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芯片烧录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市面上的变频空调都采用变频控制器主板控制其运行,而变频控制器主板的核心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mcu芯片在装配之前,需要通过仿真器或程序烧写器对其进行仿真或程序烧写,以确保其功能。
3.现有主流的仿真接口为联合测试工作组(joint test action group,jtag) 接口或串行调试(serial wire debug,swd)接口,由于不同的仿真器和程序烧写器出自不同的厂商,使用的协议标准也不相同,因此,仿真器和程序烧写器的仿真接口也不相同。
4.由于控制器主板的空间较小,只能预留几个必用的烧写口供仿真器或程序烧写器连接,但预留的烧写口不可能支持所有的仿真器或程序烧写器的接口,这就使得不同的烧写口需要配置不同的仿真器或程序烧写器使用,导致操作繁杂,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提供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芯片烧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的烧写口需配置不同的仿真器或程序烧写器使用,导致操作繁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接口转换电路,该接口转换电路包括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
7.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目标接口和与第一目标接口适配的第一转换接口,第一目标接口与第一转换接口电连接,第一目标接口用于与目标仿真器电连接,第一转换接口用于连接待烧录芯片;
8.第二接口转换单元包括第二目标接口和与第二目标接口适配的第二转换接口,第二目标接口与第二转换接口电连接,第二目标接口用于与目标仿真器电连接,第二转换接口用于连接待烧录芯片。
9.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目标接口为串行调试swd接口,第一转换接口为配置有四个烧写口的通用接口。
10.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换接口包括第一数据烧写口和第一时钟烧写口,第一数据烧写口与swd接口的串行数据输入信号引脚电连接,第一时钟烧写口与swd接口的串行时钟输入引脚电连接。
11.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目标接口为联合测试工作组jtag 接口,第二转换接口为配置有七个烧写口的通用接口。
12.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转换接口包括第二数据输入烧写口、第二数据输出烧写口、第二模式选择烧写口和第二时钟烧写口,第二数据输入烧写口与jtag接口的测试数据输入引脚电连接,第二数据输出烧写口与 jtag接口的测试数据输出引脚电连接,第二模式选择烧写口与jtag接口的测试模式选择引脚电连接,第二时钟烧写口与
jtag接口的测试时钟引脚电连接。
13.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转换电路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电连接,电源模块用于在待烧录芯片无供电时,为待烧录芯片供电。
14.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源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和与电源输入接口电连接的电压转换芯片,电源输入接口用于与外部供电源电连接,电压转换芯片用于将外部供电源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输出至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
15.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转换电路还包括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的指示模块,指示模块用于指示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
16.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
17.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和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18.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源端电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1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芯片烧录装置,该芯片烧录装置包括程序存储模块、目标仿真器和第一方面的接口转换电路,程序存储模块与目标仿真器电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分别与目标仿真器和待烧录芯片两者电连接;
20.程序存储模块,用于将存储的待烧录数据输出至目标仿真器;
21.目标仿真器,用于将待烧录数据通过接口转换电路烧写至待烧录芯片。
22.从以上内容可得出,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23.本技术中,通过第一接口转换单元的第一目标接口或第二接口转换单元的第二目标接口与目标仿真器电连接,再通过与第一目标接口适配的第一转换接口或者与第二目标接口适配的第二转换接口与待烧录芯片电连接,如此,便可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中的待烧录数据烧写至该待烧录芯片,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不同的烧写口需要配置不同的仿真器或程序烧写器使用来说,通过本技术的接口转换电路可以使一个目标仿真器与不同烧写口的待烧录芯片配合,以将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即可以兼容不同的烧写口,不仅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口转换电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口转换电路的一个电路原理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芯片烧录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31.下面,对本技术提供的接口转换电路及芯片烧录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32.首先,本技术提供一种接口转换电路,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口转换电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接口转换电路10可以包括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该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可以使目标仿真器与具有不同烧写口的待烧录芯片配合,兼容不同的待烧录芯片的烧写口。
33.具体的,该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可以包括第一目标接口101和与该第一目标接口101适配的第一转换接口102,第一目标接口101与第一转换接口102两者电连接,第一目标接口101可以用于与目标仿真器20电连接,第一转换接口102 可以用于连接待烧录芯片30。
34.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可以包括第二目标接口201和与该第二目标接口201 适配的第二转换接口202,第二目标接口201与第二转换接口202两者电连接,第二目标接口201可以用于与目标仿真器20电连接,第二转换接口202可以用于连接待烧录芯片30。
35.本技术实施例中,目标仿真器20可以是现有的任一种仿真器、仿真调试器或程序烧写器,例如gd-link仿真器、j-link仿真器、u-link仿真器等。
36.可以理解的,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可以是两种不同的接口,举例来说,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分别可以是现有的任一种接口,例如串行调试swd接口、联合测试工作组jtag接口等。
37.其中,联合测试工作组(joint test action group,jtag)是一种国际标准测试协议,主要用于芯片内部测试及对系统进行仿真、调试;jtag技术是一种嵌入式调试技术,可以在芯片内部封装专门的测试电路测试访问口(testaccess port,tap),通过专用的jtag测试工具对内部节点进行测试。目前,大多数器件都可以支持jtag协议,例如高级精简指令
集处理器(advancedrisc machines,arm)、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器件、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器件等。
38.标准的jgat接口配置有四根信号线,分别为测试模式选择(test modeselect,tms)信号线、测试时钟(test clock,tck)信号线、测试数据输入 (test data input,tdi)信号线和测试数据输出(test data output,tdo)信号线。jtag测试允许多个器件通过jtag接口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jtag链,能实现对各个器件分别测试。另外,jtag接口还可以用于实现在系统编程 (in-system programmable)功能,例如,对flash存储器件进行编程等。
39.串行调试swd接口是另一种调试接口,相对于jtag接口,swd接口具有更好的信号引脚,swd接口配置有四根信号线,分别为目标板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用于检测目标板是否供电,直接与目标板的vdd连接,并不向外提供输出电压;公共地信号线gnd;串行数据输入信号线swdio,作为仿真信号的双向数据信号线,建议上拉;串行时钟输入信号线swclk,作为仿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建议下拉。另外,还有两根可选信号线,如串行数据输出信号线swo,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调试接口可以通过swo 输出调试信息;复位信号线reset,可以用于传输仿真器输出至目标cpu的系统复位信号。
4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转换接口102与第一目标接口101适配,可以是第一转换接口102的引脚与第一目标接口101的引脚相匹配,具体的,第一转换接口102的引脚数量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一目标接口101的引脚数量,第一转换接口 102的引脚可以与第一目标接口101的必用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41.相应的,第二转换接口202与第二目标接口201适配,可以是第二转换接口 202的引脚与第二目标接口201的引脚相匹配,具体的,第二转换接口202的引脚数量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二目标接口201的引脚数量,第二转换接口202的引脚可以与第二目标接口201的必用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42.本技术中,通过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的第一目标接口101或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的第二目标接口201与目标仿真器20电连接,再通过与第一目标接口 101适配的第一转换接口102或者与第二目标接口201适配的第二转换接口202 与待烧录芯片30电连接,如此,便可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20中的待烧录数据烧写至该待烧录芯片30,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不同的烧写口需要配置不同的仿真器或程序烧写器使用来说,通过本技术的接口转换电路10可以使一个目标仿真器 20与不同烧写口的待烧录芯片30配合,以将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30,即可以兼容不同的烧写口,不仅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开发成本。
43.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口转换电路的一个电路原理示意图,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接口101可以是串行调试swd接口,第一转换接口102可以是配置有四个烧写口的第一通用接口cn1,其中,第一转换接口102可以包括电线接地端gnd即引脚1、电源线端口即引脚2、第一数据烧写口即引脚3和第一时钟烧写口即引脚4,第一数据烧写口与swd接口的串行数据输入信号swdio引脚即引脚7电连接,第一时钟烧写口与swd接口的串行时钟输入swclk引脚即引脚9电连接,该swd接口的其他引脚根据实际情况接地或空悬。
44.当待烧录芯片30的烧写口对应的接口是swd接口时,则可以将该待烧录芯片30通过第一芯片连接线与第一转换接口102连接,然后将目标仿真器20通过第一仿真器连接线
与第一目标接口101即swd接口连接,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20中的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30。
45.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目标接口201可以是联合测试工作组jtag接口,第二转换接口202可以是配置有七个烧写口的第二通用接口cn2,其中,第二转换接口202可以包括第二数据输入烧写口即引脚3、第二数据输出烧写口即引脚6、第二模式选择烧写口即引脚4、第二时钟烧写口即引脚5、电源线端口即引脚1以及电线接地端gnd即引脚2和7,第二数据输入烧写口与jtag接口的测试数据输入引脚即引脚5电连接,第二数据输出烧写口与 jtag接口的测试数据输出引脚即引脚11电连接,第二模式选择烧写口与jtag 接口的测试模式选择引脚即引脚7电连接,第二时钟烧写口与jtag接口的测试时钟引脚即引脚9电连接,该jtag接口的其他引脚根据实际情况接地或空悬。
46.同样的,当待烧录芯片30的烧写口对应的接口是jtag接口时,则可以将该待烧录芯片30通过第二芯片连接线与第二转换接口202连接,然后将目标仿真器20通过第二仿真器连接线与第二目标接口201即jtag接口连接,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20中的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30。
47.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接口转换电路10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300,电源模块300可以分别与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电连接,电源模块300可以用于在待烧录芯片30无供电时,为待烧录芯片 30供电。
48.可以理解的,待烧录芯片30可以配置有电源,以通过该配置的电源为其供电,实现待烧录数据的烧写,但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待烧录芯片30也可以无电源,即没有电源为其供电,此时,由于待烧录芯片30与第一接口转换单元 100或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电连接,因此,电源模块300通过与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电连接,便可以为待烧录芯片供电,以实现待烧录数据的烧写。
49.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300可以包括电源输入接口cn3和与电源输入接口cn3电连接的电压转换芯片ic,电源输入接口cn3可以用于与外部供电源电连接,电压转换芯片ic可以用于将外部供电源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输出至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
50.本技术实施例中,外部供电源可以是现有的任一种具有能量存储功能或传输功能的器件或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具有通用串行总线 (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的电源装置等。
51.可以理解的,外部供电源的输出电压可以是任一电压幅值,但是待烧录芯片30的工作电压通常为3.3v或5v,因此,可以通过电压转换芯片ic将外部供电源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此处,该目标电压即为与待烧录芯片30的工作电压匹配的电压,电压转换芯片ic将输出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后输出至第一接口转换单元100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200,可以确保待烧录芯片30的正常运行和待烧录数据的正常烧录。
52.当外部供电源的输出电压高于待烧录芯片30的工作电压即目标电压时,电压转换芯片ic可以对该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将输出电压降压为目标电压;而当外部供电源的输出电压低于待烧录芯片30的工作电压时,电压转换芯片ic可以对该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将该输出电压升压为目标电压,可以理解,电压转换芯片ic的具体工作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输出电压和目标电压的大小情况进行确定,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3.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接口转换电路10还可以包括与电源模块300电连接的指示模块400,该指示模块400用于指示电源模块40 的工作状态,具体的,该指示模块400可以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
54.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分别与电压转换芯片ic的输入端in和第一电源端vdd电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接地gnd;第二发光二极管 led2的阳极分别与电压转换芯片ic的输出端out和第二电源端vcc电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接地gnd。
55.当电源输入接口cn3连接有外部供电源,外部供电源的输出电压通过电源输入接口cn3传输到电压转换芯片ic的输入端in时,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的电位高于接地gnd的阴极,此时,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
56.当电压转换芯片ic的输入端in接收到外部供电源提供的输出电压时,电压转换芯片ic将该输出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由输出端out输出,此时,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的电位高于接地gnd的阴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
57.由此便可以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观察到电源模块40的工作状态,若电源输入接口cn3连接有外部供电源,在外部供电源正常输出电压时,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却均未发光,则可以认为外部供电源与电源输入接口cn3的连接线或者电源输入接口cn3 故障,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却未发光,则可以认为电压转换芯片ic故障,进而提醒相关人员进行故障排查与维修。
58.在本技术一种应用场景中,若待烧录芯片30配置有强电电源,此时,为了保护电子元器件,目标仿真器20为隔离仿真器,电源模块40无需供电,当待烧录芯片30的烧写口对应的接口是swd接口时,则可以将该待烧录芯片30通过第一芯片连接线与第一转换接口102即第一通用接口cn1连接,然后将目标仿真器20通过第一仿真器连接线与第一目标接口101即swd接口连接,由于待烧录芯片30配置有强电电源,则待烧录芯片30得电,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20中的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30。
59.而当待烧录芯片30的烧写口对应的接口是jtag接口时,则可以将该待烧录芯片30通过第二芯片连接线与第二转换接口202即第二通用接口cn2连接,然后将目标仿真器20通过第二仿真器连接线与第二目标接口201即jtag接口连接,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20中的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30。
60.在本技术另一种应用场景中,若待烧录芯片30未配置电源,此时,目标仿真器20可以是隔离仿真器或非隔离仿真器,并且需要由电源模块40为烧写供电,则电源输入接口cn3可以连接外部供电源如仿真用电脑,通过电压转换芯片ic将外部供电源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输出至第一通用接口cn1和第二通用接口cn2,以使待烧录芯片30得电。
61.此时,同样的,当待烧录芯片30的烧写口对应的接口是swd接口时,则可以将该待烧录芯片30通过第一芯片连接线与第一转换接口102即第一通用接口cn1连接,然后将目标仿真器20通过第一仿真器连接线与第一目标接口101 即swd接口连接,待烧录芯片30得电后,便可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20中的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30。
62.而当待烧录芯片30的烧写口对应的接口是jtag接口时,则可以将该待烧录芯片30通过第二芯片连接线与第二转换接口202即第二通用接口cn2连接,然后将目标仿真器20通过第二仿真器连接线与第二目标接口201即jtag接口连接,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20中的待
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30。
63.在本技术有一种应用场景中,若待烧录芯片30配置有弱电电源,此时,目标仿真器20可以是隔离仿真器或非隔离仿真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启用或不启用电源模块40。
64.同样的,当待烧录芯片30的烧写口对应的接口是swd接口时,则可以将该待烧录芯片30通过第一芯片连接线与第一转换接口102即第一通用接口cn1 连接,然后将目标仿真器20通过第一仿真器连接线与第一目标接口101即swd 接口连接,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20中的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30。
65.而当待烧录芯片30的烧写口对应的接口是jtag接口时,则可以将该待烧录芯片30通过第二芯片连接线与第二转换接口202即第二通用接口cn2连接,然后将目标仿真器20通过第二仿真器连接线与第二目标接口201即jtag接口连接,以实现将目标仿真器20中的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30。
66.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换电路可以兼容jtag接口和swd 接口,并且还可以实现隔离烧写器和非隔离烧写器的共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待烧录芯片如空调主板需要大量烧写程序时导致的操作不便、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67.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芯片烧录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芯片烧录装置50,该芯片烧录装置50可以包括程序存储模块40、目标仿真器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接口转换电路10,程序存储模块40可以与目标仿真器20电连接,接口转换电路10 可以分别与目标仿真器20和待烧录芯片30两者电连接;该程序存储模块40内可以存储有待烧录数据,并可以用于将存储的待烧录数据输出至目标仿真器20;目标仿真器20可以用于将待烧录数据通过接口转换电路10烧写至待烧录芯片 30。
68.该芯片烧录装置50中各器件的具体功能和实现的效果可以参照如图1至图 2对应任意实施例中接口转换电路的描述,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6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70.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71.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芯片烧录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电路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1.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转换电路包括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所述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目标接口和与所述第一目标接口适配的第一转换接口,所述第一目标接口与所述第一转换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目标接口用于与目标仿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转换接口用于连接待烧录芯片;所述第二接口转换单元包括第二目标接口和与所述第二目标接口适配的第二转换接口,所述第二目标接口与所述第二转换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目标接口用于与所述目标仿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待烧录芯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接口为串行调试swd接口,所述第一转换接口为配置有四个烧写口的通用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接口包括第一数据烧写口和第一时钟烧写口,所述第一数据烧写口与所述swd接口的串行数据输入信号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时钟烧写口与所述swd接口的串行时钟输入引脚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接口为联合测试工作组jtag接口,所述第二转换接口为配置有七个烧写口的通用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接口包括第二数据输入烧写口、第二数据输出烧写口、第二模式选择烧写口和第二时钟烧写口,所述第二数据输入烧写口与所述jtag接口的测试数据输入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数据输出烧写口与所述jtag接口的测试数据输出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模式选择烧写口与所述jtag接口的测试模式选择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时钟烧写口与所述jtag接口的测试时钟引脚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转换电路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口转换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在所述待烧录芯片无供电时,为所述待烧录芯片供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和与所述电源输入接口电连接的电压转换芯片,所述电源输入接口用于与外部供电源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用于将所述外部供电源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输出至所述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口转换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转换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的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用于指示所述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和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10.一种芯片烧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烧录装置包括程序存储模块、目标仿真器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所述程序存储模块与所述目标仿真器电连接,所述接口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目标仿真器和待烧录芯片两者电连接;所述程序存储模块,用于将存储的待烧录数据输出至所述目标仿真器;
所述目标仿真器,用于将所述待烧录数据通过所述接口转换电路烧写至所述待烧录芯片。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芯片烧录装置,该接口转换电路包括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和第二接口转换单元;第一接口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目标接口和与第一目标接口适配的第一转换接口,第一目标接口与第一转换接口电连接,第一目标接口用于与目标仿真器电连接,第一转换接口用于连接待烧录芯片;第二接口转换单元包括第二目标接口和与第二目标接口适配的第二转换接口,第二目标接口与第二转换接口电连接,第二目标接口用于与目标仿真器电连接,第二转换接口用于连接待烧录芯片。本申请的接口转换电路可以使一个目标仿真器与不同烧写口的待烧录芯片配合,以将待烧录数据烧写至待烧录芯片,不仅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开发成本。了开发成本。了开发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琴兰 刘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