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
背景技术:2.传统现浇桩芯抽水施工采用“离心泵+水管”的施工工艺,考虑到大直径管桩顶标高低、直径大,且受潮汐海水退潮影响,导致桩顶露出海水面时间短,需在有效的时间内即潮水涨至桩顶前,将管内海水抽净,然后下放桩芯钢筋笼并浇筑膨胀混凝土,涉及工序多。现有的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管桩内容易发生倾倒,需要施工人员频繁支撑稳固抽水装置,浪费时间,使得桩基施工效率低,无法满足整体码头施工进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抽水管的底部安有进水头,抽水管的上部固定套有壳体,抽水管的顶端穿出壳体并连有水泵,水泵安装在壳体的顶端,水泵的出水端连有出水管,壳体的外侧安有两对关于抽水管对称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固接在壳体侧壁下部的连接块,连接块的上方设有驱动壳,驱动壳固接在壳体的侧壁上,驱动壳与连接块之间设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块上,双向螺纹杆的顶端同轴连有电机,电机安装在驱动壳内,双向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上下对应的移动块,每个移动块上均铰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同一弧形支撑板,弧形支撑板的外侧贴合安有弹性防滑垫,两个驱动壳的外侧均安有吊耳。
6.所述抽水管采用直径为200mm、壁厚为5mm的铸铁管。
7.所述壳体为中空的圆柱壳体。
8.所述连接块为弧形块。
9.所述吊耳与驱动壳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10.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11.所述出水管的管径小于抽水管的管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通过设置带有电机、双向螺纹杆和弧形支撑板的支撑结构,配合壳体,解决了传统现浇桩芯施工效率缓慢、无法保证现浇桩芯实体质量的问题,既适用于不同桩径的抽水处理,扩大了适用范围,又在使用过程中防止了抽水管在管桩内发生倾倒的情况,进而减少了施工人员支撑稳固抽水装置的次数,缩短了抽水时间,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高了桩基施工效率,满足了整体码头施工进度要求。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支撑板与弹性防滑垫的俯视图;
15.图中:1-进水头;2-抽水管;3-壳体;4-连接块;5-移动块;6-连接杆;7-弧形支撑板;8-双向螺纹杆;9-弹性防滑垫;10-驱动壳;11-吊耳;12-电机;13-水泵;14-出水管;
16.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如图所示,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包括进水头1、抽水管2、壳体3、吊耳11、水泵13、出水管14和支撑结构。
19.抽水管2采用直径为200mm、壁厚为5mm的铸铁管,抽水管2的底部安有进水头1,抽水管2的上部固定套有壳体3,壳体3为中空的圆柱壳体,抽水管2的顶端穿出壳体3并连有水泵13,水泵13安装在壳体3的顶端,水泵13的出水端连有出水管14,出水管14的管径小于抽水管2的管径,壳体3的外侧安有两对关于抽水管2对称的支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防止了抽水管2在管桩内发生倾倒的情况,进而减少了施工人员支撑稳固抽水装置的次数,缩短了抽水时间,支撑结构包括固接在壳体3侧壁下部的连接块4,连接块4为弧形块,连接块4的上方设有驱动壳10,驱动壳10固接在壳体3的侧壁上,驱动壳10与连接块4之间设有双向螺纹杆8,双向螺纹杆8的底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块4上,双向螺纹杆8的顶端同轴连有电机12,电机12为伺服电机,电机12安装在驱动壳10内,双向螺纹杆8上螺纹套接有上下对应的移动块5,每个移动块5上均铰接有连接杆6,两个连接杆6的另一端铰接有同一弧形支撑板7,弧形支撑板7的外侧贴合安有弹性防滑垫9,适用于不同桩径的抽水处理,扩大了适用范围,解决了传统现浇桩芯施工效率缓慢、无法保证现浇桩芯实体质量的问题,两个驱动壳10的外侧均安有吊耳11,吊耳11与驱动壳1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20.使用时,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配合方驳吊机组通过吊耳11对抽水装置进行安放,然后根据桩径大小启动支撑结构中的电机12,电机12驱动双向螺纹杆8转动,双向螺纹杆8带动移动块5移动,移动块5通过连接杆6带动安有弹性防滑垫9的弧形支撑板7与桩径内侧壁相抵,然后关闭电机12,保证了管桩内的抽水管2竖直安放,安放牢靠后启动水泵13,管桩内的海水经进水头1进入抽水管2,海水沿抽水管2后经水泵13由出水管14排出,在使用过程中防止了抽水管2在管桩内发生倾倒的情况,进而减少了施工人员支撑稳固抽水装置的次数,缩短了抽水时间,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高了桩基施工效率,满足了整体码头施工进度要求。
2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2),其特征在于,抽水管(2)的底部安有进水头(1),抽水管(2)的上部固定套有壳体(3),抽水管(2)的顶端穿出壳体(3)并连有水泵(13),水泵(13)安装在壳体(3)的顶端,水泵(13)的出水端连有出水管(14),壳体(3)的外侧安有两对关于抽水管(2)对称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固接在壳体(3)侧壁下部的连接块(4),连接块(4)的上方设有驱动壳(10),驱动壳(10)固接在壳体(3)的侧壁上,驱动壳(10)与连接块(4)之间设有双向螺纹杆(8),双向螺纹杆(8)的底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块(4)上,双向螺纹杆(8)的顶端同轴连有电机(12),电机(12)安装在驱动壳(10)内,双向螺纹杆(8)上螺纹套接有上下对应的移动块(5),每个移动块(5)上均铰接有连接杆(6),两个连接杆(6)的另一端铰接有同一弧形支撑板(7),弧形支撑板(7)的外侧贴合安有弹性防滑垫(9),两个驱动壳(10)的外侧均安有吊耳(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2)采用直径为200mm、壁厚为5mm的铸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为中空的圆柱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为弧形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11)与驱动壳(1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2)为伺服电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4)的管径小于抽水管(2)的管径。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潮间带管桩桩芯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抽水管的底部安有进水头,抽水管的上部固定套有壳体,抽水管的顶端穿出壳体并连有水泵,水泵安装在壳体的顶端,水泵的出水端连有出水管,壳体的外侧安有两对关于抽水管对称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通过设置带有电机、双向螺纹杆和弧形支撑板的支撑结构,配合壳体,解决了传统现浇桩芯施工效率缓慢、无法保证现浇桩芯实体质量的问题,既适用于不同桩径的抽水处理,扩大了适用范围,又在使用过程中防止了抽水管在管桩内发生倾倒的情况,进而减少了施工人员支撑稳固抽水装置的次数,缩短了抽水时间,提高了桩基施工效率,满足了整体码头施工进度要求。满足了整体码头施工进度要求。满足了整体码头施工进度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龙 邵蔚 王秉正 王世举 闫建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9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