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03  121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


背景技术:

2.线路板为电源电器的必须配置器件,当前普遍电源充电器类产品,需要第三根线,用来侦测电池等负载是否接入电源,目前的电池为了安全,普遍在电池的充电口接入二极管(一般是mos的体二极管),来防止电池的倒灌和预防危险,在电池充满后,因为二极管的存在,导致充电口与电池内部有压差,此时并无电流流过二极管,无法判断电池是否接入电源,容易造成误判,且线路板无法散热,影响线路板的使用寿命。
3.现有的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现有的线路板内因设有二极管,导致充电口与电池内部有压差,此时并无电流流过二极管,无法判断电池是否接入电源,容易造成误判,从而造成安全问题。
4.2、线路板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温度,且线路板无法将热量进行挥发,影响线路板的使用寿命。
5.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包括主线路板、第一副线路板、第二副线路板、散热组件以及通槽,所述主线路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副线路板与第二副线路板,第一副线路板、第二副线路板分别与主线路板连接,且主线路板上表面设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与主线路板相配合使用,并且主线路板上表面开设有通槽。
8.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板以及散热片,导热板与主线路板固定连接,且导热板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处嵌合槽,每组嵌合槽内均设有散热片,散热片底部设有嵌合板,嵌合板与散热片固定连接,且嵌合板与嵌合槽相配合使用,散热片可以增加导热板的散热面积。
9.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上表面开设有两处螺纹孔,两处螺纹孔内均设有螺纹块,螺纹块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纹块用于固定固定杆。
10.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内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与散热片活动连接,固定杆用于连接每组散热片。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左、右两侧所开设通孔内均设有螺纹杆,两组螺纹杆分别与固定杆螺纹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外表面设有凸块,凸块与螺纹杆固定连接,且螺纹杆与螺纹
块螺纹连接,工作人员可以握持凸块,从而转动螺纹杆,使螺纹杆进行转动,当螺纹杆进入螺纹块内时,此时散热片便可以被固定在导热板所开设的嵌合槽内,反之,当螺纹杆与螺纹块分离后,工作人员便可以抽出固定杆,然后再将散热片从导热板内取出。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该实用新型,通过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可靠更有效地判断电池是否接入电源,即使电池端口没有电压,且没有电流流过,也能精准的判断负载(电池)是否接入电源,(电池端口通常有滤波电容和侦测电阻,此实用专利的基础条件是只要电池有其一,便可实现测试目的),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安全性。
14.2、该实用新型,通过对此装置增设了散热组件,使此装置可以对产生的热量进行挥发,随着主线路板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将热量传导至各组散热片上,因散热片增加了散热板的散热面积,从而使热量进行快速的散发,通过此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载状态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性负载接入波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容性负载接入波形图。
16.图中:1、主线路板;2、第一副线路板;3、第二副线路板;4、散热组件;5、通槽;6、导热板;7、嵌合槽;8、散热片;9、嵌合板;10、螺纹孔;11、螺纹块;12、固定杆;13、螺纹杆;14、凸块;1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参看图1,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包括主线路板1、第一副线路板2、第二副线路板3、散热组件4以及通槽5,主线路板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副线路板2与第二副线路板3,第一副线路板2、第二副线路板3分别与主线路板1连接,且主线路板1上表面设有散热组件4,散热组件4与主线路板1相配合使用,并且主线路板1上表面开设有通槽5。
19.参看图2,散热组件4包括导热板6以及散热片8,导热板6与主线路板1固定连接,且导热板6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处嵌合槽7,每组嵌合槽7内均设有散热片8,散热片8底部设有嵌合板9,嵌合板9与散热片8固定连接,且嵌合板9与嵌合槽7相配合使用,散热片8可以增加导热板6的散热面积,导热板6上表面开设有两处螺纹孔10,两处螺纹孔10内均设有螺纹块11,螺纹块11与螺纹孔10螺纹连接,螺纹块11用于固定固定杆12。
20.其中,散热片8内开设有固定孔15,固定孔15内设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与散热片8活动连接,固定杆12用于连接每组散热片8,固定杆12左、右两侧所开设通孔内均设有螺纹杆13,两组螺纹杆13分别与固定杆12螺纹连接,螺纹杆13外表面设有凸块14,凸块14与螺纹
杆13固定连接,且螺纹杆13与螺纹块11螺纹连接,工作人员可以握持凸块14,从而转动螺纹杆13,使螺纹杆13进行转动,当螺纹杆13进入螺纹块11内时,此时散热片8便可以被固定在导热板6所开设的嵌合槽7内,反之,当螺纹杆13与螺纹块11分离后,工作人员便可以抽出固定杆12,然后再将散热片8从导热板6内取出。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参看图4,mcu-pwm-out,参数:1khz,5v,占空比为50%,sw1,sw2断开状态,在负载(电池)未接入充电器时,mcu每0.25ms侦测一次b+的电压,实际测得值未5v,为高电平,此时我们认为,负载没有接入充电器,充电器为空载状态,参看图5,sw1闭合,sw2断开,mcu每0.25ms侦测一次b+的电压,实际测得值未0.88v,为低电平,此时我们认为,负载接入充电器,充电器为带载状态,同时mcu-out1出高电平,q2导通,同时q1导通,电源通过pmos-q1给电池充电,参看图6,sw1断开,sw2闭合,mcu每0.25ms侦测一次b+的电压,实际测得值未0.52v,由于电容的滤波作用,此时为波动较小的直流,而非方波,此时我们认为,负载接入充电器,充电器为带载状态,同时mcu-out1出高电平,q2导通,同时q1导通,电源通过pmos-q1给电池充电,随着主线路板1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6将热量传导至各组散热片8上,因散热片8增加了散热板的散热面积,从而使热量进行快速的散发。
2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包括主线路板(1)、第一副线路板(2)、第二副线路板(3)、散热组件(4)以及通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路板(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副线路板(2)与第二副线路板(3),第一副线路板(2)、第二副线路板(3)分别与主线路板(1)连接,且主线路板(1)上表面设有散热组件(4),散热组件(4)与主线路板(1)相配合使用,并且主线路板(1)上表面开设有通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4)包括导热板(6)以及散热片(8),导热板(6)与主线路板(1)固定连接,且导热板(6)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处嵌合槽(7),每组嵌合槽(7)内均设有散热片(8),散热片(8)底部设有嵌合板(9),嵌合板(9)与散热片(8)固定连接,且嵌合板(9)与嵌合槽(7)相配合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6)上表面开设有两处螺纹孔(10),两处螺纹孔(10)内均设有螺纹块(11),螺纹块(11)与螺纹孔(10)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8)内开设有固定孔(15),固定孔(15)内设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与散热片(8)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2)左、右两侧所开设通孔内均设有螺纹杆(13),两组螺纹杆(13)分别与固定杆(12)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3)外表面设有凸块(14),凸块(14)与螺纹杆(13)固定连接,且螺纹杆(13)与螺纹块(11)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电源接入的高效散热线路板,所述主线路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副线路板与第二副线路板,第一副线路板、第二副线路板分别与主线路板连接,且主线路板上表面设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与主线路板相配合使用,并且主线路板上表面开设有通槽,该实用新型,通过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可靠更有效地判断电池是否接入电源,即使电池端口没有电压,且没有电流流过,也能精准的判断负载(电池)是否接入电源,(电池端口通常有滤波电容和侦测电阻,此实用专利的基础条件是只要电池有其一,便可实现测试目的),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安全性。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安全性。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理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硕通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7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