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探测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内镜观察仪。
背景技术:2.电子内镜观察仪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安防、工业、美容、动物、医疗、运输、检查,商业等,能够对缝隙较小的位置进行观察。
3.相关技术中,电子内镜观察仪包括有操作手柄以及与操作手柄电连接的显示器,操作手柄包括有探头部和手柄部,探头部可以伸入至缝隙和孔中。探头部内包括有成像器件和发光器件,电子内镜观察仪在工作时,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成像器件对外部环境进行拍摄并传送至显示器,由显示器进行展示。
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将探头部的前端部分伸入至缝隙中时,探头部的前端部分难免会意外并顶到实物,导致探头部内的部件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降低探头部发生损坏的风险,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内镜观察仪。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内镜观察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内镜观察仪,包括有操作手柄以及与操作手柄电连接的显示器;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有探头部和手柄部,所述探头部用于对外界进行照明并拍摄图像;所述探头部包括有主壳体、设置在主壳体内的电路板以及滑动连接于主壳体上的探头杆;所述主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探头杆施加力并驱使探头杆与主壳体相对位置固定的弹性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探头部可以伸入至缝隙中并对外界环境进行拍摄。当探头杆因为操作不当而顶到实物时,探头杆可以向主壳体内移动,此时弹性件受力形变,当探头杆不再受到外力,探头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本技术起到保护探头部的作用,降低了探头部发生损坏的风险。
8.可选的,所述主壳体包括有壳身和前盖;所述探头杆滑动连接于前盖,所述前盖相对固定设置有支撑块,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支撑块相对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探头杆相对固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与前盖相对固定,在将前盖与壳身进行装配时,带同支撑块一同插入至壳身内,具有方便安装的效果。
10.可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前端为凸台,所述弹簧的一端套在凸台外侧;所述探头杆上固定设置有抵接盘,抵接盘与前盖之间形成有限位环槽,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嵌入至限位环槽内并与抵接盘抵触。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和限位环槽的的设置具有稳定弹簧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探头杆朝向支撑块的一端设置有防撞圆柱,所述防撞圆柱能够限制探头杆向远离支撑块移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圆柱的设置起到保护探头杆的作用。
14.可选的,所述支撑块上开有档位环槽,所述档位环槽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弹簧的一端能够进入档位环槽并抵触压力传感器,所述探头部上设置有报警指示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预设有第一上限值,当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一上限值时,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提醒。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探头杆向壳身内移动时,弹簧一端能够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施加压力,通过适应性的调整,使得这个压力会大于第一上限值,报警指示器会进行报警,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接收提醒。
16.可选的,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位于档位环槽内的档位斜壁,所述档位斜壁能够发生形变并具有复位能力,所述档位斜壁的斜壁与弹簧的一端抵触;当防撞圆柱向凸台移动且防撞圆柱与凸台抵触前,弹簧位于档位环槽内的一端挤压档位斜壁并挤压压力传感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档位斜壁的设置使得探头杆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弹簧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只有当探头杆向壳身内移动时,弹簧克服档位斜壁的形变力并挤压压力传感器,这种设置能够避免弹簧一直接触压力传感器,提高压力传感器的寿命,同时还能避免弹簧在自重的情况下挤压压力传感器,提高精确度。且档位斜壁具有复位能力,当探头杆不再受到外力时,档位斜壁复位并再次实现弹簧和压力传感器分离。
18.可选的,所述报警指示器包括有指示灯以及前照灯;所述指示灯设置在壳身上,所述前照灯设置在探头杆前端;当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时,指示灯点亮并提醒,前照灯发光并在显示器上进行提醒显示。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时,操作人员若此时正看向待观察物件,则壳身上的指示灯便于提醒操作人员,探头杆已顶到物体;操作人员若此时正看显示器,则前照灯的发光会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便于提醒操作人员,探头杆已顶到物体。
20.可选的,所述探头部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焦距的调节焦距按钮;所述手柄部上设置有用于定格拍摄界面的定格功能按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焦距按钮能够调节焦距,显示器显示的图片更加清晰。通过按下定格功能按钮,可以实现将当下的拍摄界面固定在显示器上进行展示。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探头杆相对于前盖可滑移设置,再通过设置弹簧使得探头杆稳定在初始位置,当探头杆因为操作不当顶到实物以后,探头杆可以向主壳体内移动,弹簧起到缓冲的作用,起到保护探头部的作用,降低了探头部发生损坏的风险;2.报警指示器的设置,不管是操作人员看向待观察物件还是显示器,均便于发现探头杆已顶到物体。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操作手柄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操作手柄;2、显示器;3、探头部;4、手柄部;5、探头杆;6、主壳体;7、电路板;8、壳身;9、前盖;10、支撑块;11、凸台;12、防撞圆柱;13、弹簧;14、抵接盘;15、限位环槽;16、调节焦距按钮;17、定格功能按钮;18、档位环槽;19、压力传感器;20、档位斜壁;21、指示灯;22、前照灯。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内镜观察仪,参照图1,包括有操作手柄1以及与操作手柄1电连接的显示器2。操作手柄1包括有探头部3和手柄部4,探头部3和手柄部4可以采用插接固定,也可后期再进行螺丝加固。探头部3内设置有成像器件和发光器件,成像器件可以对外界进行拍摄,发光器件用于对外界进行照明以辅助拍摄。
27.参照图2、图3,探头部3包括有探头杆5、主壳体6以及设置在主壳体6内的电路板7。操作人员可通过握持手柄部4,将探头杆5伸入至待观察的实物的缝隙中,探头部3对探头前端的事物进行拍摄,并通过电路板7传输至显示器2进行图像显示。
28.参照图3、图4,主壳体6包括有壳身8以及与壳身8螺纹连接固定的前盖9。前盖9与电路板7相对固定,电路板7上朝向前盖9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支撑块10的前端为凸台11。
29.参照图4,探头杆5滑动连接于前盖9上,且探头杆5朝向支撑块10的一端设置有防撞圆柱12,防撞圆柱12限制探头杆5向远离支撑块10移动的最大距离。防撞圆柱12朝向支撑块10的一侧可以选用塑料件,也可以选用橡胶件,当探头杆5朝向支撑块10移动一段距离后,防撞圆柱12与凸台11抵接,防撞圆柱12的设置具有保护探头杆5和电路板7的作用。
30.参照图4、图5,前盖9与支撑块10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本实施例中选用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与支撑块10相对固定,弹簧13的另一端与探头杆5相对固定。当探头杆5因为顶到物体而朝向支撑块10移动时,弹簧13的设置起到缓冲的作用。需要提及的是,探头杆5上固定连接有抵接盘14,抵接盘14与前盖9之间形成有限位环槽15,弹簧13的一端嵌入至限位环槽15内并与抵接盘14抵触,弹簧13的另一端套在凸台11外侧,凸台11和限位环槽15的的设置均具有稳定弹簧13的效果。
31.参照图1、图2,探头部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焦距的调节焦距按钮16,通过转动调节焦距按钮16,能够调节焦距,显示器2显示的图片更加清晰。手柄部4上设置有用于定格拍摄界面的定格功能按钮17,通过按下定格功能按钮17,可以实现将当下的拍摄界面固定在显示器2上进行展示。
32.调节焦距按钮16和定格功能按钮17均电连接于电路板7,接收对应的调节焦距按钮16是否转动以及定格功能按钮17是否被按压以输出信号至电路板7,电路板7再进行焦距调节控制以及定格拍摄界面控制。
33.具体使用工况如下:当探头杆5因为操作不当而顶到实物时,探头杆5可以向主壳体6内移动,此时弹簧13受力形变,当探头杆5不再受到外力时,探头杆5在弹簧13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本技术起
到保护探头部3的作用,降低了探头部3内部的器件发生损坏的风险。
34.实施例二:参照图6、图7,与实施例一不同是,支撑块10朝向前盖9的一侧开有档位环槽18,档位环槽18的槽底固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9。支撑块10上还固定连接有位于档位环槽18内的档位斜壁20。弹簧13远离前盖9的一端位于档位环槽18内并与档位斜壁20的斜壁抵触。档位斜壁20成环形设置且能够发生形变并具有复位能力,例如本技术采用橡胶。当探头杆5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弹簧13位于档位环槽18内的一端与档位斜壁20的斜壁抵接,此时的弹簧13与压力传感器19不接触,也不会对压力传感器19进行施压,避免弹簧13在自重的情况下挤压压力传感器19。当探头杆5因为操作不当而顶到实物时,探头杆5可以向支撑块10靠近移动,弹簧13受力被压缩,此时的弹簧13对档位斜壁20的作用力增大,当防撞圆柱12向凸台11移动且防撞圆柱12与凸台11抵触前,弹簧13位于档位环槽18内的一端挤压档位斜壁20后往档位环槽18的槽底移动并挤压压力传感器19。当探头杆5不再受到外力时,档位斜壁20复位并再次实现弹簧13和压力传感器19分离。档位斜壁20的设置具有减少压力传感器19的受压次数,提高了压力传感器19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压力传感器19的保持高精度的时间,还可以采用其他更加便宜的元器件以降低成本,比如采用力敏电阻来判断是否受压。
35.参照图6、图7,探头部3上还设置有报警指示器。本实施例中的压力传感器19预设有第一上限值,当压力传感器19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一上限值时,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提醒。当防撞圆柱12向凸台11移动且防撞圆柱12与凸台11抵触前,弹簧13挤压压力传感器19,通过调整可以实现此时对压力传感器19的压力大于第一上限值,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通过报警指示器的设置,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接收提醒。
36.参照图6、图7,报警指示器包括有指示灯21以及前照灯22。指示灯21设置在壳身8上,当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时,指示灯21点亮并提醒。前照灯22设置在探头杆5的前端处,当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时,前照灯22发光并在显示器2上进行提醒显示。当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时,操作人员若此时正看向待观察物件,则壳身8上的指示灯21便于提醒操作人员,探头杆5已顶到物体。操作人员若此时正看显示器2,则前照灯22的发光会在显示器2上进行显示,便于提醒操作人员,探头杆5已顶到物体。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电子内镜观察仪,包括有操作手柄(1)以及与操作手柄(1)电连接的显示器(2);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有探头部(3)和手柄部(4),所述探头部(3)用于对外界进行照明并拍摄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部(3)包括有主壳体(6)、设置在主壳体(6)内的电路板(7)以及滑动连接于主壳体(6)上的探头杆(5);所述主壳体(6)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探头杆(5)施加力并驱使探头杆(5)与主壳体(6)相对位置固定的弹性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内镜观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6)包括有壳身(8)和前盖(9);所述探头杆(5)滑动连接于前盖(9),所述前盖(9)相对固定设置有支撑块(10),所述弹性件为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一端与支撑块(10)相对固定,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与探头杆(5)相对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内镜观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的前端为凸台(11),所述弹簧(13)的一端套在凸台(11)外侧;所述探头杆(5)上固定设置有抵接盘(14),抵接盘(14)与前盖(9)之间形成有限位环槽(15),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嵌入至限位环槽(15)内并与抵接盘(14)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内镜观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杆(5)朝向支撑块(10)的一端设置有防撞圆柱(12),所述防撞圆柱(12)能够限制探头杆(5)向远离支撑块(10)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内镜观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上开有档位环槽(18),所述档位环槽(18)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9),所述弹簧(13)的一端能够进入档位环槽(18)并抵触压力传感器(19),所述探头部(3)上设置有报警指示器;所述压力传感器(19)预设有第一上限值,当压力传感器(19)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一上限值时,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提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内镜观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上设置有位于档位环槽(18)内的档位斜壁(20),所述档位斜壁(20)能够发生形变并具有复位能力,所述档位斜壁(20)的斜壁与弹簧(13)的一端抵触;当防撞圆柱(12)向凸台(11)移动且防撞圆柱(12)与凸台(11)抵触前,弹簧(13)位于档位环槽(18)内的一端挤压档位斜壁(20)并挤压压力传感器(19)。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内镜观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指示器包括有指示灯(21)以及前照灯(22);所述指示灯(21)设置在壳身(8)上,所述前照灯(22)设置在探头杆(5)前端;当报警指示器进行报警时,指示灯(21)点亮并提醒,前照灯(22)发光并在显示器(2)上进行提醒显示。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内镜观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部(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焦距的调节焦距按钮(16);所述手柄部(4)上设置有用于定格拍摄界面的定格功能按钮(17)。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内镜观察仪,涉及探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操作手柄以及与操作手柄电连接的显示器;操作手柄包括有探头部和手柄部,探头部用于对外界进行照明并拍摄图像;探头部包括有主壳体、设置在主壳体内的电路板以及滑动连接于主壳体上的探头杆;主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探头杆施加力并驱使探头杆与主壳体相对位置固定的弹性件。本申请具有降低探头部发生损坏风险的效果。低探头部发生损坏风险的效果。低探头部发生损坏风险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叶小波 叶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馨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9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