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甲醛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04  114



1.本发明涉及除甲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除甲醛装置。


背景技术:

2.甲醛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甲醛通常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无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易溶于水和乙醚,水溶液浓度最高可达55%,能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按任意比例混溶,不溶于石油醚。液体在较冷时久贮易混浊,在低温时则形成三聚甲醛沉淀。蒸发时有一部分甲醛逸出,但多数变成三聚甲醛。
3.中国专利cn112023684a公开了一种除甲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除甲醛装置包括一级除甲醛室,所述一级除甲醛室的顶部设有抽风机,所述一级除甲醛室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抽风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气口相连,所述一级除甲醛室的内部设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上安装有过滤板,所述一级除甲醛室的右侧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本发明通过一级除甲醛室、二级除甲醛室和三级除甲醛室的设置,对甲醛进行逐步的去除,使除甲醛的效果更佳,效率更高,通过卡槽和卡块的设置使载物板不仅能在一级除甲醛室内固定,还能从其中取出,便于更换过滤板内的活性炭,将吸收了甲醛及杂质的活性炭换成新的活性炭,实现了除甲醛过滤板的可拆卸和可清洗性。
4.所述一种除甲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活性炭吸附甲醛实际应该中效率较低,无实际实用意义,而二级甲醛室与三级甲醛室中带甲醛空气与处理药剂通过简单通入方式混合,混合不均匀且处理效果不好。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除甲醛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甲醛装置,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一种除甲醛装置中,活性炭吸附甲醛实际应该中效率较低,无实际实用意义,而二级甲醛室与三级甲醛室中带甲醛空气与处理药剂通过简单通入方式混合,混合不均匀且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除甲醛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处理组件和驱动组件,处理组件包括储液壳和设置于储液壳外侧的出液单元,储液壳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壁的一侧,壳体对应储液壳顶部位置连通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驱动组件驱动出液单元绕着储液壳转动,出液单元转动至储液壳顶部时,在重力作用下经出液单元内喷射出的处理药剂与经进气口流入的带甲醛气体在储液壳顶部混合。
8.进气口连通外部进气装置,进气口可以设置为圆弧形,且位于出液单元与储液壳之间,出气口连通外部排气装置。
9.处理药剂可以设置为光解酶+生物酶处理甲醛药剂,该药剂已用于时机生产中,在此不做赘述。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出液单元绕着储液壳低速转动,出液单元转动至储液壳顶部时,在重力作用下喷射出出液单元内的处理药剂,经进气口流入的带甲
醛气体在储液壳顶部实现与处理药剂的均匀混合后,经出气口排出,带甲醛气体通过进气口流入后,在储液壳顶部与出液单元内的处理药剂形成对流,使得处理药剂能够充分与带甲醛气体充分均匀混合,甲醛去除率较高。
11.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壳远离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隔板,储液壳包括半圆壳和椭圆壳,半圆壳和椭圆壳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阻挡处理药剂流出的限位板,半圆壳、椭圆壳和限位板之间形成储液腔,限位板远离壳体中心的一端伸出储液腔并延伸至与阻隔板的侧面平齐,半圆壳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流入处理药剂的进液口,且储液腔与进液口连通,半圆壳对应进液口的两侧沿半圆壳均匀分布有回流孔,回流孔用于充分混合后的处理药剂流入储液腔中,椭圆壳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流出处理药剂的出液口,且出液口与储液腔连通,壳体开设进气口的一侧开设有用更换处理药剂的补液口,储液壳内设置有控制出液口、进液口和回流孔开闭的控制组件。
12.阻隔板截面和半圆壳截面均设置为圆形,且阻隔板截面圆半径大于半圆壳截面圆半径,椭圆壳的截面设置为椭圆的一半,且椭圆壳的截面椭圆的较大半径小于半圆壳截面圆半径。
13.补液口可以通过管道连通外部,方便排出储液腔内无法达到处理效果的处理药剂;同时方便补入新的处理药剂,方便装置循环使用。
14.限位板与进气口的两侧对应设置,使得进气口进入的带甲醛气体进入出液单元与储液腔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阻隔板和限位板,使得壳体、阻隔板、半圆壳、椭圆壳和限位板之间形成密闭储液腔,通过设置的半圆壳,使得在储液壳顶部与带甲醛气体的均匀混合后的处理药剂能够最大范围的通过回流孔和进液口流入储液腔内;通过设置的椭圆壳,使得储液腔内的处理药剂最大程度的集中在椭圆壳底部,可以增大从出液口流出处理药剂的速度。
1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内远离储液壳的一侧,且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远离减速电机的一端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传动架,传动架设置为圆形,出液单元与传动轴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进而通过传动架带动出液单元转动。
18.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单元包括转动筒,转动筒内开设有容液腔,转动筒沿传动架周向均匀分布且转动筒靠近阻隔板的一侧与传动架固定连接,转动筒靠近储液壳的一侧开设有u形凹槽,u形凹槽与容液腔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架带动转动筒绕着储液壳低速转动,当某一个转动筒转动至出液口下方时,另一个转动筒正好转动至进液口上方,此时出液口、进液口和回流孔刚好打开,使得储液腔内的处理药剂通过u形凹槽流入转动筒内的容液腔内,此时储液腔上方的转动筒内的处理药剂充分混合后经进液口和回流孔流入储液腔内,实现储液腔内处理药剂自循环处理带甲醛气体,通过设置的v形凹槽,使得转动筒转动过程中容液腔内的处理药剂最少的流出至集液槽内。
2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架、控制杆、密封片、调节杆和阻挡片,控制架固定安装于壳体内靠近储液壳的侧壁,控制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滑动槽和滑槽,控制
杆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通过滑动槽滑动设置于控制架内,密封片靠近中心的一侧通过滑槽滑动设置于控制架内,控制杆远离储液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应半圆壳设置的调节杆,调节杆远离储液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应椭圆壳设置的阻挡片。
21.密封片截面可以设置为半圆形,且圆半径略小于半圆壳圆半径,使得控制杆靠近密封片的一端滑动至与控制架顶部的滑动槽相贴时,密封片远离储液壳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回流孔与进液口关闭。
22.阻挡片截面长与宽应略大于出液口的截面的长与宽,使得调节杆靠近阻挡片的一端滑动至控制架底部的滑槽相贴时,阻挡片远离储液壳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靠近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出液口关闭。
23.控制杆与调节杆始终保持同步向储液壳中心靠近或者远离方向运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杆靠近密封片的一端滑动至与控制架顶部的滑动槽相贴时,密封片远离储液壳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回流孔与进液口关闭,此时,调节杆靠近阻挡片的一端滑动至控制架底部的滑槽相贴时,阻挡片远离储液壳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靠近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出液口关闭。
2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滑动板,滑动板截面设置为等腰三角形和梯形组合,且滑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控制杆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和调节杆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相抵,且滑动板靠近阻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阻隔板对应滑杆固定安装有滑动壳,滑杆滑动设置于滑动壳内,且滑动壳内远离控制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滑动壳的一端与滑杆固定连接。
26.控制杆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端设置有倾斜凸起,倾斜凸起能与滑动板顶部的斜面相抵,调节杆靠近储液壳中的一端设置有斜凸起,斜凸起能与滑动板底部的斜面相抵。
27.在滑动壳的作用下,使得常规下,滑杆带动滑动板处于滑动壳内的左极限位置,
28.滑动壳处于左极限位置时,倾斜凸起和斜凸起分别与滑动板顶部的斜面和底部的斜面相抵。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滑动壳,使得常规下,滑杆带动滑动板处于滑动壳内的左极限位置,此时倾斜凸起和斜凸起分别与滑动板顶部的斜面和底部的斜面相抵,使得控制杆靠近密封片的一端滑动至与控制架顶部的滑动槽相贴,调节杆靠近阻挡片的一端滑动至控制架底部的滑槽相贴;进一步使得,使得回流孔、出液口与进液口关闭,实现储液腔内的处理药剂密封,防止处理药剂泄露。
3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片远离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控制板远离密封片的一端伸出储液腔并且滑动连接在进液口内。
31.所述控制板远离密封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圆柱。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控制板,使得某一个转动筒正好转动至进液口侧上方时,控制板远离调节杆的一端与转动筒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相抵,并且带动控制板向靠近储液壳的方向滑动,使得控制板带动密封片,进而带动控制杆向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位置滑动,进一步使得滑动板向靠近弹簧的方向滑动,进一步通过滑杆带动弹簧压缩,使得密封片远离储液壳中心的一侧与半圆壳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脱离贴合,此时进液口和回流孔打开,当该转动筒转动至进液口正上方时,控制板滑动至u形凹槽正下方并且在转动筒内处理药剂的作用下继续向靠近储液壳中心的方向运动,当该转动筒继续转动时,转
动筒内处理药剂在转动筒与储液壳之间与带甲醛气体混合均匀后均通过回流孔和进液口流动至输液腔,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滑动板向远离弹簧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控制杆向远离储液壳中心的方向沿着控制架滑动,进而带动密封片复位,关闭进液口和回流孔,进而带动控制板复位。
33.进一步地,所述阻挡片远离调节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板,且调节板远离阻挡片的一端滑动设置于进液口内。
34.所述调节板远离阻挡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圆柱。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调节板,使得某一个转动筒正好转动至出液口侧下方时,调节板远离阻挡片的一端与转动筒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相抵,并且带动调节板向靠近储液壳的方向滑动,使得调节板带动阻挡片,进而带动调节杆向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位置滑动,进一步使得滑动板向靠近弹簧的方向滑动,进一步通过滑杆带动弹簧压缩,使得阻挡片远离储液壳中心的一侧与半圆壳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脱离贴合,此时出液口打开,当该转动筒转动至出液口正下方时,调节板滑动至u形凹槽正上方并且在转动筒内处理药剂的作用下向远离储液壳中心的方向运动,当该转动筒继续转动时,此时转动筒内充满处理药剂后,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和处理药剂的作用下,滑动板向远离弹簧方向滑动,进而带动调节杆向远离储液壳中心的方向沿着控制架滑动,进而带动阻挡片复位,关闭出液口,进而带动调节板复位,通过设置的一号圆柱,减小调节板与转动筒接触位置的摩擦。
3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远离密封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圆柱,所述调节板远离阻挡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圆柱。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一号圆柱,减小控制板与转动筒接触位置的摩擦,通过设置的二号圆柱,减小调节板与转动筒接触位置的摩擦。
38.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壳内远离壳体的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动叶轮,传动轴远离减速电机的一端伸入储液壳内且固定连接有转动叶轮。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叶轮对储液壳内的处理药剂进行混合均匀,使得处理药剂内的有效成分均匀分布。
40.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装置,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出液单元绕着储液壳低速转动,出液单元转动至储液壳顶部时,在重力作用下喷射出出液单元内的处理药剂,经进气口流入的带甲醛气体在储液壳顶部实现与处理药剂的均匀混合后,经出气口排出,带甲醛气体通过进气口流入后,在储液壳顶部与出液单元内的处理药剂形成对流,使得处理药剂能够充分与带甲醛气体充分均匀混合,通过转动设置的出液单元,使得能够对带甲醛气体进行连续处理,甲醛去除率较高。
附图说明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42.图1是本发明壳体内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43.图2是本发明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44.图3是本发明转动筒与传动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45.图4是本发明储液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46.图5是本发明控制板和滑动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47.图6是本发明壳体内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48.图7是本发明壳体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9.图8是本发明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50.图9是本发明转动叶轮结构示意图;
51.图10是本发明壳体与进气口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1是本发明后视结构示意图。
53.图中:11、壳体;12、储液壳;21、阻隔板;22、半圆壳;23、椭圆壳;24、限位板;31、减速电机;32、传动轴;33、传动架;41、转动筒;51、控制架;52、控制杆;53、密封片;54、调节杆;55、阻挡片;56、滑动板;57、滑杆;58、滑动壳;59、弹簧;61、控制板;62、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54.实施例一
55.请参阅图1、图10和图10,除甲醛装置,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在壳体11内部的处理组件和驱动组件,处理组件包括储液壳12和设置于储液壳12外侧的出液单元,储液壳12固定安装于壳体11内壁的一侧,壳体11对应储液壳12顶部位置连通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驱动组件驱动出液单元绕着储液壳12低速转动,出液单元转动至储液壳12顶部时,在重力作用下喷射出出液单元内的处理药剂,经进气口流入的带甲醛气体在储液壳12顶部实现与处理药剂的均匀混合后,经出气口排出。
56.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气口连通外部进气装置,进气口可以设置为圆弧形,且位于出液单元与储液壳12之间,出气口连通外部排气装置。
5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处理药剂可以设置为光解酶+生物酶处理甲醛药剂,该药剂已用于时机生产中,在此不做赘述。
58.使用时,驱动组件驱动出液单元绕着储液壳12低速转动,出液单元转动至储液壳12顶部时,在重力作用下喷射出出液单元内的处理药剂,经进气口流入的带甲醛气体在储液壳12顶部实现与处理药剂的均匀混合后,经出气口排出,带甲醛气体通过进气口流入后,在储液壳12顶部与出液单元内的处理药剂形成对流,使得处理药剂能够充分与带甲醛气体充分均匀混合,通过转动设置的出液单元,使得能够对带甲醛气体进行连续处理,甲醛去除率较高。
59.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壳体11可以设置为长方体或者其他适宜具体工作场合的形状。
60.实施例二
61.请参阅图1和图1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储液壳12远离壳体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隔板21,储液壳12由半圆壳22和椭圆壳23组合,半圆壳22和椭圆壳23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阻挡处理药剂流出的限位板24,半圆壳22、椭圆壳23和限位板24之间形成储液腔,限位板24远离壳体11中心的一端伸出储液腔并延伸至与阻隔板21的侧面平齐,半圆壳2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流入处理药剂的进液口,且储液腔与进液口连通,半圆壳22对应进液口的两侧沿半圆壳22均匀分布有回流孔,回流孔用于充分混合的处理药剂流入储液腔中,椭圆壳23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流出处理药剂的出液口,且出液口与储液腔连通,壳体11开设进气口的一侧开设有用更换处理药剂的补液口,储液壳12内设置有控制出液口、进液口和回流孔
开闭的控制组件。
6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阻隔板21截面和半圆壳22截面均设置为圆形,且阻隔板21截面圆半径大于半圆壳22截面圆半径,椭圆壳23的截面设置为椭圆的一半,且椭圆壳23的截面椭圆的较大半径小于半圆壳22截面圆半径。
6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补液口可以通过管道连通外部,方便排出储液腔内无法达到处理效果的处理药剂;同时方便补入新的处理药剂,方便装置循环使用。
6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板24与进气口的两侧对应设置,使得进气口进入的带甲醛气体进入出液单元与储液腔之间。
65.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阻隔板21和限位板24,使得壳体11、阻隔板21、半圆壳22、椭圆壳23和限位板24之间形成密闭储液腔,通过设置的半圆壳22,使得在储液壳12顶部与带甲醛气体的均匀混合后的处理药剂能够最大范围的通过回流孔和进液口流入储液腔内;通过设置的椭圆壳23,使得储液腔内的处理药剂最大程度的集中在椭圆壳23底部,可以增大从出液口流出处理药剂的速度。
6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壳体11底部设置有集液槽,集液槽与储液壳12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可使得转动过程中极少流入壳体11内的处理药剂通过连接管回流至储液腔内,集液槽与连接管为常规技术方案,因此在图中未示出;通过集液槽与连接管,使得转动筒41转动过程中洒出的处理药剂能够回流至储液腔内,保证装置内处理药剂的使用效率。
67.实施例三
68.请参阅图1和图10,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31,减速电机31固定安装于壳体11内远离储液壳12的一侧,且减速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32,传动轴32远离减速电机31的一端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传动架33,传动架33设置为圆形且出液单元与传动固定连接。
69.使用时,减速电机31驱动传动轴32转动,进而通过传动架33带动出液单元转动。
70.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减速电机31可以设置为普通电机,然后通过齿轮传动方式降低传动架33的转动速度,齿轮传动减速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71.实施例四
72.请参阅图1和图10,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出液单元包括转动筒41,转动筒41内开设有容液腔,转动筒41沿传动架33周向均匀分布且转动筒41靠近阻隔板21的一侧与传动架33固定连接,转动筒41靠近储液壳12的一侧开设有u形凹槽,u形凹槽与容液腔连通。
7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使用时,u形凹槽可以设置为v形凹槽,使得容液腔内容积较大。
74.使用时,通过传动架33带动转动筒41绕着储液壳12低速转动,当某一个转动筒41转动至出液口下方时,另一个转动筒41正好转动至进液口上方,此时出液口、进液口和回流孔刚好打开,使得储液腔内的处理药剂通过u形凹槽流入转动筒41内的容液腔内,此时储液腔上方的转动筒41内的处理药剂充分混合后经进液口和回流孔流入储液腔内,实现储液腔内处理药剂自循环处理带甲醛气体,通过设置的v形凹槽,使得转动筒41转动过程中容液腔内的处理药剂最少的流出至集液槽内。
75.实施例五
76.请参阅图1和图10,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架51、控制杆52、
密封片53、调节杆54和阻挡片55,控制架51固定安装于壳体11内靠近储液壳12的侧壁,控制架5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滑动槽和滑槽,控制杆52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通过滑动槽滑动设置于控制架51内,密封片53靠近中心的一侧通过滑槽滑动设置于控制架51内,控制杆52远离储液壳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应半圆壳22设置的调节杆54,调节杆54远离储液壳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应椭圆壳23设置的阻挡片55。
7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密封片53截面可以设置为半圆形,且圆半径略小于半圆壳22圆半径,使得控制杆52靠近密封片53的一端滑动至与控制架51顶部的滑动槽相贴时,密封片53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22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回流孔与进液口关闭。
7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阻挡片55截面长与宽应略大于出液口的截面的长与宽,使得调节杆54靠近阻挡片55的一端滑动至控制架51底部的滑槽相贴时,阻挡片55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22靠近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出液口关闭。
7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控制杆52与调节杆54始终保持同步向储液壳12中心靠近或者远离方向运动。
80.使用时,控制杆52靠近密封片53的一端滑动至与控制架51顶部的滑动槽相贴时,密封片53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22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回流孔与进液口关闭,此时,调节杆54靠近阻挡片55的一端滑动至控制架51底部的滑槽相贴时,阻挡片55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22靠近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出液口关闭。
81.实施例六
82.请参阅图1和图10,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滑动板56,滑动板56截面设置为等腰三角形和梯形组合,且滑动板5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控制杆52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和调节杆54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相抵,且滑动板56靠近阻隔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57,阻隔板21对应滑杆57固定安装有滑动壳58,滑杆57滑动设置于滑动壳58内,且滑动壳58内远离控制架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59,弹簧59的另一端与滑杆57固定连接。
8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控制杆52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端设置有倾斜凸起,倾斜凸起能与滑动板56顶部的斜面相抵,调节杆54靠近储液壳12中的一端设置有斜凸起,斜凸起能与滑动板56底部的斜面相抵。
8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滑动壳58的作用下,使得常规下,滑杆57带动滑动板56处于滑动壳58内的左极限位置,
8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滑动壳58处于左极限位置时,倾斜凸起和斜凸起分别与滑动板56顶部的斜面和底部的斜面相抵。
86.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滑动壳58,使得常规下,滑杆57带动滑动板56处于滑动壳58内的左极限位置,此时倾斜凸起和斜凸起分别与滑动板56顶部的斜面和底部的斜面相抵,使得控制杆52靠近密封片53的一端滑动至与控制架51顶部的滑动槽相贴,调节杆54靠近阻挡片55的一端滑动至控制架51底部的滑槽相贴;进一步使得,使得回流孔、出液口与进液口关闭,实现储液腔内的处理药剂密封,防止处理药剂泄露。
87.实施例七
88.请参阅图1和图10,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所述密封片53远离调节杆54的一端固定
连接有控制板61,控制板61远离密封片53的一端伸出储液腔并且在进液口内滑动。
8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控制板61远离密封片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圆柱。
90.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控制板61,使得某一个转动筒41正好转动至进液口侧上方时,控制板61远离调节杆54的一端与转动筒41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相抵,并且带动控制板61向靠近储液壳12的方向滑动,使得控制板61带动密封片53,进而带动控制杆52向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位置滑动,进一步使得滑动板56向靠近弹簧59的方向滑动,进一步通过滑杆57带动弹簧59压缩,使得密封片53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与半圆壳22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脱离贴合,此时进液口和回流孔打开,当该转动筒41转动至进液口正上方时,控制板61滑动至u形凹槽正下方并且在转动筒41内处理药剂的作用下继续向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方向运动,当该转动筒41继续转动时,转动筒41内处理药剂在转动筒41与储液壳12之间与带甲醛气体混合均匀后均通过回流孔和进液口流动至输液腔,在弹簧59的回复力作用下,滑动板56向远离弹簧59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控制杆52向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方向沿着控制架51滑动,进而带动密封片53复位,关闭进液口和回流孔,进而带动控制板61复位。
91.实施例八
92.请参阅图1和图10,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所述阻挡片55远离调节杆5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板62,且调节板62远离阻挡片55的一端滑动设置于进液口内。
9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调节板62远离阻挡片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圆柱。
94.使用时,通过设置的调节板62,使得某一个转动筒41正好转动至出液口侧下方时,调节板62远离阻挡片55的一端与转动筒41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相抵,并且带动调节板62向靠近储液壳12的方向滑动,使得调节板62带动阻挡片55,进而带动调节杆54向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位置滑动,进一步使得滑动板56向靠近弹簧59的方向滑动,进一步通过滑杆57带动弹簧59压缩,使得阻挡片55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与半圆壳22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脱离贴合,此时出液口打开,当该转动筒41转动至出液口正下方时,调节板62滑动至u形凹槽正上方并且在转动筒41内处理药剂的作用下向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方向运动,当该转动筒41继续转动时,此时转动筒41内充满处理药剂后,在弹簧59的回复力作用和处理药剂的作用下,滑动板56向远离弹簧59方向滑动,进而带动调节杆54向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方向沿着控制架51滑动,进而带动阻挡片55复位,关闭出液口,进而带动调节板62复位,通过设置的一号圆柱,减小调节板62与转动筒41接触位置的摩擦。
95.实施例九
96.请参阅图1和图10,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板61远离密封片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圆柱,所述调节板62远离阻挡片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圆柱。
97.使用时,通过设置的一号圆柱,减小控制板61与转动筒41接触位置的摩擦,通过设置的二号圆柱,减小调节板62与转动筒41接触位置的摩擦。
98.实施例十
99.请参阅图1和图10,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所述储液壳12内远离壳体11的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动叶轮,储液壳12对应传动轴32位置开设有有转动通孔,传动轴32远离减速电机31的一端通过转动通孔伸入储液壳12内且固定连接转动叶轮。
100.使用时,通过转动叶轮对储液壳12内的处理药剂进行混合均匀,使得处理药剂内的有效成分均匀分布。
101.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转动筒41内装有三分之二处理药剂后即可关闭储液腔,转动筒41内装满处理药剂容易在转动过程中从u形槽内洒出,无法保留至转动筒41内,造成处理效果较低。
102.工作原理:通过设置的滑动壳58,使得不工作状下,滑杆57带动滑动板56处于滑动壳58内的左极限位置,此时控制杆52上设置的倾斜凸起和调节杆54上设置的斜凸起分别与滑动板56顶部的斜面和底部的斜面相抵,控制杆52靠近密封片53的一端滑动至与控制架51顶部的滑动槽相贴,调节杆54靠近阻挡片55的一端滑动至控制架51底部的滑槽相贴,此时阻挡片55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22靠近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出液口关闭,密封片53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侧面与半圆壳22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侧面相贴,使得回流孔与进液口关闭,此时储液腔内保持密封。装置工作时,减速电机31驱动传动轴32转动,进而通过传动架33带动转动筒41低速转动,使得某一个转动筒41正好转动至进液口侧上方时,对应的一个转动筒41正好转动至出液口侧下方时,调节板62远离阻挡片55的一端与底部转动筒41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相抵,并且带动调节板62向靠近储液壳12的方向滑动,使得调节板62带动阻挡片55,进而带动调节杆54向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位置滑动,使得控制板61远离调节杆54的一端与顶部转动筒41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相抵,并且带动控制板61向靠近储液壳12的方向滑动,使得控制板61带动密封片53,进而带动控制杆52向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位置滑动,进一步使得滑动板56向靠近弹簧59的方向滑动,进一步通过滑杆57带动弹簧59压缩,使得阻挡片55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与半圆壳22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一侧脱离贴合,此时出液口、进液口和回流孔打开;此时经进气口流入的带甲醛气体在转动筒41与储液壳12之间实现与处理药剂发生对流,形成均匀混合。
103.当顶部转动筒41转动至进液口正上方时,控制板61滑动至u形凹槽正下方并且在转动筒41内处理药剂的作用下继续向靠近储液壳12中心的方向运动,此时底部转动筒41转动至出液口正下方,使得调节板62滑动至u形凹槽正上方并且在转动筒41内处理药剂的作用下向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方向运动;当该顶部转动筒41继续转动时,转动筒41内处理药剂在转动筒41与储液壳12之间与带甲醛气体混合均匀后均通过回流孔和进液口流动至输液腔后,在弹簧59的回复力作用下,滑动板56向远离弹簧59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控制杆52向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方向沿着控制架51滑动,进而带动密封片53复位,关闭进液口和回流孔,进而带动控制板61复位,进而带动调节杆54向远离储液壳12中心的方向沿着控制架51滑动,进而带动阻挡片55复位,关闭出液口,进而带动调节板62复位,直至下一组转动筒41与对应的控制板61和调节板62相抵。通过设置的环形均匀分布的转动筒41,实现对带甲醛气体的连续处理,通过转动筒41与控制组件的配合实现储液腔根据转动筒41的位置自动控制间歇开闭,进而实现装置处理药剂的自循环,实现处理药剂对带甲醛气体处理重复使用;且结构简单,无需人工操作。

技术特征:
1.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处理组件和驱动组件,处理组件包括储液壳和设置于储液壳外侧的出液单元,储液壳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壁的一侧,壳体对应储液壳顶部位置连通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驱动组件驱动出液单元绕着储液壳转动,出液单元转动至储液壳顶部时,在重力作用经出液单元内喷射出的处理药剂与经进气口流入的带甲醛气体在储液壳顶部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壳远离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隔板,储液壳包括半圆壳和椭圆壳,半圆壳和椭圆壳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阻挡处理药剂流出的限位板,半圆壳、椭圆壳和限位板之间形成储液腔,限位板远离壳体中心的一端伸出储液腔并延伸至与阻隔板的侧面平齐,半圆壳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流入处理药剂的进液口,且储液腔与进液口连通,半圆壳对应进液口的两侧沿半圆壳均匀分布有回流孔,椭圆壳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流出处理药剂的出液口,且出液口与储液腔连通,壳体开设进气口的一侧开设有用更换处理药剂的补液口,储液壳内设置有控制出液口、进液口和回流孔开闭的控制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内远离储液壳的一侧,且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远离减速电机的一端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传动架,传动架设置为圆形,出液单元与传动轴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单元包括转动筒,转动筒内开设有容液腔,转动筒沿传动架周向均匀分布且转动筒靠近阻隔板的一侧与传动架固定连接,转动筒靠近储液壳的一侧开设有u形凹槽,u形凹槽与容液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架、控制杆、密封片、调节杆和阻挡片,控制架固定安装于壳体内靠近储液壳的侧壁,控制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滑动槽和滑槽,控制杆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通过滑动槽滑动设置于控制架内,密封片靠近中心的一侧通过滑槽滑动设置于控制架内,控制杆远离储液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应半圆壳设置的调节杆,调节杆远离储液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应椭圆壳设置的阻挡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滑动板,滑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控制杆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和调节杆靠近储液壳中心的一侧相抵,且滑动板靠近阻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阻隔板对应滑杆固定安装有滑动壳,滑杆滑动设置于滑动壳内,且滑动壳内远离控制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滑动壳与滑杆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片远离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控制板远离密封片的一端伸出储液腔并且滑动连接在进液口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片远离调节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板,且调节板远离阻挡片的一端滑动设置于进液口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远离密封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圆柱,所述调节板远离阻挡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圆柱。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甲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壳内远离壳体的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动叶轮,传动轴远离减速电机的一端伸入储液壳内且固定连接转动叶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除甲醛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处理组件和驱动组件,处理组件包括储液壳和设置于储液壳外侧的出液单元,储液壳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壁的一侧,壳体对应储液壳顶部位置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驱动组件驱动出液单元绕着储液壳低速转动,出液单元转动至储液壳顶部时,在重力作用下喷射出出液单元内的处理药剂,经进气口流入的带甲醛气体在储液壳顶部实现与处理药剂的均匀混合后,经出气口排出,带甲醛气体通过进气口流入后,在储液壳顶部与出液单元内的处理药剂形成对流,使得处理药剂能够充分与带甲醛气体充分均匀混合,通过转动设置的出液单元,使得能够对带甲醛气体进行连续处理,甲醛去除率较高。甲醛去除率较高。甲醛去除率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石锋 张照荣 李远兵 肖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树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9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