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普钙料浆法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2.普钙料浆法生产过程中,料浆反应要达到良好的熟化效果,提高产品的质量,除需要酸、矿适合的配比以及料浆中保持足够高的温度外,料浆的浓度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料浆浓度过高,会影响到酸矿充分的混化反应,导致酸矿反应的熟化效率降低;而料浆的浓度过低,则会导致酸的耗量增加,同时,料浆过低也会影响到产品的产量偏低。料浆保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产量、质量综合数据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装置。
3.在专利cn202010683425.2中,公开了一种输送消解电石粉尘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电石破碎、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电石粉尘收集至布袋除尘器;b.将布袋除尘器的电石粉尘通过加压氮气密闭循环输送系统:由氮气压缩机压缩低压储气罐内氮气,经高压储气罐至发送罐汲取、输送电石粉尘,电石粉尘由一级除尘器捕集到储灰仓;c.将储灰仓中的电石粉尘,通过粉尘加料器加入电石粉尘发生器中,控制反应温度进行消解;产生的乙炔气经洗涤后回收储存;产生的浆料输送至渣浆压滤处理。解决输送电石粉尘摩擦静电、含氧及受潮安全隐患、输送管线易堵塞及管链故障率高等问题。
4.在专利cn200610021182.6中,公开了一种采用酸性料浆浓缩生产磷酸二铵的方法,以湿法稀磷酸为原料,工艺步骤依次为一次氨化反应、酸性料浆浓缩、二次氨化反应、转鼓氨化造粒和干燥,转鼓氨化造粒和干燥步骤产生的含氨尾气用湿法稀磷酸洗涤,所获的洗涤液用于一次氨化反应。一次氨化反应,制备中和度为0.5~1.0的酸性磷铵料浆;酸性料浆浓缩,使酸性料浆的终点含水量为13~20%;二次氨化反应,将料浆的中和度提高到1.30~1.50;转鼓氨化造粒,将物料进一步氨化至中和度1.60~1.90,出造粒机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2~4%。上述方法所生产的磷酸二铵,氮磷比0.32~0.40,具有传统产品的优良性状。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后工序造粒工段洗涤收集粉尘后的洗涤工艺水,将后工序中的洗涤工艺水补充到反应槽中,既能调节本工序中的料浆反应浓度,还能把后工序的工艺水消化在系统中,提高粉尘洗涤效果,保障外排废气达标,解决了现有普钙料浆法生产过程中,调整料浆浓度的能耗和环保压力大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包括工艺水循环槽、工艺水过渡槽、工艺水储槽、卧式泵和反应槽,其中:
8.所述工艺水循环槽设置在工艺水过渡槽旁;所述工艺水循环槽和工艺水过渡槽之
间设有自流管道;
9.所述工艺水过渡槽内设有过渡槽搅拌桨和过渡槽泵;
10.所述过渡槽泵的出液口设置在工艺水储槽内;
11.所述工艺水储槽内设有储槽搅拌桨;
12.所述卧式泵设置在工艺水储槽和反应槽之间;
13.所述卧式泵的进液管与工艺水储槽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卧式泵的出液管与反应槽相连通;
14.所述出液管上还设有流量计。
15.可选或优选地,所述工艺水循环槽内的温度为45-50℃。
16.可选或优选地,所述自流管道连接在工艺水循环槽和工艺水过渡槽的上部。
17.可选或优选地,所述过渡槽泵的进液口设置在工艺水过渡槽内的下部,但不与工艺水过渡槽的槽底相接触。
18.可选或优选地,所述反应槽内设有反应槽搅拌桨,所述反应槽搅拌桨的尺寸大于过渡槽搅拌桨和储槽搅拌桨的尺寸;
19.所述反应槽的体积容量大于工艺水过渡槽和工艺水储槽的体积容量。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洗涤工艺水送入到反应槽的料浆中,使料浆浓度得到了相当大幅度的提高,而工艺水本身45
°‑
50
°
的温度,保证了料浆反应温度不因为工艺水的添加而降低,由此,既满足了料浆的浓度指标要求,也保证了料浆反应的温度指标要求。本实用新型在卧式泵的出液管上设有流量计,通过流量计的调节,使料浆浓度的控制更加得以保障。同时,把造粒粉尘洗涤工序产生的一定浓度的洗涤水全部集中返回到生产系统中,使洗涤工艺水得到了非常合理的利用,满足了工艺水零排的要求,减少了环保压力。而且、洗涤槽系统的洗涤水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换,洗涤能力也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在提高生产的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改善环保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艺水过渡槽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艺水储槽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附图标记为:
27.1-工艺水循环槽,2-工艺水过渡槽,3-过渡槽搅拌桨,4-过渡槽泵,5-工艺水储槽,6-储槽搅拌桨,7-卧式泵,8-流量计,9-反应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
用新型。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如图1所示:
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包括工艺水循环槽1、工艺水过渡槽2、工艺水储槽5、卧式泵7和反应槽9,其中:
33.所述工艺水循环槽1设置在工艺水过渡槽2旁;所述工艺水循环槽1和工艺水过渡槽2之间设有自流管道;
34.所述工艺水过渡槽2内设有过渡槽搅拌桨3和过渡槽泵4;
35.所述过渡槽泵4的出液口设置在工艺水储槽5内;
36.所述工艺水储槽5内设有储槽搅拌桨6;
37.所述卧式泵7设置在工艺水储槽5和反应槽9之间;
38.所述卧式泵7的进液管与工艺水储槽5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卧式泵7的出液管与反应槽9相连通;所述出液管上还设有流量计8。
39.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艺水循环槽1内的温度为45~50℃。
40.本实施例中,所述自流管道连接在工艺水循环槽1和工艺水过渡槽2的上部。
41.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槽泵4的进液口设置在工艺水过渡槽2内的下部,但不与工艺水过渡槽2的槽底相接触。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槽9内设有反应槽搅拌桨,所述反应槽搅拌桨的尺寸大于过渡槽搅拌桨3和储槽搅拌桨6的尺寸;所述反应槽9的体积容量大于工艺水过渡槽2和工艺水储槽5的体积容量。
43.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44.s1、将后工序中产生的粉尘洗涤的工艺水添加到工艺水循环槽1中;
45.s2、当工艺水在循环槽中1中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自流管道自流到工艺水过渡槽2中;
46.s3、工艺水在工艺水过渡槽2内受到过渡槽搅拌桨3的不断搅动,保证工艺水浓度处于均匀状态;
47.s4、工艺水过渡槽2内的工艺水通过工艺水过渡槽2内的过渡槽泵4输送至工艺水储槽5内;
48.s5、工艺水在工艺水储槽5内一样受到其槽内的储槽搅拌桨6的充分搅拌,从而防止沉淀;
49.s6、通过卧式泵7将工艺水送到反应槽9内,汇入到反应料浆中。进入反应槽9前的工艺水的流量,能够通过管道上的流量计8进行调节,根据反应料浆的浓度情况,调节料浆浓度。
50.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51.(1)能够利用洗涤工艺水,使料浆浓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52.(2)由于工艺水本身温度处于45-50℃之间,既满足了料浆的浓度指标要求,也保证了料浆反应的温度指标要求;
53.(3)本实施例在卧式泵的出液管上设有流量计,能使料浆浓度的控制更加可靠。
54.实施例2:
55.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相比于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
56.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艺水的浓度为25-30%,其化学成分包括h2sif6、ca(h2po4)2和hf。
57.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艺水的温度为50℃。
58.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槽搅拌桨3和储槽搅拌桨6的尺寸相同;所述工艺水过渡槽2的提及容量和工艺水储槽5的体积容量大小相等;
59.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60.s1、将后工序中产生的粉尘洗涤的工艺水添加到工艺水循环槽1中;
61.s2、当工艺水在循环槽中1中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自流管道自流到工艺水过渡槽2中;
62.s3、工艺水在工艺水过渡槽2内受到过渡槽搅拌桨3的不断搅动,保证工艺水浓度处于均匀状态;
63.s4、工艺水过渡槽2内的工艺水通过工艺水过渡槽2内的过渡槽泵4输送至工艺水储槽5内;
64.s5、工艺水在工艺水储槽5内一样受到其槽内的储槽搅拌桨6的充分搅拌,从而防止沉淀;
65.s6、通过卧式泵7将工艺水送到反应槽9内,汇入到反应料浆中。进入反应槽9前的工艺水的流量,能够通过管道上的流量计8进行调节,根据反应料浆的浓度情况,调节料浆浓度。
66.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67.(1)能够利用洗涤工艺水,使料浆浓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68.(2)由于工艺水本身温度处于50℃,既满足了料浆的浓度指标要求,也保证了料浆反应的温度指标要求;
69.(3)本实施例在卧式泵的出液管上设有流量计,能使料浆浓度的控制更加可靠;
70.(4)本实施例的洗涤槽系统的洗涤水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换,相比于现有技术,洗涤能力也得到提高。
7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艺水循环槽(1)、工艺水过渡槽(2)、工艺水储槽(5)、卧式泵(7)和反应槽(9),其中:所述工艺水循环槽(1)设置在工艺水过渡槽(2)旁;所述工艺水循环槽(1)和工艺水过渡槽(2)之间设有自流管道;所述工艺水过渡槽(2)内设有过渡槽搅拌桨(3)和过渡槽泵(4);所述过渡槽泵(4)的出液口设置在工艺水储槽(5)内;所述工艺水储槽(5)内设有储槽搅拌桨(6);所述卧式泵(7)设置在工艺水储槽(5)和反应槽(9)之间;所述卧式泵(7)的进液管与工艺水储槽(5)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卧式泵(7)的出液管与反应槽(9)相连通;所述出液管上还设有流量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水循环槽(1)内的温度为45~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流管道连接在工艺水循环槽(1)和工艺水过渡槽(2)的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泵(4)的进液口设置在工艺水过渡槽(2)内的下部,但不与工艺水过渡槽(2)的槽底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槽(9)内设有反应槽搅拌桨,所述反应槽搅拌桨的尺寸大于过渡槽搅拌桨(3)和储槽搅拌桨(6)的尺寸;所述反应槽(9)的体积容量大于工艺水过渡槽(2)和工艺水储槽(5)的体积容量。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涉及普钙料浆法生产技术领域。该高效调节反应槽内料浆浓度的装置包括工艺水循环槽(1)、工艺水过渡槽(2)、工艺水储槽(5)、卧式泵(7)和反应槽(9),能够充分利用后工序造粒工段洗涤收集粉尘后的洗涤工艺水,将后工序中的洗涤工艺水补充到反应槽中,既能调节本工序中的料浆反应浓度,还能把后工序的工艺水消化在系统中,提高粉尘洗涤效果,保障外排废气达标,解决了现有普钙料浆法生产过程中,调整料浆浓度的能耗和环保压力大技术问题。调整料浆浓度的能耗和环保压力大技术问题。调整料浆浓度的能耗和环保压力大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仕刚 于长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防城港盛农磷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