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环形零件的连续模具。
背景技术:2.环形零件是汽车配件中常见的零件。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点,环形零件的加工效率比较低。目前在冷冲压生产这种环形零件过程中,主要采用单工序工程模来实现,实施工序多,所需人工多,机台多,生产效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希望在零部件的生产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基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环形零件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环形零件的连续模具,在一套模具上实现环形零件的冷冲压生产,大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生产环形零件的连续模具,所述连续模具包括九个依次设置的成型模:
6.第一序成型模,用于预成型产品凸凹造型,包括两组上下成型公和压料板,所述压料板设置在两组上成型公之间,用于把料带压在两个下成型公上成型凸凹包;
7.第二序成型模,用于压啮合位置披风,包括上成型公、下成型公及压料板;所述压料板设置在上成型公的上方,压料板下行时作用于上成型公,上成型公作用于下成型公;
8.第三序成型模,用于90
°
与45
°
折弯,包括上成型公、下成型公及压料板,所述上成型公上设置预弯角度,所述压料板设置在第三序下成型公上方;
9.第四序成型模,用于8
°
度与76
°
翻两头产品预折弯,包括两组上下成型公,两个上成型公的上方设置压料板,两个下成型公的外侧设置防侧块,上成型公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继续下行后再作用于成型公;
10.第五序成型模,用于45
°
折弯产品两头,包括两组上下成型公、两个燕尾滑块、两个燕尾驱动块、两个防侧块及压料板,所述压料板设置在两个下成型公的上方,压料板和下成型公之间设置燕尾滑块和燕尾驱动块,防侧块设置在两个下成型公的外侧,两个上成型公设置在燕尾滑块和防侧块的上方,燕尾滑块和防侧块之间设有供上成型公下行的通道,所述压料板下行将两个燕尾滑块和处在燕尾上的料带一起沿燕尾驱动块下压到底,所述上成型公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再作用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的下方设有回退机构,用于燕尾滑块的自动回退;
11.第六序成型模,用于预折弯45
°
,包括两组上下成型公,两个防侧块及压料板,两个下成型公的外侧设置上成型公,防侧块设置在两个下成型公的外侧,压料板设置在两个下成型公的上方,上成型公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再继续下行成型预折弯产品;
12.第七序成型模,用于是90
°
折弯,包括两个上成型公,一个活动成型公,两个防侧块
以及压料板,所述两个上成型公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两侧,防侧块设置在两个上成型公的两侧,压料板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上方,上成型公下行先接触防侧块,再将产品折弯成90
°
;
13.第八序成型模,用于侧整形环形零件,包括由第七序下行而来的活动成型公,活动成型公的两侧依次设置侧整形公、侧滑块及防侧块,还包括压料板和两个插刀驱动块,所述压料板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上方,所述插刀驱动块设置在侧滑块和防侧块之间,侧滑块和防侧块之间设有供驱动块下行的通道,所述插刀驱动块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再通过斜面驱动侧滑块以及锁付在上面的侧整形公将产品侧围整到位;
14.以及第九序成型模,用于环形零件啮合,包括由第八序下行而来的活动成型公,活动成型公的两侧依次设置侧整形公、侧滑块及防侧块,还包括插刀驱动块、压料板和下成型公,所述压料板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上方,所述下成型公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下方,所述侧滑块及防侧块之间设置供插刀驱动块下行的通道,所述插刀驱动块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再通过斜面驱动侧滑块以及锁付在上面的侧整形公,将产品侧推到位;所述下成型公上还设置冲头,所述冲头对着产品啮合位置,压料板下行将活动成型公下压到底后与冲头闭合。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序成型模,所述燕尾滑块的下方设有的回退机构为弹簧,所述燕尾滑块和弹簧之间设置顶针,所述弹簧通过顶针作用于燕尾滑块。
16.有益效果:
17.第一序成型模至第六序成型模实现了先预折外角度,再折外角度到位,后折中间使其闭合成环形零件;第七序成型模至第九序成型模,通过设置活动成型公,让环形零件环套着活动成型公送进,使连续模具生产成为可能。环形零件啮合过程中,用先压产品披风,方便零件啮合,再打凸点挤料后使环形零件形成稳定的环,确保环形零件尺寸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第一序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第二序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第三序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实施例第四序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实施例第五序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实施例第六序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实施例第七序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实施例第八序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实施例第九序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实施例利用连续模具生产的环形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实施例
30.一种生产环形零件的连续模具,包括9个成型模。
31.第一序成型模,用于预成型产品凸凹造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上成型公1-1、1-2,下成型公1-3、1-4,压料板1-5,料带送至下成型公1-3、1-4,压料板1-5下行把产品压在下成型公1-3、1-4上,上成型1-1、1-2公成型凸凹包。
32.第二序成型模,用于压啮合位置披风,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上成型公2-1,下成型公 2-2,料带送至下成型公2-2,压料板2-3下行,由上成型公2-1作用压出披风。
33.第三序成型模,用于90
°
与45
°
折弯,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上成型公3-1,下成型公3-2, 压料板3-3,料带送至下成型公3-2,压料板3-3下行把产品压在下成型公3-1上,上成型公 3-1预弯角度8度实现第一步折弯。
34.第四序成型模,用于8
°
度与76
°
翻两头产品预折弯,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上成型4-1、 4-2,下成型公4-3、4-4,防侧块4-5、4-6,压料板4-7,料带送至下成型公4-3、4-4,压料板下行将产品压在下成型公4-3、4-4,上成型公4-1、4-2下行先接触防侧块4-5、4-6,再继续下行成型预折弯两头产品。
35.第五序成型模,用于45
°
折弯两头产品,两头产品出现负角度,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上成型公5-1、5-2,燕尾滑块5-3、5-4,燕尾驱动块5-5、5-6,防侧块5-7、5-8,压料板5-9,料单送至该序燕尾上,压料板5-9下行将燕尾滑块5-3、5-4和处在燕尾上的料带一起沿燕尾驱动块5-5、5-6下压到底,上成型公5-1、5-2先接触防侧块5-7、5-8再作用燕尾滑块5-3、 5-4实现产品两头折弯成型,燕尾滑块5-3、5-4的下方装有顶针和弹簧,回退时弹簧对顶针施压,顶针作用于燕尾滑块5-3、5-4,从而将燕尾滑块5-3、5-4顶起,产品折弯后负角度随燕尾滑块5-3、5-4退出而避开产品。
36.第六序成型模,用于预折弯45
°
,如图6所示,主要包括上成型公6-1、6-2,下成型公6-3、6-4,防侧块6-5、6-6,压料板6-7。料带送至下成型公6-3、6-4上,压料板6-7下行将产品压在下成型公6-3、6-4,上成型公6-1、6-2下行先接触防侧块6-5、6-6,再继续下行成型预折弯产品。
37.第七序成型模,用于90
°
折弯,如图7所示,主要包括上成型公7-1、7-2,活动成型公 7-3,防侧块7-4、7-5,压料板7-6。料带送至活动成型公7-3,压料板7-6下行将产品压在成型公7-3,上,成型公7-1、7-2下行先接触防侧块7-4、7-5,再将产品折弯成90
°
,初步形成环形零件,初步形成的环形零件环套着活动成型公7-3。
38.第八序成型模,用于侧整形环形零件,如图8所示,主要包括侧整形公8-1、8-2,侧滑块8-3、8-4,防侧块8-5、8-6,插刀驱动块8-7、8-8,压料板8-9。初步形成的环形零件及环套着的活动成型公7-3前进至下一序,压料板8-9下行将产品压在活动成型公7-3上,插刀驱动块8-7、8-8下行先接触防侧块8-5,8-6靠住,再通过斜面驱动侧滑块8-3、8-4以及锁付在上面的侧整形公8-1、8-2,将产品侧围整到位。
39.第九序成型模,用于环形零件啮合的关键步骤,如图9所示,主要包括侧整形公9-1、9-2,侧滑块9-3、9-4,防侧块9-5、9-6,插刀驱动块9-7、9-8,压料板9-9,下成型公9-10,活动成型公7-3。经过第八工序的环形零件及环套着的活动成型公7-3前进至下一序,压料板9-9 下行将产品压在下活动成型公7-3上,插刀驱动块9-7、9-8下行先接触防侧块9-5,9-6靠住,再通过斜面驱动侧滑块9-3、9-4以及锁付在上面的侧整形公9-1、9-2,将产品侧推到位。下成型公9-10上还设置冲头9-11,冲头9-11对着产品啮合位置,压料板9-9下行将活动成型公 7-3下压到底后与冲头9-11闭合,打凸点,确保啮合挤料后不会使产品变形。成型后
的环形零件,如图10所示,锯齿啮合处压凸点挤料,使啮合更紧密、更牢固。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使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生产环形零件的连续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模具包括九个依次设置的成型模:第一序成型模,用于预成型产品凸凹造型,包括两组上下成型公和压料板,所述压料板设置在两组上成型公之间,用于把料带压在两个下成型公上成型凸凹包;第二序成型模,用于压啮合位置披风,包括上成型公、下成型公及压料板,所述压料板设置在上成型公的上方,压料板下行时作用于上成型公,上成型公作用于下成型公;第三序成型模,用于90
°
与45
°
折弯,包括上成型公、下成型公及压料板,所述上成型公上设置预弯角度,所述压料板设置在第三序下成型公上方;第四序成型模,用于8
°
度与76
°
翻两头产品预折弯,包括两组上下成型公,两个上成型公的上方设置压料板,两个下成型公的外侧设置防侧块,上成型公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继续下行后再作用于下成型公;第五序成型模,用于45
°
折弯产品两头,包括两组上下成型公、两个燕尾滑块、两个燕尾驱动块、两个防侧块及压料板,所述压料板设置在两个下成型公的上方,压料板和下成型公之间设置燕尾滑块和燕尾驱动块,防侧块设置在两个下成型公的外侧,两个上成型公设置在燕尾滑块和防侧块的上方,燕尾滑块和防侧块之间设有供上成型公下行的通道,所述压料板下行将两个燕尾滑块和处在燕尾上的料带一起沿燕尾驱动块下压到底,所述上成型公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再作用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的下方设有回退机构,用于燕尾滑块的自动回退;第六序成型模,用于预折弯45
°
,包括两组上下成型公,两个防侧块及压料板,两个下成型公的外侧设置上成型公,防侧块设置在两个下成型公的外侧,压料板设置在两个下成型公的上方,上成型公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再继续下行作用于产品;第七序成型模,用于是90
°
折弯,初步形成环形零件,包括两个上成型公,一个活动成型公,两个防侧块以及压料板,所述两个上成型公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两侧,防侧块设置在两个上成型公的两侧,压料板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上方,上成型公下行先接触防侧块,再作用于下成型公;第八序成型模,用于侧整形环形零件,包括由第七序下行而来的活动成型公,活动成型公的两侧依次设置侧整形公、侧滑块及防侧块,还包括压料板和两个插刀驱动块,所述压料板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上方,所述插刀驱动块设置在侧滑块和防侧块之间,侧滑块和防侧块之间设有供驱动块下行的通道,所述插刀驱动块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再通过斜面驱动侧滑块以及锁付在上面的侧整形公;以及第九序成型模,用于环形零件啮合,包括由第八序下行而来的活动成型公,活动成型公的两侧依次设置侧整形公、侧滑块及防侧块,还包括插刀驱动块、压料板和下成型公,所述压料板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上方,所述下成型公设置在活动成型公的下方,所述侧滑块及防侧块之间设置供插刀驱动块下行的通道,所述插刀驱动块下行时先接触防侧块,再通过斜面驱动侧滑块以及锁付在上面的侧整形公,将产品侧推到位;所述下成型公上还设置冲头,所述冲头对着产品啮合位置,压料板下行将活动成型公下压到底后与冲头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序成型模,所述燕尾滑块的下方设有的回退机构为弹簧,所述燕尾滑块和弹簧之间设置顶针,所述弹簧通过顶针作用于燕尾滑块。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模具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环形零件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环形零件的连续模具。所述连续模具包括九个依次设置的成型模:第一序成型模,用于预成型产品凸凹造型,第二序成型模,用于压啮合位置披风,第三序成型模,用于90
技术研发人员:钱斌 苏晓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应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8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