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08  121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2.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医保支出越来越多,吻合器也成为重点关注产品。各省都开展集采,以量换价,吻合器野蛮时代开始落幕。吻合器最终将像冠脉支架一样进入百元时代,为医保和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实惠。
3.尽管吻合器在结直肠手术中给医生带来方便,简化手术难度。但是手术中依旧存在无法解决问题: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漏,腹腔中粪便内容物的泄漏,这可能导致败血症甚至死亡。渗漏通常通过放置分流造口以在愈合过程中保护手术吻合来管理,并在初始手术后3至6个月通过手术关闭。尽管分流造口能够减少吻合口漏,但是这让患者在术后的几个月内生活质量变得非常糟糕。
4.鉴于此,特提出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以上现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及其制作工艺。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包括支架编织体;
7.所述支架编织体由双大喇叭型的上端和下端以及中间的凹槽部组成,且为具有弹性性能的一体式网状结构,所述支架编织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覆膜,以包覆所述支架编织体上的网孔。
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编织体由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9.进一步的,所述覆膜的形式为医用硅橡胶或ftfe高分子医用膜,覆膜的方式为支架表面全部或延长至肛门处。
10.进一步的,所述网孔的形状为弧形、菱形或w型中的一种。
11.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的制作工艺,制作所述支架编织体包括如下步骤:
12.(一)网孔为弧形结构
13.s1:用直尺测量编制工装,确定编织长度,起始测量点在工装纹路槽交叉点,用大头针在交叉点下方孔定位,测量结束点需在工装凹槽处,大头针在凹槽处上边孔定位;
14.s2:将一根镍钛丝一半长度绕成小圈(绕圈的时候注意镍钛丝不得折皱或打折),另一半从工装头部定位孔的内孔穿出;
15.s3:将镍钛丝沿着模具上的纹路槽(大头针上方纹路槽)进行绕丝,当绕线交叉时需判断穿丝方式在上或下,两条相邻的交叉线应一上一下穿丝,整个过程中不可出现同上同下穿丝现象(下方穿丝困难可用挑针辅助穿丝);
16.s4:当一半的镍钛丝编织完成后,将另一半绕圈镍钛丝松开,按照上述的编织方法
反方向进行编织,直至整个纹路槽编满;
17.s5:编织完成后,镍钛丝需继续顺着纹路槽编织,直至与另一端镍钛丝重合,然后将重合的丝材并紧,剪去多余的镍钛丝(两端丝须各留约50mm长备用)。
18.(二)网孔为w型结构
19.s1:按要求取一根镍钛丝,一端用大头针在孔内固定,另一端按照w型在工装上绕线,第一圈绕线上下均间隔两个孔位定位一颗大头针;第二圈绕线,上下均间隔一个孔位定位一颗大头针;第三圈绕线,上下剩余孔位均用大头针定位,且每行绕线的第二个交叉点钛丝需在下方穿越,绕完结束回到原点位置,此时上下两周孔位插满大头针;
20.s2:在起始行沿一个方向缠丝四到五次;
21.s3:按照相同的绕线方法继续向下绕线用大头针定位,向上绕线要穿线绕过,绕过之后拔出该孔位大头针,插入下排孔定位;
22.s4:绕线完毕,回到中排起始点,此时中排大头针全部取出,下排孔位插满大头针,按照s2的缠丝方式接头,上下排接线后处于一条斜线上;
23.s5:头部编织方式与上述编织方式相同,编织完毕,在上下部位各缠一圈铝丝固定,防止大头针脱落。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5.1.通过在吻合口放置覆膜支架,从而加速吻合口康复避免吻合口漏发生;
26.2.采用微创方式植入,而且手术完全可逆。一旦植入,会覆盖结肠直至肛门,其中在支架处可以形成空密封,保证体液排出。它会一直保持在原位,直到身体的自然愈合和组织修复过程完成(大约两周),然后在内窥镜手术中将其移除,无需进行第二次手术干预。这使患者无需承受人工肛门和佩戴造口袋痛苦,10天后就可移除,患者即可恢复正常生活;
27.3.有效避免吻合口漏,同时让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恢复正常人生活。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中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更为详细、完整的说明。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具体实施例1,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包括支架编织体;
33.支架编织体由双大喇叭型的上端和下端以及中间的凹槽部组成,且为具有弹性性
能的一体式网状结构,支架编织体由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34.支架编织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覆膜,以包覆支架编织体上的网孔,覆膜的形式为医用硅橡胶或ftfe高分子医用膜,覆膜的方式为包覆支架表面全部或延长至肛门处,网孔的形状为弧形、菱形或w型中的一种。
35.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的制作工艺,制作所述支架编织体包括如下步骤:
36.(一)网孔为弧形结构
37.s1:用直尺测量编制工装,确定编织长度,起始测量点在工装纹路槽交叉点,用大头针在交叉点下方孔定位,测量结束点需在工装凹槽处,大头针在凹槽处上边孔定位;
38.s2:将一根镍钛丝一半长度绕成小圈(绕圈的时候注意镍钛丝不得折皱或打折),另一半从工装头部定位孔的内孔穿出;
39.s3:将镍钛丝沿着模具上的纹路槽(大头针上方纹路槽)进行绕丝,当绕线交叉时需判断穿丝方式在上或下,两条相邻的交叉线应一上一下穿丝,整个过程中不可出现同上同下穿丝现象(下方穿丝困难可用挑针辅助穿丝);
40.s4:当一半的镍钛丝编织完成后,将另一半绕圈镍钛丝松开,按照上述的编织方法反方向进行编织,直至整个纹路槽编满;
41.s5:编织完成后,镍钛丝需继续顺着纹路槽编织,直至与另一端镍钛丝重合,然后将重合的丝材并紧,剪去多余的镍钛丝(两端丝须各留约50mm长备用)。
42.(二)网孔为w型结构
43.s1:按要求取一根镍钛丝,一端用大头针在孔内固定,另一端按照w型在工装上绕线,第一圈绕线上下均间隔两个孔位定位一颗大头针;第二圈绕线,上下均间隔一个孔位定位一颗大头针;第三圈绕线,上下剩余孔位均用大头针定位,且每行绕线的第二个交叉点钛丝需在下方穿越,绕完结束回到原点位置,此时上下两周孔位插满大头针;
44.s2:在起始行沿一个方向缠丝四到五次;
45.s3:按照相同的绕线方法继续向下绕线用大头针定位,向上绕线要穿线绕过,绕过之后拔出该孔位大头针,插入下排孔定位;
46.s4:绕线完毕,回到中排起始点,此时中排大头针全部取出,下排孔位插满大头针,按照s2的缠丝方式接头,上下排接线后处于一条斜线上;
47.s5:头部编织方式与上述编织方式相同,编织完毕,在上下部位各缠一圈铝丝固定,防止大头针脱落。
4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49.1.通过在吻合口放置覆膜支架,从而加速吻合口康复避免吻合口漏发生;
50.2.采用微创方式植入,而且手术完全可逆。一旦植入,会覆盖结肠直至肛门,其中在支架处可以形成空密封,保证体液排出。它会一直保持在原位,直到身体的自然愈合和组织修复过程完成(大约两周),然后在内窥镜手术中将其移除,无需进行第二次手术干预。这使患者无需承受人工肛门和佩戴造口袋痛苦,10天后就可移除,患者即可恢复正常生活;
51.3.有效避免吻合口漏,同时让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恢复正常人生活。
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专利,凡在本发明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包括支架编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编织体由双大喇叭型的上端和下端以及中间的凹槽部组成,且为具有弹性性能的一体式网状结构,所述支架编织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覆膜,以包覆所述支架编织体上的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编织体由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的形式为医用硅橡胶或ftfe高分子医用膜,覆膜的方式为支架表面全部或延长至肛门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的形状为弧形、菱形或w型中的一种。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制作所述支架编织体包括如下步骤:(一)网孔为弧形结构s1:用直尺测量编制工装,确定编织长度,起始测量点在工装纹路槽交叉点,用大头针在交叉点下方孔定位,测量结束点需在工装凹槽处,大头针在凹槽处上边孔定位;s2:将一根镍钛丝一半长度绕成小圈(绕圈的时候注意镍钛丝不得折皱或打折),另一半从工装头部定位孔的内孔穿出;s3:将镍钛丝沿着模具上的纹路槽(大头针上方纹路槽)进行绕丝,当绕线交叉时需判断穿丝方式在上或下,两条相邻的交叉线应一上一下穿丝,整个过程中不可出现同上同下穿丝现象(下方穿丝困难可用挑针辅助穿丝);s4:当一半的镍钛丝编织完成后,将另一半绕圈镍钛丝松开,按照上述的编织方法反方向进行编织,直至整个纹路槽编满;s5:编织完成后,镍钛丝需继续顺着纹路槽编织,直至与另一端镍钛丝重合,然后将重合的丝材并紧,剪去多余的镍钛丝(两端丝须各留约50mm长备用)。(二)网孔为w型结构s1:按要求取一根镍钛丝,一端用大头针在孔内固定,另一端按照w型在工装上绕线,第一圈绕线上下均间隔两个孔位定位一颗大头针;第二圈绕线,上下均间隔一个孔位定位一颗大头针;第三圈绕线,上下剩余孔位均用大头针定位,且每行绕线的第二个交叉点钛丝需在下方穿越,绕完结束回到原点位置,此时上下两周孔位插满大头针;s2:在起始行沿一个方向缠丝四到五次;s3:按照相同的绕线方法继续向下绕线用大头针定位,向上绕线要穿线绕过,绕过之后拔出该孔位大头针,插入下排孔定位;s4:绕线完毕,回到中排起始点,此时中排大头针全部取出,下排孔位插满大头针,按照s2的缠丝方式接头,上下排接线后处于一条斜线上;s5:头部编织方式与上述编织方式相同,编织完毕,在上下部位各缠一圈铝丝固定,防止大头针脱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包括支架编织体;支架编织体由双大喇叭型的上端和下端以及中间的凹槽部组成,且为具有弹性性能的一体式网状结构,所述支架编织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覆膜,以包覆所述支架编织体上的网孔。本发明还提供了肠道吻合口漏保护支架的制作工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吻合口放置覆膜支架,从而加速吻合口康复避免吻合口漏发生;无需进行第二次手术干预,使得患者无需承受人工肛门和佩戴造口袋痛苦;有效避免吻合口漏,同时让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恢复正常人生活。生活。生活。


技术研发人员:丁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丁蓓
技术研发日:2022.03.2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96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