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抢修梯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02  13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属于电力工程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多次引发输电线路倒杆断线事故,常造成大面积停电,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电力在抢修时,为了方便抢修操作,需要使用抢修梯。现有的抢修梯若设置移动轮,则容易出现由于检修操作时活动而导致的抢修梯位移,缺乏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人工对抢修梯的位置进行固定,增加了人力的支出,若不设置移动轮,则容易出现由于抢修梯移动困难而导致的抢修效率低下,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解决现有电力抢修梯移动不便,梯架的高度和角度调节不便,抢修梯设置移动轮导致抢修梯移位,缺乏稳定性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0,所述固定底座1的一侧面开设有螺纹孔2,所述螺纹孔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第一螺纹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2,所述第一螺纹杆3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4活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齿条5,所述固定底座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齿轮盘6,所述齿轮盘6的顶部与第一齿条5啮合,所述齿轮盘6还啮合有垂直设置的第二齿条7,所述第二齿条7贯穿固定底座1内壁后伸出部分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9,调节组件9包括2个固定块91、第二螺纹杆92、螺纹套93、滑槽94、滑块95、连接杆96、摇把97;2个固定块91分别设于固定底座1上的左右两侧,第二螺纹杆92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块91内设轴承与左右两侧的固定块91活动连接,在任意一个固定块91的外侧设有摇把97,所述摇把97贯穿固定块91与第二螺纹杆92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92的外表面套接有螺纹套93,螺纹套9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纹套93分别套接在第二螺纹杆92外表面的两端,螺纹套93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杆96,两个螺纹套93所啮合的第二螺纹杆的螺纹一个为左旋螺纹,另一个为右旋螺纹,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4个滑槽94,所述滑槽9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95,4个滑块95分别通过连接杆96与螺纹套93固定连接,滑块95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梯架11,所述梯架11包括左梯111、右梯112、梯顶平台113;左梯111、右梯112的4个下脚分别与4个滑块95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左梯111、右梯112的4个上脚分别与梯顶平台113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7.前述电力工程抢修梯,所述万向轮10的内部设置有刹车片。
8.前述电力工程抢修梯,支撑板8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
9.前述电力工程抢修梯,所述梯架1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10.前述电力工程抢修梯,所述摇把97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防滑套。
11.前述电力工程抢修梯,所述转盘12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防滑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电力抢修梯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使用时根据维修高度的不同转动摇把,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滑块带动梯架的支脚移动,从而完成梯架的高度和角度的改变,操作简单,提高了维修梯的实用性。
14.2.电力抢修梯通过支撑板的设置,使用时转动转盘,带动支撑板移动直至与地面接触,完成对抢修梯使用时的固定,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从而提高了抢修梯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万向轮的设置,使用时便于将抢修梯移动至需要的地方,提高了抢修梯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参见图1-3,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一侧面开设有螺纹孔2,螺纹孔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第一螺纹杆3通过第一轴承4活动连接有第一齿条5,固定底座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齿轮盘6,齿轮盘6的顶部与第一齿条5啮合,齿轮盘6的一侧面啮合有第二齿条7,第二齿条7贯穿固定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该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力抢修梯,通过支撑板8的设置,使用时转动转盘12,带动第一螺纹杆3转动,第一螺纹杆3在和螺纹孔2的螺纹作用下平行移动,继而带动第一齿条5平行移动,第一齿条5带动齿轮盘6转动,齿轮盘6带动第二齿条7向下或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8移动直至与地面接触,完成对抢修梯使用时的固定,支撑板8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从而提高了抢修梯使用时的稳定性,固定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9,固定底座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0,万向轮10的内部设置有刹车片,通过万向轮10的设置,使用时便于将抢修梯移动至需要的地方,提高了抢修梯使用的便捷性,滑块95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梯架11,梯架1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第一螺纹杆3远离固定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2,转盘12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防滑套。
20.调节组件9包括固定块91,固定块91通过内设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92,第二螺纹杆92的一端为左旋螺纹,另一端为右旋螺纹,第二螺纹杆92的外表面套接有螺纹套93,螺纹套9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纹套93分别套接在第二螺纹杆92外表面的两端,固定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94,滑槽9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95,滑块95通过连接杆96与螺纹套93固定连接,固定块91远离第二螺纹杆92的一侧面活动连接有摇把97,摇把97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防滑套,摇把97贯穿固定块91与第二螺纹杆92固定连接,该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力
抢修梯,通过调节组件9的设置,使用时根据维修高度的不同转动摇把97,带动第二螺纹杆92转动,第二螺纹杆92的一端为左旋螺纹,另一端为右旋螺纹,继而带动第二螺纹杆92两端的螺纹套93相反或向向移动,螺纹套93带动滑块95在滑槽94内滑动,滑块95带动梯架11的支脚移动,从而完成梯架11的高度和角度的改变,操作简单,提高了维修梯的实用性。
21.使用时,通过万向轮10将抢修梯移动至需要的地方,转动转盘12,带动第一螺纹杆3转动,第一螺纹杆3在和螺纹孔2的螺纹作用下平行移动,继而带动第一齿条5平行移动,第一齿条5带动齿轮盘6转动,齿轮盘6带动第二齿条7向下或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8移动直至与地面接触,完成对抢修梯使用时的固定,支撑板8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从而提高了抢修梯使用时的稳定性,根据维修高度的不同转动摇把97,带动第二螺纹杆92转动,第二螺纹杆92的一端为左旋螺纹,另一端为右旋螺纹,继而带动第二螺纹杆92两端的螺纹套93相反或向向移动,螺纹套93带动滑块95在滑槽94内滑动,滑块95带动梯架11的支脚移动,从而完成梯架11的高度和角度的改变,操作简单,提高了维修梯的实用性。
22.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第一螺纹杆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活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齿条,所述固定底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的顶部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齿轮盘还啮合有垂直设置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贯穿固定底座内壁后伸出部分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2个固定块、第二螺纹杆、螺纹套、滑槽、滑块、连接杆、摇把;2个固定块分别设于固定底座上的左右两侧,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块内设轴承与左右两侧的固定块活动连接,在任意一个固定块的外侧设有摇把,所述摇把贯穿固定块与第二螺纹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纹套分别套接在第二螺纹杆外表面的两端,螺纹套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螺纹套所啮合的第二螺纹杆的螺纹一个为左旋螺纹,另一个为右旋螺纹,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4个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4个滑块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螺纹套固定连接,滑块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梯架,所述梯架包括左梯、右梯、梯顶平台;左梯、右梯的4个下脚分别与4个滑块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左梯、右梯的4个上脚分别与梯顶平台通过转轴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抢修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的内部设置有刹车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抢修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抢修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抢修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把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防滑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抢修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防滑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2个固定块、第二螺纹杆、螺纹套、滑槽、滑块、连接杆、摇把;电力抢修梯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使用时根据维修高度的不同转动摇把,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滑块带动梯架的支脚移动,从而完成梯架的高度和角度的改变,操作简单,提高了维修梯的实用性。提高了维修梯的实用性。提高了维修梯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珺 季军 姚劲松 陈亮 周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6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