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及移动限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04  129



1.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在流水线间移动的工装及限位移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及移动限位系统。


背景技术:

2.软包锂电池是以单支软包电芯进行串联或并联,而后进行组装成矩形结构的电池组,其连接方式主要为通过将设置在软包电芯上的极耳通过转接板连接到一起的方式来进行装配。
3.软包锂电池极耳的装配流水线一般包括:极耳整形、负极耳焊接、正极耳焊接、极耳裁切、软极耳负极预焊接、软极耳正极预焊接以及短路测试工序。现有操作时,需要人工手持电芯将其在各工序处进行加工,存在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以及成型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人工经验的问题,放入各工序加工装置内的位置不能保证满足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保证成型质量、易于实现的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及移动限位系统。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座、肘夹及侧部限位机构,所述的工装座为一上端面中部设置电芯凹槽的结构,在电芯凹槽的两端设置有侧部限位机构,在电芯凹槽的一端设置有肘夹。
7.而且,所述的工装座采用绝缘脂制成,在电芯凹槽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块,在电芯凹槽的前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限位组件,在电芯凹槽的后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块;在所述安装块的外侧靠前的位置设有内螺纹通孔,在该内螺纹通孔内设有侧部限位机构;在安装块的上端面上设有安装孔,在安装孔上通过螺钉安装有肘夹。
8.而且,所述的侧部限位机构由螺杆、轴承及平直限位板构成,在电芯凹槽内设置有平直限位板,在内螺纹通孔内螺纹穿装有螺杆,螺杆与平直限位板内嵌装的轴承连接。
9.而且,所述的限位组件由安装凸起、弹簧及l形限位板构成,在所述工装座的底部中间靠前的位置设有插槽,在插槽的后部工装座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安装凸起,所述l形限位板的水平部插装在插槽内,在l形限位板的水平部与安装凸起之间连接有弹簧,l形限位板的竖直部限位在电芯凹槽的前端面上。
10.而且,还包括把手,在所述两安装块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把手。
11.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移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工装、滑轨、阻挡块及阻挡气缸,所述的滑轨在工作平台上前后相对设置,在所述定位工装的底部对应滑轨的位置设有滑槽,该定位工装通过滑槽在滑轨上滑动,在前端滑轨的前部定位工装的侧部通过阻挡气缸驱动连接有阻挡块。
12.而且,还包括验料传感器,在两滑轨之间阻挡块的右侧设置有验料传感器,该验料
传感器与阻挡气缸电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4.本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及移动限位系统,将现有需要人工徒手对电芯在各工序间进行定位、转送的方式,改为通过一个定位工装进行转送,直接将装配电芯的工装运送到相应的工位处即可,省去了人工定位操作的不确定性,保证了产品的成型质量;同时通过将该定位工装装配到滑轨上,转送时,只需人工顺着滑轨推动即可,每到一个工位由阻挡块进行限位,加工完以后,阻挡块下降,将工装推到下一工位,大大提高了转送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装配电芯);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工装的背部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l形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限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轨、限位块及阻挡气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螺杆、2-安装块、3-电芯、4-l形限位板、5-肘夹、6-平直限位板、7-限位块、8-把手、9-滑槽、10-插槽、11-弹簧、12-安装凸起、13-阻挡块、14-验料传感器、15-滑轨、16-定位工装、17-阻挡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其创新之处在于:包括工装座、肘夹5及侧部限位机构,所述的工装座为一上端面中部设置电芯凹槽的结构,该电芯凹槽用于放置电芯3,在电芯凹槽的两端设置有对电芯侧部进行限位的侧部限位机构,在电芯凹槽的一端设置有肘夹,肘夹作用在电芯的上端,起到纵向限位的作用。
24.所述的工装座采用绝缘脂制成,在电芯凹槽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块2,在电芯凹槽的前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限位组件,在电芯凹槽的后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块7;在所述安装块的外侧靠前的位置设有内螺纹通孔,在该内螺纹通孔内设有侧部限位机构;在安装块的上端面上设有安装孔,在安装孔上通过螺钉安装有肘夹。
25.工装座采用绝缘脂作为原料,电芯凹槽根据电芯外形的通用尺寸由数控机床进行精雕加工,保证工装一致性,个别型号的电芯可通过侧部限位机构对其进行调整。当电芯放入工装后,利用肘夹将电芯压紧,确保生产过程中电芯与工装无位移。
26.所述的侧部限位机构由螺杆1、轴承及平直限位板6构成,在电芯凹槽内设置有平直限位板,在内螺纹通孔内螺纹穿装有螺杆,螺杆与平直限位板内嵌装的轴承连接。
27.所述的限位组件由安装凸起12、弹簧11及l形限位板4构成,在所述工装座的底部中间靠前的位置设有插槽10,在插槽的后部工装座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安装凸起,所述l形限位板的水平部插装在插槽内,在l形限位板的水平部与安装凸起之间连接有弹簧,l形限位
板的竖直部限位在电芯凹槽的前端面上。限位组件及限位块的配合,实现电芯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28.还包括把手8,在所述两安装块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把手。方便对定位工装的人工移动。
29.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移动限位系统,其创新之处在于:包括定位工装16、滑轨15、阻挡块13及阻挡气缸17,所述的滑轨在工作平台上前后相对设置,在所述定位工装的底部对应滑轨的位置设有滑槽9,该定位工装通过滑槽在滑轨上滑动,在前端滑轨的前部定位工装的侧部通过阻挡气缸驱动连接有阻挡块。该阻挡块在各工位相对应的位置设置。
30.还包括验料传感器14,在两滑轨之间阻挡块的右侧设置有验料传感器,各验料传感器与其相临近的阻挡气缸电连接。
31.工作平台上装有导向滑轨,限位工装沿该滑轨移动,保证工装与各工位单机设备纵向距离保持不变;各工位均配备有阻挡气缸,人工推动工装沿滑轨移动并紧贴阻挡气缸,按下各工位操作按钮,待工位设备操作完成后,阻挡气缸自动下行,解除阻挡。阻挡气缸放行后,操作工位处的验料传感器检测到模具脱离当前操作工位后,阻挡气缸上行复位。
32.使用时,人工将电芯放入电芯工装,将工装沿轨道输送至各工位,各工位单机运转完成相应工序。
33.本工装及系统省去了极耳的人工装卡工序,同时缩短各工位熔灼时间(采用新型定位方式,缩短定位时间),预计达到单人在51秒左右完成电芯短路测试、正负极预熔、极耳裁切、正负极熔灼及极耳整形工作。综合考虑人工的疲劳程度及意外因素,可实现单人1ppm的生产效率。
34.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座、肘夹及侧部限位机构,所述的工装座为一上端面中部设置电芯凹槽的结构,在电芯凹槽的两端设置有侧部限位机构,在电芯凹槽的一端设置有肘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装座采用绝缘脂制成,在电芯凹槽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块,在电芯凹槽的前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限位组件,在电芯凹槽的后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块;在所述安装块的外侧靠前的位置设有内螺纹通孔,在该内螺纹通孔内设有侧部限位机构;在安装块的上端面上设有安装孔,在安装孔上通过螺钉安装有肘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部限位机构由螺杆、轴承及平直限位板构成,在电芯凹槽内设置有平直限位板,在内螺纹通孔内螺纹穿装有螺杆,螺杆与平直限位板内嵌装的轴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组件由安装凸起、弹簧及l形限位板构成,在所述工装座的底部中间靠前的位置设有插槽,在插槽的后部工装座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安装凸起,所述l形限位板的水平部插装在插槽内,在l形限位板的水平部与安装凸起之间连接有弹簧,l形限位板的竖直部限位在电芯凹槽的前端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在所述两安装块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把手。6.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移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定位工装、滑轨、阻挡块及阻挡气缸,所述的滑轨在工作平台上前后相对设置,在所述定位工装的底部对应滑轨的位置设有滑槽,该定位工装通过滑槽在滑轨上滑动,在前端滑轨的前部定位工装的侧部通过阻挡气缸驱动连接有阻挡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移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验料传感器,在两滑轨之间阻挡块的右侧设置有验料传感器,该验料传感器与阻挡气缸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座、肘夹及侧部限位机构,所述的工装座为一上端面中部设置电芯凹槽的结构,在电芯凹槽的两端设置有侧部限位机构,在电芯凹槽的一端设置有肘夹。还涉及一种软包锂电池电芯移动限位系统,通过将该定位工装装配到滑轨上,转送时,只需人工顺着滑轨推动即可,每到一个工位由阻挡块进行限位,加工完以后,阻挡块下降,将工装推到下一工位,大大提高了转送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笑燕 佟万良 霍德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双一力(天津)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9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