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压转向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02  6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侧压转向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玩具车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转向操作也越来越灵活,但是虽然玩具车具备了小型化及灵活多样化,但是却是通过增加架构复杂性及制作成本实现的。尤其是针对玩具车的转向控制方面,多为较复杂的传动结构以及控制模块实现,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升高,复杂的结构操作也相对复杂,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并不适用,受众局限性增大,不利于广泛推广;同时,现有的转向控制机构多为与相应产品适配的结构,适用范围小,使用局限性大。
3.针对上述问题,急需设计一种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昂,适用范围小,使用局限性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侧压转向控制机构,以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构复杂,成本高昂,适用范围小,使用局限性大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包括:
6.第一固定件;
7.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
8.中心轴,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进行固定;
9.多边形弹性体,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多边形弹性体设置,所述多边形弹性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转动后,为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提供回弹的作用力。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
11.第一旋转部,与所述多边形弹性体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设置;
12.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旋转部旋转角度的限位槽。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
14.第二旋转部,与所述多边形弹性体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旋转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设置;
15.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卡合的卡凸。
16.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
17.优选地,该种转向机构还包括防尘盖,所述防尘盖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侧、且与所述中心轴连接。
18.优选地,所述多边形弹性体与所述防尘盖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19.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防尘盖之间设有垫片;所述中心轴靠近所述防尘盖的一端设有紧固件,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
20.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旋转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与所述多边形弹性体适配设置;所述第一旋转部上还设有与所述防尘盖卡合的安装槽。
21.优选地,所述多边形弹性体为多边形弹力胶。
22.优选地,所述多边形弹性体为三棱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通孔。
23.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是一种左右侧压自动旋转复原转向机构,该结构通过多边形弹性体的设置实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后能够自动复位,结构简单;通过手或脚向左右方向用力下压或倾斜就可以实现转向,操作便利。本实用新型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构复杂,成本高昂,适用范围小,使用局限性大的问题,作用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结构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的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顺时针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回弹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逆时针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8中:
34.1、第一固定件;2、第二固定件;3、中心轴;4、多边形弹性体;5、防尘盖;6、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垫片;9、紧固件;11、第一旋转部;12、第一安装部;21、第二旋转部;22、第二安装部;111、第一安装孔;112、安装槽;121、限位槽;211、第二安装孔;212、紧固孔;213、圆形槽;221、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种转向机构包括第一固定件1、第二固定件2、中心轴3和多边形弹性体4,其中第二固定件2与第一固定件1转动连接;中心轴3同时贯穿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设置,用于对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进行固定;多边形弹性体4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2连接,中心轴3贯穿多边形弹性体4设置,多边形弹性体4用于在第一固定件1与第二固定件2相对转动后,为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提供回弹的作用力。
37.在本实施例中,多边形弹性体4为多边形弹力胶;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均为板状结构;中心轴3可以为螺丝销,用于连接并固定其余部件;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为类l形结构,类l形结构两边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的形状设置使得二者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向相反的角度摆动,取消压力作用后,在中心轴3上多边形弹性体4的作用下,能让摆动角度复位。多边形弹性体4连接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沿旋转中心相对转动后,多边形弹性体4被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牵动旋转,发生上下错位扭动;促使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相对转动的作用力取消时,多边形弹性体4通过自身的弹力复位,同时带动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回复到初始状态。
38.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转向机构为一种下压旋转自动复原转向机构,通过多边形弹性体4的设置实现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后能够自动复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通过手或脚向左右方向用力下压或倾斜就可以实现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即实现转向,操作便利,适用局限性小。本实用新型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构复杂,成本高昂,适用范围小,使用局限性大的问题,作用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种转向机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件1包括第一旋转部11和第一安装部12,其中第一旋转部11与多边形弹性体4连接、且与第二固定件2转动连接,第一旋转部11与中心轴3垂直设置;第一安装部12与第一旋转部11一体成型,第一安装部12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旋转部11旋转角度的限位槽121。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部11与第一安装部12之间的夹角为折角a,通过设置折角a,使第一固定件1与第二固定件2在侧压受力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左右摆动转向。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种转向机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固定件2包括第二旋转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其中第二旋转部21与多边形弹性体4连接、且与第一旋转部11转动连接,第二旋转部21与中心轴3垂直设置;第二安装部22与第二旋转部21一体成型,第二安装部22上设有与限位槽121卡合的卡凸221。限位槽121和卡凸221配合限制摆动角度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多边形弹性体4错位扭动过大导致复位失效,通过凹凸形状的配合设置限制止动角度距离。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用于与外部设
备中需要转动的其中一个结构连接固定。第二安装部22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用于与外部设备中需要转动的另一个结构连接固定。通过第一固定件1与第二固定件2的相对转动实现外部设备中对应两个结构的相对转动,如应用在玩具车上即实现玩具车的转向功能。
43.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3与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22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第一安装部12与第二安装部22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第一安装部12与第二安装部22之间的夹角为折角b,折角b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一固定件1与第二固定件2相对转动时发生干涉,以及保证在安装时有足够的装配空间。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种转向机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种转向机构还包括防尘盖5,防尘盖5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远离第二固定件2的一侧、且与中心轴3连接。防尘盖5安装在螺母上,并通过螺母与第一固定件1固定连接,防尘盖5用于保护内部结构,防止灰尘和油污及杂物对内部结构的工作造成影响。
45.在本实施例中,多边形弹性体4与防尘盖5之间通过第一轴承6转动连接;第一固定件1与第二固定件2之间通过第二轴承7转动连接。第一轴承6与防尘盖5之间设有垫片8;中心轴3靠近防尘盖5的一端设有紧固件9,垫片8设置于紧固件9与第一轴承6之间。紧固件9为防滑螺母,紧固件9与中心轴3螺纹连接,紧固件9用于固定垫片8、第一轴承6、第一固定件1、多边形弹性体4、第二轴承7、第二固定件2和中心轴3。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的设置是为了减小轴承两侧的结构之间的摩擦系数。
46.由第二轴承7接触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受力旋转,减小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之间转动的摩擦阻力;因中心轴3不转动,同时为了防止多边形弹性体4松动,利用第一轴承6减少转动时的摩擦力;通过垫片8防止第一轴承6掉落,并防止紧固件9与第一轴承6直接接触造成第一轴承6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4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种转向机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旋转部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1,第二旋转部2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11,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211均与多边形弹性体4适配设置;第一旋转部11上还设有与防尘盖5卡合的安装槽112,安装槽112与第一安装孔111连通;第二旋转部21上远离第一旋转部11的一侧还设有紧固孔212;紧固孔212为圆孔状结构;第二旋转部21远离紧固孔212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轴承7的圆形槽213,圆形槽213和紧固孔212均与第二安装孔211连通,第二安装孔211设置于圆形槽213与紧固孔212之间;圆形槽213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211上任一两点之间连线的长度。
48.在本实施例中,多边形弹性体4为三棱柱形结构,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211均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通孔。在此,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多边形弹性体4相关性能作用的均在本技术文件保护的范围之内。
49.该种转向机构的装配过程包括:
50.s1、将中心轴3压入第二固定件2的紧固孔212内,此时中心轴3固定,无转动,无松动;
51.s2、将多边形弹性体4穿套在中心轴3上,并与第二固定件2内部的第二安装孔211对齐卡合,无转动;
52.s3、第二轴承7放入第二固定件2的圆形槽213内,无晃动;
53.s4、中心轴3贯穿第一固定件1的第一安装孔111,使第一固定件1穿套在多边形弹性体4上,并与第二轴承7接触,同时第一固定件1与第二固定件2通过卡凸221和限位槽121之间的配合即利用凹凸止动位的相互作用进行定位;
54.s5、放置第一轴承6在多边形弹性体4上,再放置垫片8在第一轴承6上,然后放置紧固件9在垫片8上扭紧,最后放置防尘盖5在紧固件9上即完成所有安装。
55.该装置组装完成后即可将外部设备如玩具车上的对应部件与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连接,实现该种转向机构的使用及外部设备转向的控制。
5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种转向机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旋转部11和第二旋转部21均为半球状结构,第一旋转部11和第二旋转部21安装后整体组成球状结构,该结构更易于与其他设备如玩具车进行组装。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5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件(1);第二固定件(2),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转动连接;中心轴(3),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进行固定;多边形弹性体(4),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连接,所述中心轴(3)贯穿所述多边形弹性体(4)设置,所述多边形弹性体(4)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件(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相对转动后,为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提供回弹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包括:第一旋转部(11),与所述多边形弹性体(4)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部(11)与所述中心轴(3)垂直设置;第一安装部(12),与所述第一旋转部(1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安装部(12)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旋转部(11)旋转角度的限位槽(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包括:第二旋转部(21),与所述多边形弹性体(4)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旋转部(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21)与所述中心轴(3)垂直设置;第二安装部(22),与所述第二旋转部(2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121)卡合的卡凸(2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3)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所述第一安装部(12)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盖(5),所述防尘盖(5)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远离所述第二固定件(2)的一侧、且与所述中心轴(3)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弹性体(4)与所述防尘盖(5)之间通过第一轴承(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之间通过第二轴承(7)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6)与所述防尘盖(5)之间设有垫片(8);所述中心轴(3)靠近所述防尘盖(5)的一端设有紧固件(9),所述垫片(8)设置于所述紧固件(9)与所述第一轴承(6)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部(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第二旋转部(2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1)均与所述多边形弹性体(4)适配设置;所述第一旋转部(11)上还设有与所述防尘盖(5)卡合的安装槽(11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弹性体(4)为多边形弹力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弹性体(4)为三棱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1)均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侧压转向控制机构,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中心轴和多边形弹性体,其中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中心轴同时贯穿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设置,用于对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进行固定;多边形弹性体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连接,中心轴贯穿多边形弹性体设置,多边形弹性体用于为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提供回弹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压转向控制机构通过多边形弹性体的设置实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后能够自动复位,结构简单;通过手或脚向左右方向用力下压或倾斜就可以实现转向,操作便利。本实用新型作用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泛推广。泛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壹壶产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5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