内旋向的弧面结构;动铲刀19为两个,两个动铲刀19的刀刃方向相反,两个动铲刀19能够绕定其与铲刀转盘17的连接处转动。
29.本实用新型机身采用一体式结构,通过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实现相应功能,结构紧凑,连接可靠;主机械臂、锅盖、铲刀均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方便维护;铲刀电机采用扁平电机结构,尺寸小,动作平稳,外形美观;铲刀分为定铲刀、动铲刀,方便对平底锅内食物进行充分搅拌;齿轮步进式料盒,高速、精准,比现有的螺杆式更加稳定;整体结构不含水泵、油泵,安全性高;无卫生死角,方便清洗。
30.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机身,机身顶部分为操作区、炒菜区和投料区,操作区设有控制模块,炒菜区设有炒菜模块,投料区设有投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模块包括加热组件、主机械臂、可拆卸式锅盖、可拆卸式铲刀、铲刀电机,所述机身的炒菜区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加热组件沿圆形凹槽底面设置,所述主机械臂设置在圆形凹槽顶部拐角处,所述铲刀电机底部与主机械臂铰接相连,铲刀电机顶部输出轴穿过所述可拆卸锅盖中心与铲刀电机相连;所述投料模块包括料盒机械臂、磁力吸爪、料盒托盘以及设于料盒托盘上的若干个料盒,所述料盒机械臂设置在圆形凹槽侧边,所述磁力吸爪一端与所述料盒机械臂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料盒磁吸相连,所述料盒托盘上设有齿条,所述机身内对应料盒托盘底部设有齿轮和步进式驱动组件,步进式驱动组件与齿轮传动相连,齿轮与齿条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铲刀包括铲刀转盘以及连接在铲刀转盘底部的定铲刀、动铲刀,铲刀转盘顶部与所述铲刀电机输出端相连且能够在铲刀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所述动铲刀能够在铲刀电机的带动下绕其与铲刀转盘的连接处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铲刀跟随铲刀转盘转动且定铲刀的刀刃呈朝内旋向的弧面结构;所述动铲刀为两个,两个动铲刀的刀刃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电机呈扁平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中部设有智能温控头。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为电磁炉微晶面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高清触摸控制屏幕、触摸电源开关、ic读卡器,触摸电源开关与高清触摸控制屏幕、ic读卡器电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背面设有散热孔、电源接口和漏电保护开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炒菜机,包括机身、控制模块、炒菜模块、投料模块;炒菜模块包括加热组件、主机械臂、可拆卸式锅盖、可拆卸式铲刀、铲刀电机,机身的炒菜区设有圆形凹槽,加热组件沿圆形凹槽底面设置,主机械臂设置在圆形凹槽顶部拐角处,铲刀电机底部与主机械臂铰接相连、顶部输出轴穿过可拆卸锅盖中心与铲刀电机相连;料盒机械臂设置在圆形凹槽侧边,磁力吸爪一端与料盒机械臂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料盒磁吸相连,料盒托盘上设有齿条,机身内对应料盒托盘底部设有齿轮和步进式驱动组件,步进式驱动组件与齿轮传动相连,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料盒托盘底部设有齿轮步进式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且维护方便、连接可靠。连接可靠。连接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叶飞 马晓峰 吴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英那(苏州)生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4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