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抹面高表观质量盖模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allin2022-07-12  190



1.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免抹面高表观质量盖模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一种需要模板覆盖在混凝土上表面的浇筑部位,比如圆断面隧洞混凝土二次衬砌腰线以下部位,坝工中的曲线型混凝土过流面部位等,这种部位的混凝土称之为盖模混凝土。由于混凝土仓位上表面被模板覆盖,盖模混凝土的模板制作时通常会预设进料口,作为浇筑时入仓和振捣操作通道。随着浇筑中混凝土面的升高,进料口会逐渐用特制堵头封闭。另外,模板背面还会设置附着式振动器,用以辅助振实混凝土。布设的进料口和附着式振动器,其规格、位置和数量由施工设计确定。
3.盖模混凝土由于模板上置,浇筑时其水、气等轻质组分受外力作用上浮,最终被阻隔而滞留于模板下表面,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会留下气泡、水痕、凹坑和浮渣,劣化表观质量。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在混凝土临近初凝时,打开盖模,人工抹面,这样做的弊端在于:一方面由于失去模板的约束,人工操作,会使混凝土表面轮廓线型不圆滑,另一方面,增加抹面工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免抹面高表观质量盖模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施工方法,按照此方法配制和浇筑的盖模混凝土,轮廓规整,表面平滑,无需人工抹面,省时省力。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一种免抹面高表观质量盖模混凝土的配制方法,所述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控制要求:1)混凝土拌和物:扩散度不小于500mm,泌水率为0,坍落度试验中评价粘聚性较好,扩散度试验完成后的拌和物翻拌容易;2)配合比参数:水胶比不大于0.45,砂率不小于45%,胶凝材料用量不低于380kg/m3;3)原材料: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0%,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不大于60mm。
6.优选地,所述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模板内侧粘贴模板布;2)模板上设置透气孔;3)混凝土分薄层振捣密实;4)当仓内混凝土面上升至与模板布紧密接触后,使混凝土对模板布的压强升至不小于7.5kpa,接着打开对应位置的附着式振动器振动盖模,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间隔振动盖模;
5)拆模后做好控温保湿工作;完成免抹面高表观质量盖模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7.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在模板朝向混凝土的一侧粘贴模板布,模板布毛面与模板粘结,光面朝向混凝土,粘贴平整牢固;模板上进料口处的模板布要开口,大小与进料口吻合,开口周边应剪裁整齐,粘结牢固;进料口的堵头内侧应粘贴模板布,周边剪裁整齐,粘结牢固;模板布表面不需涂刷脱模剂。
8.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透气孔直径为10mm-20mm,透气孔梅花形布置,间距和排距不大于50cm,透气孔处的模板布不开孔。
9.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混凝土分薄层层厚不超过40cm,模板布附近的混凝土振捣时长适当增加,勿使振动棒触及模板布,勿过振。
10.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接着打开对应位置的附着式振动器振动盖模1次,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每间隔1小时振动盖模1次,先后振动盖模次数不多于3次,每次振动时间10s至20s。
11.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每次振动盖模时,在远离振源的边角位置用锤子敲打盖模背面,每处不少于10下。
12.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使混凝土对模板布的压强升至不小于7.5kpa的方式包括二种:其一,若混凝土面未升至仓位最高处,则升高仓内混凝土面的高度,通过高处混凝土的自重增加低处混凝土对模板布的压强;或:其二,若混凝土面已升至仓位最高处,则在较高进料口处的混凝土上放置适量压重块,增加混凝土对模板布的压强。临近混凝土初凝时,取下压重块,修平进料口处的混凝土,装上堵头,将进料口封闭。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在免抹面高表观质量盖模混凝土的配制中,要求拌和物扩散度不小于500mm,无板结,要求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这种骨料粒径小,扩散度较大,无板结的混凝土,会有足够的流动性,进而减少在浇筑各环节裹入混凝土中的空气,从源头降低气泡在盖模下的聚集量。
14.2、混凝土拌和物泌水率为0,水胶比不大于0.45,砂率不小于45%,胶凝材料用量不低于380kg/m3的要求,保证了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好,不离析,使用高性能减水剂则可有效降低用水量,因此,可以从源头拟制水分和轻质颗粒在混凝土中的上浮,减轻其在盖模下的聚集程度。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在混凝土表面会形成易剥离的薄壳层。
15.3、在免抹面高表观质量盖模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要求模板内侧粘贴模板布,模板上密布透气孔,可以在盖模下形成排水排气通道,有利于聚集在盖模下水和气的排出。
16.要求增加混凝土对模板布的压强,利用混凝土自重和压重块向水、气聚集的部位施加压力,并不止一次地用附着式振动器在盖模背面振动以及锤击,可以迫使聚集于盖模下的水、气在压力和振动共同作用下有效排出。
[0017]“混凝土和模板布之间的压强不小于7.5kpa”的要求,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挤压作用使盖模下的水、气排出,若低于这个压强,混凝土表面容易留下气泡。
[0018]
要求拆模后做好控温和保湿工作,则可以拟制较多胶凝材料用量的盖模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
[0019]
这些材料配制、浇筑和养护方法综合应用,缺一不可,可以有效消减由水、气和轻质颗粒在混凝土表面聚集等因素带来瑕疵,形成光洁的混凝土表观。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一种免抹面高表观质量盖模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示意图;图2 本发明方法浇筑的混凝土表观质量对比效果图,a本发明方法浇筑的盖模混凝土,b 未抹面非专利方法浇筑的盖模混凝土。
[0021]
其中:模板1,模板布2,透气孔3,进料口4,堵头5,压重块6,混凝土7,基础8。
[0022]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
实施例1如图1:模板1覆盖在仓位上方,是一种典型的盖模混凝土仓位。模板布2粘贴在模板1内侧,透气孔3密布于模板1上,模板1上开设了多个进料口4。随着混凝土7浇筑面的升高,相应高度处的进料口4用堵头5封闭,浇筑面至最高位后,可以将压重块6通过上部进料口4放置在混凝土7上,用以增加混凝土7对模板布2的压强,在混凝土7临近初凝时取下压重块6,并用堵头5把对应的进料口4封闭。基础8和模板1共同形成仓位空间。
[0024]
具体包括以下:仰拱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210mm,扩散度515mm,泌水率为0,粘聚性好,无板结,初凝时间7小时。
[0025]
混凝土水胶比0.35,砂率46%,胶凝材料用量452kg/m3。
[0026]
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40mm,使用高性能减水剂,型号htpc
‑ⅰ
,掺量0.7%。
[0027]
模板布:符合《混凝土工程用透水模板布》jt/t736-2015中的技术要求。厚度1.5mm,平均孔径28
µ
m,排水能力不小于3l/m2,保水量不小于0.45l/m2。
[0028]
模板:钢质模板;设置透气孔直径10mm,间距50cm,排距50cm;设置进料口尺寸500mm
×
500mm,品字形布置,间距3m,排距3m;模板背面设置附着式振动器,功率1.5kw,间距4.5m,排距4.5m。
[0029]
粘贴模板布时,保证模板布表面清洁,无褶皱,钢模板内侧处理干净、平整,用专用喷胶均匀喷洒钢模板内表面,拉紧模板布,将毛面按压于模板上,由中心向四周推赶平整,确保粘贴牢固。进料口处的模板布留出开口,大小与进料口一致,四周裁剪平齐,粘贴牢固。堵头内侧粘贴模板布。用堵头封闭进料口时,堵头内壁与进料口周边接合平整。模板布对应透气孔处不开孔。
[0030]
入仓混凝土按40cm一层均匀振捣密实,不过振,模板布附近振捣时间延长约5s。
[0031]
当上、下层混凝土高差超过0.5m后,开启下层混凝土处模板背面的附着式振动器,振动10s,同时,在远离振动器的边角位置每处锤击15下,之后每隔1小时重复1次振动和锤击,先后共进行了3次。选择0.5m混凝土高差的原因是,0.5m高混凝土柱可以产生约12kpa的
压强,满足“混凝土和模板布之间的压强不小于7.5kpa”的要求,且留有富余。
[0032]
混凝土浇筑至仓位最高处,则混凝土面升至顶部进料口处,此时,通过进料口在混凝土面上放置配重块,配重块底面尺寸490mm
×
490mm,配重200kg,压强为7.8kpa,并对相应高度处的模板进行振动和锤击,保证顶部混凝土和模板布之间的压强不小于7.5kpa,排出滞留于模板布处的空气和水。临近混凝土初凝时,取下压重块,修平进料口处的混凝土,装上堵头,将进料口封闭。
[0033]
由于模板布有保温、保湿作用,可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对混凝土进行喷淋或喷雾保湿,必要时进行控温,防止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产生。
[0034]
清理干净表面粘附的浆体,修补破损之处,模板布可重复使用2到3次。
[0035]
本发明浇筑的混凝土表观质量对比效果如图2。使用本发明方法浇筑的盖模混凝土,拆模后可以看到表面平滑,密实,表观质量高(图2a);与之相反,若不采取相关措施,又不抹面,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会呈现较多气泡、砂线和水痕等缺陷(图2b)。不采取相关措施至少包含下列特征中的一种:混凝土拌和物扩散度小于500mm;泌水率大于0;水胶比大于0.45;砂率小于45%;胶凝材料用量少于380kg/m3;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模板内侧未粘贴模板布;模板上未设置排水孔;未分薄层振捣密实;未加压混凝土同时振动盖模排水、排气等。
[0036]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