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05  66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通过雾化组件将雾化基质雾化产生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以达到获取气溶胶中物质的目的。电池组件用于对雾化组件供电,以控制雾化组件进行雾化或停止雾化。
3.现有技术中,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通过对接面贴合彼此对接,且电极设置在对接面上,从而实现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的电连接,使得电池组件能够为雾化组件提供电能。然而,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采用对接面贴合的方式实现彼此对接,当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的连接不够紧密或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导致二者的电极接触失效,出现接触不良而无法正常的为雾化组件供电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采用对接面贴合的方式实现彼此对接,当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的连接不够紧密或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导致二者的电极接触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电池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5.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支架及插设部,所述电池支架具有一用于与雾化组件可拆离地配接的第一配接面,所述插设部凸设于所述第一配接面上,且安装有第一电极;
6.其中,当所述雾化组件配接于所述第一配接面时,所述插设部插接于所述雾化组件内,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设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配接面相交的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接面垂直。如此,由于第一电极与雾化组件的下述第二电极存在一定的电接触面积,因此当电池组件与雾化组件在垂直于第一配接面的方向上发生松动(即产生轻微的相对位移),也能够确保第一电极与雾化组件的第二电极保持电接触,提高供电的稳定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池支架上的气流传感器,所述插设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雾化组件气体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流传感器气体连通。
10.如此,当用户对雾化组件进行抽吸时,气流通道内的气体会进入到雾化组件内,从而形成负压。由于气流通道与气流传感器气体连通,此时气流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气流通道内有气流经过,从而控制电池组件通过第一电极对雾化组件供电。雾化组件在电池组件提供的电能的作用下对雾化基质进行雾化,并且雾化形成的气溶胶跟随气流流出而被用户吸食。
11.当用户停止对雾化组件进行抽吸时,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停止进入雾化组件内,从
而负压消失。此时,气流传感器检测到气流通道内没有气流经过,从而控制电池组件停止向雾化组件供电,使得雾化组件停止对雾化基质进行雾化。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设部包括本体及安装块,所述本体凸设于所述第一配接面,且具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安装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安装所述第一电极;
13.其中,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与所述安装块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造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接面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用于与所述雾化组件吸附固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接面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磁吸件,至少两个所述磁吸件沿所述第一配接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设部位于所述第一配接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17.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及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组件。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具有第二配接面及插接腔,所述第二配接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配接面可拆离地配接,所述第二配接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接腔连通的插接开口,所述插接腔内设置有第二电极;
19.当所述第二配接面与所述第一配接面配接时,所述插设部由所述插接开口插入所述插接腔内,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接触。
20.上述电池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利用电池支架的第一配接面与雾化组件配接,实现电池组件与雾化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并且,当第一配接面与雾化组件配接时,凸设在第一配接面上的插设部插接在雾化组件内,使得该插设部上的第一电极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由于插设部插接在雾化组件内,从而对插设部在第一配接面所在的平面上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插设部上的第一电极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出现第一电极接触不良而无法正常为雾化组件供电的现象。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是指流体方面的连通,例如,该流体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池组件10及与该电池组件10配接的雾化组件20。该电池组件10与雾化组件20电连接,用于对雾化组件20供电。雾化组件20利用电池组件10提供的电能对雾化基质进行雾化,并产生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
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包括电池支架11及插设部12。该电池支架11具有一用于与雾化组件20可拆离地配接的第一配接面110。该插设部12凸设于该第一配接面110上,且安装有第一电极121。其中,当雾化组件20配接于第一配接面110时,插设部12插设于雾化组件20内,且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电连接,使得电池组件10的电能通过第一电极121传递至雾化组件20,实现对雾化组件20供电。
33.如此,利用电池支架11的第一配接面110与雾化组件20配接,实现电池组件10与雾化组件20可拆卸地连接。并且,当第一配接面110与雾化组件20配接时,凸设在第一配接面110上的插设部12插接在雾化组件20内,使得该插设部12上的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电连接。由于插设部12插接在雾化组件20内,从而对插设部12在第一配接面110所在的平面上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插设部12上的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电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出现
第一电极121接触不良而无法正常为雾化组件20供电的现象。
34.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电极121安装在插设部12上,且插设部12插接在雾化组件20的内部,从而与现有技术中将电极设置在配接面上相比,在满足电连接的条件下可适当的缩短第一电极121的长度,以达到节约空间和成本的效果。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插设部12具有一与第一配接面110相交的第一配合面124,第一电极121设置于第一配合面124上。当雾化组件20配接于第一配接面110时,第一配合面124与雾化组件20的下述第二配合面23贴合,以使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电连接。如此,利用第一配合面124与雾化组件20的下述第二配合面23贴合的方式对插设部12进行定位,从而确保插设部12插接在雾化组件20内时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能够电连接。
36.优选地,第一配接面110与第一配合面124彼此垂直。如此,由于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的下述第二电极24存在一定的电接触面积,因此当电池组件10与雾化组件20在垂直于第一配接面110的方向上发生松动(即产生轻微的相对位移),也能够确保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的第二电极24保持电接触,提高供电的稳定性。
37.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124上开设有第一电极孔(图未标),第一电极121安装在该第一电极孔。进一步地,第一电极121包括第一正电极和第一负电极,第一电极孔包括第一正电极孔和第一负电极孔,第一正电极安装于该第一正电极孔,第一负电极安装于该第一负电极孔。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还包括安装于电池支架11上的气流传感器13。插设部12开设有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的一端用于与雾化组件20气体连通,该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气流传感器13气体连通。可选地,气流传感器13可以是咪头。
39.如此,当用户对雾化组件20进行抽吸时,气流通道内的气体会进入到雾化组件20内,从而形成负压。由于气流通道与气流传感器13气体连通,此时气流传感器13能够检测到气流通道内有气流经过,从而控制电池组件10通过第一电极121对雾化组件20供电。雾化组件20在电池组件10提供的电能的作用下对雾化基质进行雾化,并且雾化形成的气溶胶跟随气流流出而被用户吸食。
40.当用户停止对雾化组件20进行抽吸时,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停止进入雾化组件20内,从而负压消失。此时,气流传感器13检测到气流通道内没有气流经过,从而控制电池组件10停止向雾化组件20供电,使得雾化组件20停止对雾化基质进行雾化。
41.需要说明的是,将气流通道开设在插设部12上,从而气流通道与雾化组件20连通的一端高于第一配接面110,从而冷凝液或漏液不会从气流通道进入到气流传感器13中,避免了冷凝液或漏液对气流传感器13被冷凝液或漏液腐蚀损坏。
42.请参见图3所示,具体到实施例中,插设部12包括本体122及安装块123。该本体122凸设于电池支架11的第一配接面110上,且具有一容置腔1221及与该容置腔1221连通的开口(图未标)。安装块123设置于该容置腔1221内,且朝向开口的一侧安装上述第一电极121。其中,容置腔1221的内壁与安装块123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造形成上述气流通道。可选地,本体122与电池支架11可一体成型。
43.需要说明的是,在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块123的外壁开设向内凹陷的气流槽1231。当安装块123装配至容置腔1221内后,容置腔1221的内壁与该气流槽1231围合形成上述气流通道。
44.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气流槽1231也可开设在容置腔1221的内壁上。当安装块123装配至容置腔1221内后,安装块123的外壁与气流槽1231围合形成上述气流通道。在又一实施例中,也可在安装块123的外壁和容置腔1221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气流槽1231。当安装块123装配至容置腔1221内后,安装块123的外壁上的气流槽1231与容置腔1221的内壁上的气流槽1231共同围合形成上述气流通道。
45.还需要说明的是,插设部12上的气流通道与雾化组件20的气体连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在此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流通道直接贯穿至安装块123朝向开口的一侧,从而使得气流通道与雾化组件20气体连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气流通道贯穿至第一电极孔,第一电极孔的内壁开设通气槽,从而利用该通气槽使得气流通道与雾化组件20气体连通。
46.具体到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1具有安装槽112以及连通安装槽112与气流通道的连通通道113,该安装槽112用于收容气流传感器13。如此,连通通道113将气流通道与安装槽112连通,使得气流传感器13能够检测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
47.具体到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还包括电池14,该电池14安装在电池支架11上,且与气流传感器13电连接。如此,当气流传感器13检测到气流通道内有气流经过时(即用户抽吸时),气流传感器13控制电池14通过第一电极121向雾化组件20供电,使得雾化组件20利用电能将雾化基质雾化。当气流传感器13检测到气流通道内没有气流经过时(用户停止抽吸时),气流传感器13控制电池14停止向雾化组件20供电,使得雾化组件20停止将雾化基质雾化。
48.请参见图1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接面110设置有磁吸件111,该磁吸件111用于与雾化组件20吸附固定。如此,第一配接面110上的磁吸件111与雾化组件20吸附固定,从而实现电池组件10与雾化组件20的连接。
49.进一步地,第一配接面110设置有至少两个磁吸件111,该至少两个磁吸件111沿第一配接面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如此,利用该至少两个磁吸件111同时与雾化组件20吸附固定,有利于提升电池组件10与雾化组件20的结合强度。
50.进一步地,插设部12位于第一配接面1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对各个磁吸件111的布设的影响,另一方面将插设部12偏置,从而插设部12插接在雾化组件20内的侧边(即下述插接腔22偏置),有利于减少对雾化组件20的雾化芯的布设的影响。
51.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0具有第二配接面21及插接腔22,第二配接面21用于与第一配接面110可拆离地配接。第二配接面21上开设有与插接腔22连通的插接开口(图未标)。插接腔22内设置有第二电极24。当第二配接面21与第一配接面110配接时,插设部12由插接开口插入插接腔22内,且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24电连接。
52.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配接面21设置有能够与磁吸件111产生磁吸作用的磁吸配合件25,使得电池组件10和雾化组件20通过磁吸件111与磁吸配合件25吸附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磁吸配合件25与磁吸件111一一对应设置,即磁吸配合件25和磁吸件的数目相等。
53.可选地,磁吸件111可以是磁铁,此时磁吸配合件25可以是磁铁或能够被磁铁吸附的物质(例如铁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磁吸件111也可以不是磁铁,而是能够被磁铁吸附的物质(例如铁块),此时磁吸配合件25是磁铁。
54.具体到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0具有作为插接腔22的部分内壁的第二配合面23,第
二电极24设置在该第二配合面23上。当插设部12插接在插接腔22内时,第二配合面23用于与第一配合面124贴合,使得第二配合面23上的第二电极24与第一配合面124上的第二电极24电连接。
55.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至少存在以下优点:利用电池支架11的第一配接面110与雾化组件20配接,实现电池组件10与雾化组件20可拆卸地连接。并且,当第一配接面110与雾化组件20配接时,凸设在第一配接面110上的插设部12插接在雾化组件20内,使得该插设部12上的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电连接。由于插设部12插接在雾化组件20内,从而对插设部12在第一配接面110所在的平面上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插设部12上的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电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出现第一电极121接触不良而无法正常为雾化组件20供电的现象;
56.将第一电极121安装在插设部12上,且插设部12插接在雾化组件20的内部,从而与现有技术中将电极设置在配接面上相比,在满足电连接的条件下可适当的缩短第一电极121的长度,以达到节约空间和成本的效果;
57.第一配接面110与第一配合面124彼此垂直,由于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的下述第二电极24存在一定的电接触面积,因此当电池组件10与雾化组件20在垂直于第一配接面110的方向上发生松动(即产生轻微的相对位移),也能够确保第一电极121与雾化组件20的第二电极24保持电接触,提高供电的稳定性。
5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支架(11)及插设部(12),所述电池支架(11)具有一用于与雾化组件(20)可拆离地配接的第一配接面(110),所述插设部(12)凸设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上,且安装有第一电极(121);其中,当所述雾化组件(20)配接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时,所述插设部(12)插接于所述雾化组件(20)内,且所述第一电极(121)与所述雾化组件(2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12)具有一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相交的第一配合面(124),所述第一电极(121)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1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124)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1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池支架(11)上的气流传感器(13),所述插设部(12)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雾化组件(20)气体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流传感器(13)气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12)包括本体(122)及安装块(123),所述本体(122)凸设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且具有容置腔(1221)及与所述容置腔(1221)连通的开口,所述安装块(123)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221)内,且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安装所述第一电极(121);其中,所述容置腔(1221)的内壁与所述安装块(123)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构造形成所述气流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设置有磁吸件(111),所述磁吸件(111)用于与所述雾化组件(20)吸附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磁吸件(111),至少两个所述磁吸件(111)沿所述第一配接面(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12)位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9.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组件(20)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1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20)具有第二配接面(21)及插接腔(22),所述第二配接面(21)用于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可拆离地配接,所述第二配接面(21)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接腔(22)连通的插接开口,所述插接腔(22)内设置有第二电极(24);当所述第二配接面(21)与所述第一配接面(110)配接时,所述插设部(12)由所述插接开口插入所述插接腔(22)内,且所述第一电极(121)与所述第二电极(24)电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该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支架及插设部,电池支架具有一用于与雾化组件可拆离地配接的第一配接面,插设部凸设于第一配接面上,且安装有第一电极;其中,当第一配接面与雾化组件配接时,插设部插接于雾化组件内,且第一电极与雾化组件电连接。如此,当第一配接面与雾化组件配接时,凸设在第一配接面上的插设部插接在雾化组件内,使得该插设部上的第一电极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由于插设部插接在雾化组件内,从而对插设部在第一配接面所在的平面上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插设部上的第一电极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出现第一电极接触不良而无法正常为雾化组件供电的现象。无法正常为雾化组件供电的现象。无法正常为雾化组件供电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90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