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2.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交变磁场,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
3.无线充电技术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充电效能不高的技术问题。一旦距离稍微远了一点充电的效率就会急剧降低,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才能完成充电,故而使用意义不大;所以将充电设备放于充电器上后如何保证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正对,保持较高的冲抵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4.本发明设计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解决上述问题 。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它包括充电块、底壳、初级线圈,其中充电块通过球铰的方式安装在底壳的上侧,初级线圈滑动安装在充电块内;充电块相对底壳摆动时,初级线圈向充电块下摆的一侧滑动。
6.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壳的底面上具有供电线插入与初级线圈连接的电线插入孔。
7.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充电块具有充电块内腔,充电块内腔内具有非导电性液体,固定板安装在非导电性液体内,初级线圈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侧。
8.所述充电块相对底壳摆动时,充电内腔内的非导电液体从充电块下摆一侧流入底壳内;充电块相对底壳摆动复位时,流入底壳内的非导电液体流回充电块内。
9.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充电块内腔的底面上轴向均匀的开有多个第一水孔和第二水孔。
10.所述底壳的内侧具有顶板,顶板的下侧具有安装腔;顶板上开有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三水孔和第四水孔;所述第一水孔与第三水孔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第二水孔与第四水孔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第四水孔内安装有单向阀。
11.滑动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底壳的安装腔内,未使用时,滑动板上端面紧贴安装腔上顶面;所述滑动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滑动板与安装腔内底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充电块摆动会驱动连接板下移,连接板下移时打开第三水孔。
12.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水孔与对应的第三水孔之间通过弹性水管连接,第二水孔与第四水孔之间通过弹性水管连接。
13.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滑动板与安装腔内壁面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滑动板与
安装腔内底面之间安装有伸缩套。
14.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壳侧壁的上端周向均匀的开有多个导向滑槽,所述第三水孔与导向滑槽一一对应;第三水孔的下侧开有环形水孔,环形水孔与对应的第三水孔之间开有避让槽。
15.所述底壳上所开的导向滑槽内一一对应的上下滑动安装有多个l型压杆,每个l型压杆与底壳内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弹簧;l型压杆的上端与充电块上侧的充电面板边缘处的底面配合,l型压杆的下端位于连接板上侧且与连接板接触配合;每个l型压杆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柱塞,柱塞与第三水孔一一对应且柱塞的上端插入第三水孔内,在未使用时,柱塞的上端面与第三水孔的上端齐平。
16.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柱塞与滑动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柱塞的下侧滑动安装有伸缩内杆。
17.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壳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环,固定环与伸缩内杆一一对应且伸缩内杆的下端嵌套于固定环内。
1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设计的无线充电设备,将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块上侧后,如果充电设备放置的位置偏离中心时,在充电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充电块相对底壳摆动,使得下摆一侧的柱塞打开,充电块内的液体流入滑动板上侧,在液体流动中带动安装初级线圈的固定板移动至充电设备的下侧,保证初级线圈与充电设备基本正对,保证充电效率。
19.2、本发明中因充电块以球铰的方式安装在底壳上,在充电块摆动时,在充电块下摆方向上会有多个l型压杆被挤压下移,因各个l型压杆的挤压点与充电块摆动点之间的间距不同,所以各个l型压杆下移的幅度也不同,在充电设备放于充电块上且偏离充电块中心时,位于充电模块正下侧的下压点所对应的l型压杆下移幅度最大,而位于其两侧的l型压杆的下移幅度逐渐减小,这样就会形成位于充电模块正下侧的柱塞下移幅度最大,第三水孔下侧的环形水孔被柱塞遮挡的区域最小,即环形水孔打开的幅度最大,液体经过与该柱塞对应的第三水孔流入滑动板上侧的流速最大,固定板受到向该处流动的流动力也最大;而位于该柱塞两侧的柱塞的下移幅度逐渐减小,对应液体的流速也逐渐减小,即液体在充电设备正下侧的第三水孔处形成汇流,这样的设计可保证固定板能够顺利流动到充电设备的下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21.图2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22.图3是l型压杆与连接板配合示意图。
23.图4是充电面块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弹性水管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底壳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第三水孔和第四水孔分布示意图。
27.图8是环形水孔分布示意图。
28.图9是连接板安装示意图。
29.图10是柱塞安装示意图。
30.图中标号名称:1、充电块;2、底壳;3、弹性水管;4、单向阀;5、初级线圈;6、伸缩套;7、连接板;8、滑动板;9、第一密封圈;10、柱塞;11、第二密封圈;12、固定板;13、充电面板;14、充电块内腔;15、底板;16、第一水孔;17、第二水孔;18、第三水孔;19、顶板;20、第四水孔;21、安装腔;22、电线插入孔;23、导向滑槽;24、侧壁;25、环形水孔;26、避让槽;28、第一弹簧;29、l型压杆;30、伸缩内杆;31、第二弹簧;32、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或者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2.一种初级线圈5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如图1、2、3所示,它包括充电块1、底壳2、弹性水管3、单向阀4、初级线圈5、连接板7、滑动板8、柱塞10、固定板12、第一弹簧28、l型压杆29、第二弹簧31,其中如图6、7所示,底壳2的底面上具有供电线插入的电线插入孔22,底壳2侧壁24的上端周向均匀的开有多个导向滑槽23,底壳2的内侧具有顶板19,顶板19的下侧具有安装腔21;顶板19上开有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三水孔18和第四水孔20;所述第三水孔18与导向滑槽23一一对应;如图8所示,第三水孔18的下侧开有环形水孔25,环形水孔25与对应的第三水孔18之间开有避让槽26;如图2、3所示,滑动板8滑动安装在底壳2的安装腔21内,且滑动板8与安装腔21内壁面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11;未使用时,滑动板8上端面紧贴安装腔21上顶面;如图9所示,所述滑动板8的下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7,滑动板8与安装腔21内底面之间安装有伸缩套6,伸缩套6外侧嵌套有第一弹簧28。
33.本发明设计的无线充电器的插线端即连接电板端与初级线圈5之间的电线从电线插入口处接入。
34.本发明中滑板板下移后会使得滑动板8上侧与安装腔21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第二密封圈11的作用是对滑动板8与安装腔21之间起到密封作用;第一弹簧28的作用是对滑动板8起到复位作用,伸缩套6对滑动板8起到导向作用。当连接板7被驱动下移时,连接板7会带动滑动板8下移,本发明中将连接板7设置成单侧截面为l型的环形板状体,而且连接板7的轴线与滑动板8的轴线共线,这样的设计可保证无论连接板7那个方向受到下压力,传递到滑动板8上的下拉力均可以一定程度上聚集到中心处,保证滑动板8下移的稳定性。
35.如图4所示,充电块1具有充电块内腔14,充电块内腔14的底面上轴向均匀的开有多个第一水孔16和第二水孔17;如图1、2、3所示,充电块1通过球铰的方式安装在底壳2的上侧,所述第一水孔16与第三水孔18一一对应,第二水孔17与第四水孔20一一对应,如图3、5所示,第一水孔16与对应的第三水孔18之间通过弹性水管3连接,第二水孔17与第四水孔20之间通过弹性水管3连接;所述第二水孔17内安装有单向阀4;所述充电块内腔14内具有非导电性液体,如图4所示,固定板12安装在非导电性液体内,初级线圈5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2上侧。
36.如图3、10所示,所述底壳2上所开的导向滑槽23内一一对应的上下滑动安装有多个l型压杆29,l型压杆29的上端与充电块1上侧的充电面板13边缘处的底面配合,l型压杆29的下端位于连接板7上侧且与连接板7接触配合;如图10所示,每个l型压杆29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柱塞10,柱塞10与第三水孔18一一对应且柱塞10的上端插入第三水孔18内,在未
使用时,柱塞10的上端面与第三水孔18的上端齐平;柱塞10与滑动板8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9;柱塞10的下侧滑动安装有伸缩内杆30,每个l型压杆29与底壳2内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弹簧31;所述底壳2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环32,固定环32与伸缩内杆30一一对应且伸缩内杆30的下端嵌套于固定环32内。
37.本发明设计的充电设备适用于各种具有次级线圈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38.在充电块1摆动时,充电块1底面与底壳2顶板19之间的间距就会会发生变化,弹性水管3的作用是保证在充电块1发生摆动时,充电块1内的液体也能够顺利流入到滑动板8上侧。
39.单向阀4的作用是保证充电块1摆动时,充电块1内的液体不会通过第二水孔17和第四水孔20流入滑动板8上侧,影响初级线圈5的流动。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1.实施方式:当使用本发明设计的无线充电器,将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面板13上后,如果充电设备放置的位置偏离中心时,那么在充电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充电块1就会相对底壳2摆动,充电块1摆动就会挤压下摆一侧对应的l型压杆29,使得下摆一侧的l型压杆29下移,l型压杆29下移一方面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柱塞10下移,另一方面l型压杆29下移会带动连接板7下移,连接板7下移带动滑动板8下移,使得滑动板8上侧与底壳2顶板19之间形成腔体,柱塞10下移使得第三水孔18打开,充电块1内的非导电液体通过第三水孔18流入滑动板8上侧的腔体内,在非导电液体流动中其内的固定板12会在液体流动力下向充电块1下摆一侧流动,使得固定板12上侧的初级线圈5基本移动至充电设备的下侧,保证具有较好的充电效果。
42.本发明当将充电设备从充电器上取走后,在第二弹簧31的作用下,被挤压下移的l型杆就会复位,l型杆失去了对连接板7的下压,此时连接板7和滑动板8在第一弹簧28的作用下上移,在上移过程中,会有一小部分水从第三水孔18内流回充电块1内,而大部分水则会从第四水孔20和第二水孔17内流回到充电块1内。
技术特征:1.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充电块、底壳、初级线圈,其中充电块通过球铰的方式安装在底壳的上侧,初级线圈滑动安装在充电块内;充电块相对底壳摆动时,初级线圈向充电块下摆的一侧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底面上具有供电线插入与初级线圈连接的电线插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块具有充电块内腔,充电块内腔内具有非导电性液体,固定板安装在非导电性液体内,初级线圈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侧;所述充电块相对底壳摆动时,充电内腔内的非导电液体从充电块下摆一侧流入底壳内;充电块相对底壳摆动复位时,流入底壳内的非导电液体流回充电块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块内腔的底面上轴向均匀的开有多个第一水孔和第二水孔;所述底壳的内侧具有顶板,顶板的下侧具有安装腔;顶板上开有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三水孔和第四水孔;所述第一水孔与第三水孔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第二水孔与第四水孔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第四水孔内安装有单向阀;滑动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底壳的安装腔内,未使用时,滑动板上端面紧贴安装腔上顶面;所述滑动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滑动板与安装腔内底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充电块摆动会驱动连接板下移,连接板下移时打开第三水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孔与对应的第三水孔之间通过弹性水管连接,第二水孔与第四水孔之间通过弹性水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与安装腔内壁面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滑动板与安装腔内底面之间安装有伸缩套。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侧壁的上端周向均匀的开有多个导向滑槽,所述第三水孔与导向滑槽一一对应;第三水孔的下侧开有环形水孔,环形水孔与对应的第三水孔之间开有避让槽;所述底壳上所开的导向滑槽内一一对应的上下滑动安装有多个l型压杆,每个l型压杆与底壳内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弹簧;l型压杆的上端与充电块上侧的充电面板边缘处的底面配合,l型压杆的下端位于连接板上侧且与连接板接触配合;每个l型压杆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柱塞,柱塞与第三水孔一一对应且柱塞的上端插入第三水孔内,在未使用时,柱塞的上端面与第三水孔的上端齐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与滑动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柱塞的下侧滑动安装有伸缩内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环,固定环与伸缩内杆一一对应且伸缩内杆的下端嵌套于固定环内。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初级线圈自动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它包括充电面板、底壳、初级线圈,其中充电面板铰接安装在底壳的上侧,初级线圈滑动安装在底壳内;充电面板相对底壳摆动时,初级线圈向充电面板下摆的一侧滑动。本发明设计的无线充电设备,将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面板上后,如果充电设备放置的位置偏离中心时,在充电设备的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摆动架、滑动板、弹簧、伸缩杆和固定板的传动可以使得初级线圈向充电设备放置处滑动,保证初级线圈与充电设备基本正对,保证充电效率。本发明设计的充电设备适用于各种具有次级线圈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备。备。
技术研发人员:孟向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孟向阳
技术研发日:2022.05.18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