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07  159



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车辆启动之后,为了将膨胀水箱内气体排出,在膨胀水箱的冷却管路内安装有排气管,排气管将冷却管路内的气体带出。在现有技术中,排气管垂直插在冷却管路上,冷管管路内液体流动,当冷却管路内压力大于排气管路外部压力时,液体流出排气管,同时将冷却管路内的液体排出。采用目前这种结构时,当突然加油门时,冷却管路中流速会加快,流速加快导致压力降低,当排气管内外侧压力大于内侧压力时,液体无法流出排气管,导致排气管不仅无法排气,还将膨胀水箱内气体压入冷却管路内,造成气体聚集,流动阻力增大,冷却循环受阻,严重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导致循环流量减小,循环不畅,暖机时间长,造成暖风不热等问题,同时,对发动机可靠性影响严重。在改进排气结构之后,可有效解决排气管逆流问题,消除以上故障,保证排气结构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避免冷却管路上排气管中气体逆流、避免冷却管路内气体距离循环不畅的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
4.为实现上述目的,现提供一种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其包括与膨胀水箱相连的冷却管路,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冷却管路的侧壁插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包括能使冷却管路内的液体冲击进入排气管的倾斜段和沿倾斜段向上延伸的排气段,所述倾斜段自插入端至底端向液体进入方向倾斜。
5.采用上述结构后,所述冷却管路内流动的液体流速加快,加快流速后液体冲击倾斜段侧壁,同时倾斜段自插入端向液体进入方向倾斜,液体产生切向分量进入排气管内,液体加速后更多的液体进入排气管的倾斜段内,导致排气管内的压力增大,避免了排气管内液体压力小于外界气压,避免了气体倒吸,保证了排气管内液体流通,使得冷却管路内的气体经过倾斜段后,从倾斜段上端的排气段排出。
6.所述倾斜段的管壁的底端面所在平面自上至下向液体流出方向倾斜设置,倾斜设置后,当液体流动时,液体冲击在倾斜段的管壁上,由于靠近液体流出方向一端的侧壁更低,则液体直接冲击在倾斜段靠近液体流出方向一端的侧壁上,此时产生的切向分量将液体冲击进排气管的倾斜段内,同时液体流速加快后的冲击导致排气管内液体的压力增加,保证了气体的正常排出。
7.所述倾斜段的底端面与排气管的倾斜段侧壁的轴线相互垂直,底端面无需额外加工,只需调整倾斜段的角度,结构简单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8.所述倾斜段部分插入冷却管路中,所述倾斜段剩余部分位于冷却管路外,相较于倾斜段只有插入部分,倾斜段长度增加,尽可能增加了冲击面,增加了截流面积,保证了排气管内能够形成足够的压力,保证了排气管内液体的流动和气体的正常排出。
9.所述倾斜段的底端设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位于倾斜段底端靠近液体流出的一侧,所述阻流板自阻流板与倾斜段的连接处至阻流板底端向液体进入方向倾斜,冷却管路中液体流动时冲击在阻流板上,在阻流板前端液体压力增大,同时阻流板倾斜设置导致液体冲击进入倾斜段内,排气管内压力同时增大,保证排气管流动正常,气体正常排出。
10.所述倾斜段的底端设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位于倾斜段底端靠近液体流出的一侧,所述阻流板沿水流方向的横截面设置,当液体加速流动时,液体冲击在阻流板上,排气管下端液体压力增加,液体进入倾斜段内,在倾斜段内沿倾斜段侧壁产生切向分量,同时排气管内压力增加,保证气体正常排出。
11.所述排气段竖直设置且排气段的端口直径小于排气管管壁的内径,增加了气体从顶端排出时的压强同时进一步避免了外界气体倒吸进入排气管内。
12.综上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大排气管内压力、防止气体倒吸进冷却管路内、保证排气管内液体流通及气体排出,结构简单、生产方便、适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至图2所示,图2提供了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多在冷却管路1上垂直插入排气管2。当冷却管路1中液体正常流动时,冷却管路1内液体压力大于排气管2外部气体压力,液体通过排气管2流出,同时将冷却管路1内的气体带出。但当冷却管路1内流量急剧变化时,根据流体动力学,冷却管路1中液体流动速度增加时,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减小。当排气管2外部压力大于内侧压力时,排气管2内形成负压,排气管2不仅无法排气,还将膨胀水箱内气体倒吸入冷却管路内,影响冷却循环,降低发动机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冷却管路1和插装在冷却管路1上的排气管2。排气管2插装在冷却管路1上,排气管2包括倾斜段21和排气段22,倾斜段21从冷却管路1上端向下插入冷却管路1内。倾斜段21的部分插入冷却管路1中,倾斜段21倾斜设置,倾斜段21自插入端至底端向液体的流入方向倾斜,所述倾斜段21的管壁的底端面所在平面自上至下向液体流出方向倾斜设置。倾斜段21的侧壁与底端面垂直当水流流速变快时,冷却管路1内的冷却液在流动时遇到倾斜段21。液体冲击在倾斜段21底端侧壁上,形成切向分量,使得排气管2内侧的压力增大。液体通过倾斜段21的管口可直接流入排气管2内,保证排气管2流动正常,同时使得冷却管路1内气体可以正常排出。根据管路正常状态下水流方向,调整发动机内的流速比值或更改排气管2的倾斜段21的倾斜角度,在正常情况下和液体加速的情况下,都能保证气体的正常排出,避免倒吸。在本实施例中,倾斜段21部分插入冷却管路1内,剩余部分位于冷却管路1外,延长了倾斜段21的长度,尽可能的增加了液体的冲击面,增加了截流面积,使得排气管2内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在保证排气管2内流动正常的情况下,方便气体流动至排气段22从排气管2顶端排出。排
气管2顶端端口直径小于排气管2的管壁内径,增加了气体从顶端排出时的压强同时进一步避免了外界气体倒吸进入排气管2内。在本实施例中,倾斜段21的底端面与倾斜段21的管壁的轴线垂直,即在加工排气管2时无需单独加工倾斜段21底端面,可通过弯折或焊接形成排气管2的倾斜段21和排气段22,方便安装与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18.如图2所示,图2供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底端面与水流方向相互垂直,液体流出时冲击在倾斜段21底端的侧壁上,液体在倾斜段21底部压力增大,使得液体在排气管2内流动正常,避免排气管2底部压力减小导致的气体倒吸,同时使得冷却管路1内气体也可正常排出。
19.如图3所示,图3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倾斜的倾斜段21底端设有阻流板23,阻流板23自阻流板23与倾斜段21的连接处向液体进入方向倾斜设置。阻流板23位于倾斜段21底端靠近液体流出方向的一侧,当液体流速加快时,位于排气管2下端的液体冲击在阻流板23上,液体产生切向分量,使得排气管2内的压力同时增大,液体流入至倾斜段21中,保证了排气管2的流动正常,使气体能正常排出。在其他实施例中,阻流板23也可沿水流方向的垂直面设置。当液体加速流动时,液体冲击在阻流板23上,排气管2下端液体压力增加,液体进入倾斜段21内,在倾斜段21内沿倾斜段21侧壁产生切向分量,同时排气管2内压力增加,保证气体正常排出。本实用新型保证了排气管2内侧压力大于外侧压力,保证水流方向的正常的同时,避免因为流速过快导致冷却液表面压力减小,避免了排气管2倒吸,同时避免因膨胀水箱中气体吸入冷却管路1中造成的循环流量减小,循环不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其包括与膨胀水箱相连的冷却管路(1),其特征是:所述冷却管路(1)的侧壁插入有排气管(2),所述排气管(2)包括能使冷却管路(1)内的液体冲击进入排气管(2)的倾斜段(21)和沿倾斜段(21)向上延伸的排气段(22),所述倾斜段(21)自插入端至底端向液体进入方向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倾斜段(21)的管壁的底端面所在平面自上至下向液体流出方向倾斜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倾斜段(21)的底端面与排气管(2)的倾斜段(21)侧壁的轴线相互垂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倾斜段(21)部分插入冷却管路(1)中,所述倾斜段(21)剩余部分位于冷却管路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倾斜段(21)的底端设有阻流板(23),所述阻流板(23)位于倾斜段(21)底端靠近液体流出的一侧,所述阻流板(23)自阻流板(23)与倾斜段(21)的连接处至阻流板(23)底端向液体进入方向倾斜。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倾斜段(21)的底端设有阻流板(23),所述阻流板(23)位于倾斜段(21)底端靠近液体流出的一侧,所述阻流板(23)沿水流方向的横截面设置。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排气段(22)竖直设置且排气段(22)的端口直径小于排气管(2)管壁的内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气体倒吸的结构,其包括与膨胀水箱相连的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的侧壁插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包括能使冷却管路内的液体冲击进入排气管的倾斜段和沿倾斜段向上延伸的排气段,所述倾斜段自插入端至底端向液体进入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大排气管内压力、防止气体倒吸进冷却管路内、保证排气管内液体流通及气体排出,结构简单、生产方便、适用性高等优点。适用性高等优点。适用性高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彦 李群力 刘云涛 杨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2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95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