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带焊接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2.海底电缆是海洋电力传输的主要传输媒介,其主要包括导体、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内衬层、铠装层及外护套,其中金属屏蔽层主要采用铜带绕包或铜丝疏绕。由于海底电缆的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不仅要求铜带牢固连接,还要具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传输性能,在生产工艺中,连续铜带的焊接质量是缆芯的运行质量的关键技术。海底电缆中的铜带焊接的现有方式是先将铜带重叠起来,然后在点焊机将铜带进行焊接,由于焊接过程需手工操作进行重叠铜带,容易出现铜带接头错位、歪斜等问题,因上述问题随之出现的尖端毛刺容易扎伤绝缘线芯,伤害绝缘线芯本体的电气性能,从而影响海底电缆的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铜带焊接定位装置,以避免待焊接的两铜带定位时出现接头错位及歪斜。
4.一种铜带焊接定位装置,用于定位待焊接的两铜带,包括:两支撑架,每一支撑架包括一横梁,两所述横梁相对设置,用于夹持所述铜带;两连接件,每一连接件与两所述横梁连接,至少一所述横梁活动地连接于两所述连接件以改变两所述横梁之间的距离,两连接件之间具有焊接区;两导入板,固定于两所述支撑架的两端,用于承载两所述铜带并将两所述铜带导入至焊接区;两压板,可升降地置于两所述导入板的上方,用于压紧铜带。
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活动地连接于两所述横梁之间,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交叉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交叉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及所述第四连接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处可拆卸地连接固定件。
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底部具有沿横梁延伸方向延伸的滑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的自由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滑槽内。
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一所述横梁,另一端穿过另一所述横梁并与所述另一横梁滑动设置。
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固定于横梁两端的第一竖梁,所述铜带焊接定位装置还包括多个升降支架,升降支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竖梁,每一所述压板连接于两所述升降支架之间。
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支架包括两升降杆及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活动地连接于两升降杆之间且间隔设置。
1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杆具有导向槽,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定位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交叉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
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滑动地置于导向槽,所述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转动连接处。
1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靠近所述第一竖梁的顶端的升降杆具有卡槽,每一所述压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及所述第二板相背的两边缘卡设于两所述升降杆的所述卡槽内。
1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竖梁上远离所述横梁的一侧具有贯穿所述第一竖梁的顶端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导入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竖梁,所述第二竖梁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的第二限位槽,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滑动地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
1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导入板包括相对且独立设置的第一导板及第二导板,位于两横梁同一端的两第二竖梁分别固定于第一导板及第二导板上相背的两侧。
14.通过上述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对待焊接的两铜带进行定位时,将两铜带从两导入板导入至焊接区,使两铜带搭接或对接,再推动两横梁使两横梁夹持铜带以校正两铜带的摆放位置,使两铜带的每一相同侧边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避免两铜带出现接头错位及歪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铜带焊接定位装置的立体图。
16.图2为图1中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17.图3为图1中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18.图4为图1中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的左视图。
19.图5为图1中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0022][002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026]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0027]
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铜带焊接定位装置1,用于定位待焊接的两铜带以供点焊机焊接两铜带。铜带焊接定位装置1包括两支撑架2、两连接件3、两导入板4及两压板5。每一支撑架2包括一横梁21,两横梁21相对设置,用于夹持铜带,以使铜带定位。每一
连接件3与两横梁21连接,其中至少一横梁21活动地连接于两连接件3以改变两横梁21之间的距离,从而将不同宽度的铜带夹持于两横梁21之间。两连接件3之间具有焊接区。两导入板4固定于两支撑架2的两端,用于承载两铜带并将两铜带导入至焊接区。两压板5可升降地置于两导入板4的上方,用于压紧铜带,以固定铜带,以供点焊机焊接两铜带。
[0028]
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连接件3活动地连接于两横梁21之间,包括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第三连接杆33及第四连接杆34,第一连接杆31与第二连接杆32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33与第四连接杆34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31与第三连接杆33交叉且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2与第四连接杆34交叉且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第三连接杆33及第四连接杆34之间的转动连接处可拆卸地连接固定件(图未示)以固定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第三连接杆33及第四连接杆34,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第三连接杆33及第四连接杆34的自由端滑动地连接于两横梁21上。具体地,横梁21的底部具有沿横梁21延伸方向延伸的滑槽211,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第三连接杆33及第四连接杆34的自由端滑动地连接于滑槽211内。
[0029]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杆31与第二连接杆32上均具有对齐的通孔35,所述固定件包括螺钉及螺母,螺钉的一端伸出通孔35外,螺钉置于通孔35的部分可为光杆,螺母与螺钉伸出通孔35外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用于将第一连接杆31及第二连接杆32固定于螺母与螺钉的螺帽之间。第三连接杆33与第四连接杆34、第一连接杆31与第三连接杆33、第二连接杆32与第四连接杆34之间的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杆31与第二连接杆32之间的连接结构类似,在此不再重述。在螺母拧松时,第一连接杆31与第二连接杆32、第三连接杆33与第四连接杆34、第一连接杆31与第三连接杆33、第二连接杆32与第四连接杆34均可相对转动,使连接件3伸长或缩短,从而改变两横梁21之间的距离。
[0030]
支撑架2还包括固定于横梁21两端的第一竖梁22。铜带焊接定位装置1还包括多个升降支架6,升降支架6滑动地连接于第一竖梁22,每一压板5连接于两升降支架6之间。具体地,升降支架6包括两升降杆61及多个支撑件62,多个支撑件62活动地连接于两升降杆61之间且间隔设置,使支撑件62的两端的距离可调节。升降杆61具有导向槽611。支撑件62包括第一支撑杆621、第二支撑杆622及定位件(图未示)。第二支撑杆622与第一支撑杆621交叉且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621及第二支撑杆622的两端滑动地置于导向槽611。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支撑杆621与第二支撑杆622的转动连接处。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杆621及第二支撑杆622具有对齐的穿孔623,定位件包括螺钉和螺母。螺钉穿过穿孔623与螺母固定连接,以将第一支撑杆621及第二支撑杆622固定。在螺母拧松时,第一支撑杆621与第二连接杆32可绕螺钉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杆621及第二支撑杆622的两端在导向槽611滑动,使第一支撑件62及第二支撑件6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改变,两升降杆61在第一支撑杆621及第二支撑杆622的带动下沿第一竖梁22上下运动。其中,第一竖梁22上远离横梁21的一侧具有贯穿所述第一竖梁22的顶端的第一限位槽221,两升降杆61的一端滑动地置于第一限位槽221。每一导入板4的两侧分别固定一第二竖梁7,第二竖梁7具有面向第一限位槽221设置的第二限位槽71,升降杆61的两端分别滑动地置于第一限位槽221与第二限位槽71。
[0031]
靠近第一竖梁22的顶端的升降杆61具有卡槽612,压板5相背的两边缘卡设于对应的两第一竖梁22的卡槽612内。导入板4远离横梁21的一端的两侧具有翻折部41,两翻折部41相对设置形成导入槽411。两导入板4上的导入槽411用于供两铜带插入使两铜带越过连
接件3置于焊接区,以供点焊机对两铜带进行焊接。
[0032]
每一压板5包括相对且独立设置的第一板51及第二板52,第一板51及第二板52相背的两边缘分别卡设于对应的两升降杆61的卡槽612内。每一导入板4包括相对且独立设置的第一导板42及第二导板43,位于两横梁21同一端的两第二竖梁7分别固定于第一导板42及第二导板43上相背的两侧,第一导板42及第二导板43远离横梁21的一端的相背两侧分别设置一上述翻折部41。由于第一板51与第二板52相互独立及第一导板42及第二导板43相互独立,在两横梁21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横梁21两端的第一竖梁22及升降支架6在垂直于横梁21的方向上相背运动,第一板51与第二板52可相背运动,第一导板42与第二导板43可相背运动,如此,虽然第一板51与第二板52及第一导板42与第二导板43之间会存在间隔,但铜带在导入至焊接区时,第一导板42与第二导板43仍可承载铜带,第一板51及第二板52下降后也仍可压于铜带上。由于第一板51与第二板52及第一导板42与第二导板43之间的距离可调,因此,可导入不同宽度的铜带至焊接区且第一板51及第二板52都可压于铜带上。
[0033]
请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为直杆,直杆的一端固定于一横梁21,另一端穿过另一横梁21并与该另一横梁21滑动设置。如此,两横梁21中的一横梁21可沿连接件3滑动,从而调节两横梁21之间的距离,以夹持不同宽度的铜带。在此实施方式中,横梁21的上表面形成具有固定孔212,以供螺丝穿过固定孔212与直杆抵持,使横梁21定位。
[0034]
通过上述铜带焊接定位装置1对待焊接的两铜带进行定位时,将两铜带从两导入板4导入至焊接区,使两铜带搭接或对接,再推动两横梁21使两横梁21夹持铜带以校正两铜带的摆放位置,使两铜带的相背的每一相同侧边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避免两铜带出现接头错位及歪斜。
[0035]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要求公开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铜带焊接定位装置,用于定位待焊接的两铜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支撑架,每一支撑架包括一横梁,两所述横梁相对设置,用于夹持所述铜带;两连接件,每一连接件与两所述横梁连接,至少一所述横梁活动地连接于两所述连接件以改变两所述横梁之间的距离,两连接件之间具有焊接区;两导入板,固定于两所述支撑架的两端,用于承载两所述铜带并将两所述铜带导入至焊接区;两压板,可升降地置于两所述导入板的上方,用于压紧铜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活动地连接于两所述横梁之间,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交叉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交叉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及所述第四连接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处可拆卸地连接固定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底部具有沿横梁延伸方向延伸的滑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的自由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滑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一所述横梁,另一端穿过另一所述横梁并与所述另一横梁滑动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固定于横梁两端的第一竖梁,所述铜带焊接定位装置还包括多个升降支架,升降支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竖梁,每一所述压板连接于两所述升降支架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包括两升降杆及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活动地连接于两升降杆之间且间隔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杆具有导向槽,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定位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交叉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滑动地置于导向槽,所述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转动连接处。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竖梁的顶端的升降杆具有卡槽,每一所述压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及所述第二板相背的两边缘卡设于两所述升降杆的所述卡槽内。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梁上远离所述横梁的一侧具有贯穿所述第一竖梁的顶端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导入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竖梁,所述第二竖梁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分别滑动地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导入板包括相对且独立设置的第一导板及第二导板,位于两横梁同一端的两第二竖梁分别固定于第一导板及第二导板上相背的两侧。
技术总结一种铜带焊接定位装置,用于定位待焊接的两铜带,包括:两支撑架,每一支撑架包括一横梁,两横梁相对设置,用于夹持铜带;两连接件,每一连接件与两横梁连接,至少一横梁活动地连接于两连接件以改变两横梁之间的距离,两连接件之间具有焊接区;两导入板,固定于两支撑架的两端,用于承载两铜带并将两铜带导入至焊接区;两压板,可升降地置于两导入板的上方,用于压紧铜带。通过上述铜带焊接定位装置对待焊接的两铜带进行定位时,将两铜带从两导入板导入至焊接区,使两铜带搭接或对接,再推动两横梁使两横梁夹持铜带以校正两铜带的摆放位置,使两铜带的每一相同侧边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避免两铜带出现接头错位及歪斜。免两铜带出现接头错位及歪斜。免两铜带出现接头错位及歪斜。
技术研发人员:郝银 呼文博 陈果 苏欢欢 王佳佳 伏文如 邓华丽 刘利刚 杨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海海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