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令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2.imsip(multimedia subsystem)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但是,全球ims网络多数处于初级阶段,应用方式也处于业界探讨当中。
3.现有技术中,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在使用时,其数据连接口处容易出现大量热量,而现有的监测装置不具备散热功能,从而在天气较热的时间段使用时,数据线的连接处容易由于高温,使得连接口出现损坏,从而使得现有的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的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在使用时,其数据连接口处容易出现大量热量,而现有的监测装置不具备散热功能,从而在天气较热的时间段使用时,数据线的连接处容易由于高温,使得连接口出现损坏,从而使得现有的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的实用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包括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检测设备本体,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后侧设置有散热防护结构,所述散热防护结构包括通气内腔,所述通气内腔开设在检测设备本体的后侧,所述通气内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的内部开设有电源连接口与数据连接口,所述通气内腔的上下端中部分别开设有风机卡槽与进气底槽,所述风机卡槽的内部卡接固定有散热风机。
6.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风机防护罩,所述风机防护罩位于散热风机的上方,所述进气底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滤网。
7.优选的,所述通气内腔一侧的中部下端固定连接有金属限位板,所述金属限位板的上端开设有卡接端槽,所述卡接端槽内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护膜,所述橡胶防护膜的一端与连接凸台的侧面贴合。
8.优选的,所述通气内腔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为空心式设计。
9.优选的,所述挤压气囊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底膜,所述弹性底膜的内部设置有磁流液。
10.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下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下端开设有卡接底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通气内腔的开设,将电源连接口与数据连接口均设置在通气内腔的内部,通过散热风机带动气流流动,且通过通气内腔,使得数据连接口上下端与通气内腔之间的距离较短,从而便于热量的散热,配合气流的流动,可使得电源连接口与数据连接口上的热量随着气流流出,以对电源连接口和数据连接口进行散热,防止热量堆积。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金属限位板与弹性底膜的设置,用于在将电源连接口与数据连接口连接后,通过磁流液对金属限位板的磁力,配合弹性底膜的弹性,可使得弹性底膜吸附在金属限位板与电源连接口、数据连接口内的连接线上,从而对连接处进行保护密封,防止连接处受到碰撞,使得电源连接口、数据连接口出现损坏,使得检测设备本体无法继续使用,通过卡接底槽的设置,用于在将检测设备本体放置时,将支撑底板的下端与放置处进行卡接,从而对检测设备本体进行限位,以增加检测设备本体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通过卡接底槽的开设,使得卡接底槽的棱角处与放置面可进行刮蹭,使得检测设备本体难以滑动,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中挤压气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
19.1、检测结构;11、检测设备本体;12、支撑底板;13、卡接底槽;14、电源连接口;15、数据连接口;
20.2、散热防护结构;21、挤压气囊;22、金属限位板;23、橡胶防护膜;24、风机防护罩;25、散热风机;26、风机卡槽;27、进气底槽;28、通气内腔;29、连接凸台;210、卡接端槽;211、防护滤网;212、弹性底膜;213、磁流液。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包括检测结构1,检测结构1包括检测设备本体11,检测设备本体11的后侧设置有散热防护结构2,散热防护结构2包括通气内腔28,通气内腔28开设在检测设备本体11的后侧,通气内腔2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凸台29,连接凸台29的内部开设有电源连接口14与数据连接口15,通气内腔28的上下端中部分别开设有风机卡槽26与进气底槽27,风机卡槽26的内部卡接固定有散热风机25。
24.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散热防护结构2的具体设置和作用,通过通气内腔28的开设,将
电源连接口14与数据连接口15均设置在通气内腔28的内部,通过散热风机25带动气流流动,且通过通气内腔28,使得数据连接口15上下端与通气内腔28之间的距离较短,从而便于热量的散热,配合气流的流动,可使得电源连接口14与数据连接口15上的热量随着气流流出,以对电源连接口14和数据连接口15进行散热,防止热量堆积。
25.如图1-4所示,检测设备本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风机防护罩24,风机防护罩24位于散热风机25的上方,进气底槽2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滤网211,通气内腔28一侧的中部下端固定连接有金属限位板22,金属限位板22的上端开设有卡接端槽210,卡接端槽210内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护膜23,橡胶防护膜23的一端与连接凸台29的侧面贴合,通气内腔28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21,挤压气囊21为空心式设计,挤压气囊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底膜212,弹性底膜212的内部设置有磁流液213,检测设备本体11下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12,支撑底板12的下端开设有卡接底槽13。
26.其整个检测结构1与散热防护结构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金属限位板22与弹性底膜212的设置,用于在将电源连接口14与数据连接口15连接后,通过磁流液213对金属限位板22的磁力,配合弹性底膜212的弹性,可使得弹性底膜212吸附在金属限位板22与电源连接口14、数据连接口15内的连接线上,从而对连接处进行保护密封,防止连接处受到碰撞,使得电源连接口14、数据连接口15出现损坏,使得检测设备本体11无法继续使用,通过卡接底槽13的设置,用于在将检测设备本体11放置时,将支撑底板12的下端与放置处进行卡接,从而对检测设备本体11进行限位,以增加检测设备本体11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通过卡接底槽13的开设,使得卡接底槽13的棱角处与放置面可进行刮蹭,使得检测设备本体11难以滑动,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2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检测设备本体11放置,通过卡接底槽13,进行卡接,在检测设备本体11移动时,卡接底槽13的棱边处与放置面刮蹭,使得检测结构1难以移动,随后将电源连接口14与数据连接口15连接,连接时,将橡胶防护膜23挤压,留出空隙,将电源连接口14和数据连接口15连接,随后磁流液213由于磁力,进行流动,使得磁流液213带动弹性底膜212产生形变,将金属限位板22包裹,从而将连接线配合橡胶防护膜23进行包裹,散热时,散热风机25启动,使得气流从进气底槽27留入,从风机卡槽26留出,从而对电源连接口14和数据连接口15上的热量带出。
28.本技术方案中,散热风机25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2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包括检测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1)包括检测设备本体(11),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1)的后侧设置有散热防护结构(2),所述散热防护结构(2)包括通气内腔(28),所述通气内腔(28)开设在检测设备本体(11)的后侧,所述通气内腔(2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凸台(29),所述连接凸台(29)的内部开设有电源连接口(14)与数据连接口(15),所述通气内腔(28)的上下端中部分别开设有风机卡槽(26)与进气底槽(27),所述风机卡槽(26)的内部卡接固定有散热风机(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风机防护罩(24),所述风机防护罩(24)位于散热风机(25)的上方,所述进气底槽(2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滤网(2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内腔(28)一侧的中部下端固定连接有金属限位板(22),所述金属限位板(22)的上端开设有卡接端槽(210),所述卡接端槽(210)内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护膜(23),所述橡胶防护膜(23)的一端与连接凸台(29)的侧面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内腔(28)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21),所述挤压气囊(21)为空心式设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气囊(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底膜(212),所述弹性底膜(212)的内部设置有磁流液(2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1)下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12),所述支撑底板(12)的下端开设有卡接底槽(13)。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IMS网络信令监测装置,涉及信令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检测设备本体,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后侧设置有散热防护结构,所述散热防护结构包括通气内腔,所述通气内腔开设在检测设备本体的后侧,所述通气内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的内部开设有电源连接口与数据连接口。本实用新型通过通气内腔的开设,将电源连接口与数据连接口均设置在通气内腔的内部,通过散热风机带动气流流动,且通过通气内腔,使得数据连接口上下端与通气内腔之间的距离较短,从而便于热量的散热,配合气流的流动,可使得电源连接口与数据连接口上的热量随着气流流出,以对电源连接口和数据连接口进行散热,防止热量堆积。防止热量堆积。防止热量堆积。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凡 王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利华友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