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覆膜砂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
背景技术:2.覆膜砂是砂粒表面在造型前即覆有一层固体树脂膜的型砂或芯砂。有冷法和热法两种覆膜工艺:冷法用乙醇将树脂溶解,并在混砂过程中加入乌洛托品,使二者包覆在砂粒表面,乙醇挥发,得覆膜砂;热法把砂预热到一定温度,加树脂使其熔融,搅拌使树脂包覆在砂粒表面,加乌洛托品水溶液及润滑剂,冷却、破碎、筛分得覆膜砂。用于铸钢件、铸铁件,而现有的覆膜砂在进行生产时,常常需要使用混砂装置来实现对物料的混合处理。
3.而现有的覆膜砂混砂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常常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因树脂粘接剂难以充分的与砂体进行混合,进而极易导致覆膜砂的混砂效率较为低下的现象产生;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解决现有的混砂装置的混合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上转动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套与下料管连接,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与下料管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管与下料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搅拌外壳,所述搅拌外壳设置为圆盘状,所述搅拌外壳与连接管连接,所述搅拌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渗料板,所述渗料板设置为圆板状,所述渗料板上设置有多个渗料孔,且渗料孔的深度与渗料板的厚度设置为一致,所述渗料板与搅拌外壳连接。
6.优选的,所述下料管的外侧设置有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设置为圆筒状,所述装置外壳与下料管设置为转动连接,所述装置外壳的上端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下料管连接。
7.优选的,所述传动轮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的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
8.优选的,所述下料管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转轴,所述固定块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
9.优选的,所述驱动转轴上设置有固定轮,所述固定轮上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上设置有翻料板。
10.优选的,所述驱动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贴合箱。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下料管与渗料板的设置,使用者在对该覆膜砂混砂装置进行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驱动电机的设置,来实现对下料管的转动,通过转动的下
料管来实现对渗料板的转动,通过转动的渗料板来对砂体进行搅拌,同时通过渗料板上的渗料孔来将树脂粘合剂可以充分的与砂体进行混合,进而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整个混砂装置的工作效率;
13.2、该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轮、连接条与翻料板的设置,使用者在使用该覆膜砂混砂装置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多个固定轮在物料冲击的作用下来实现连接条的转动,同时通过转动的连接条来实现翻料板的转动,以实现对该混砂装置的混合效率,进而可以大幅度的缓解使用者的使用压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管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的结构图。
17.图中:1、装置外壳;2、下料管;3、传动轮;4、传动带;5、电机转轴;6、驱动电机;7、连接套;8、连接管;9、搅拌外壳;10、渗料板;11、固定块;12、排料管;13、驱动转轴;14、固定轮;15、连接条;16、翻料板;17、贴合箱。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上转动设有下料管2,下料管2上设置有连接套7,连接套7设置有多个,连接套7与下料管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套7上设置有连接管8,连接管8设置有多个,连接套7上设有供连接管8穿过的孔,连接管8与下料管2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管8与下料管2内腔连通,连接管8上设置有搅拌外壳9,搅拌外壳9设置为圆盘状,搅拌外壳9与连接管8连接,搅拌外壳9的内部设置有渗料板10,渗料板10设置为圆板状,渗料板10上设置有多个渗料孔,且渗料孔的深度与渗料板10的厚度设置为一致,渗料板10与搅拌外壳9连接。
20.进一步,装置外壳1设置为圆筒状,装置外壳1与下料管2设置为转动连接,装置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传动轮3,传动轮3与下料管2连接。
21.进一步,传动轮3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4,传动带4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 5,传动带4紧贴电机转轴5与传动轮3,电机转轴5的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与电机转轴5通过联轴器连接。
22.进一步,下料管2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设置为六角块状,固定块11与下料管2连接,固定块1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转轴13,驱动转轴13设置有三个,三个驱动转轴13呈高低状布置,固定块11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12,排料管12设置为圆管状,排料管12与装置外壳1连接,排料管12上设置有电动阀门。
23.进一步,驱动转轴13上设置有固定轮14,固定轮14设置有多个,固定轮 14与驱动转轴13连接,固定轮14上设置有连接条15,连接条15设置有多个,连接条15设置为矩形条状,连接条15与固定轮14连接,连接条15上设置有翻料板16,翻料板16的数量与连接条15的
数量设置为一致,翻料板16设置为矩形条状,翻料板16与连接条15连接。
24.进一步,驱动转轴13的两端均设置有贴合箱17,贴合箱17设置有多个,贴合箱17与驱动转轴13连接,贴合箱17与装置外壳1设置为贴合。
25.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对整个覆膜砂混砂装置进行检查,使用者确认检查无误后,即可以开始对其进行使用,使用者可以通过将砂体送入装置外壳1的内部,并通过下料管2将树脂粘接剂送入搅拌外壳9的内部,通过转动的搅拌外壳9与渗料板10相互配合来实现砂体与树脂粘接剂的混合,一段时间后,即可将物料从排料管12中排出,而使用者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驱动电机6的设置,来实现对下料管2的转动,通过转动的下料管2来实现对渗料板10的转动,通过转动的渗料板10来对砂体进行搅拌,同时通过渗料板10上的渗料孔来将树脂粘合剂可以充分的与砂体进行混合,进而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整个混砂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多个固定轮14在物料冲击的作用下来实现连接条15的转动,同时通过转动的连接条15来实现翻料板16的转动,以实现对该混砂装置的混合效率,进而可以大幅度的缓解使用者的使用压力。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1.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上转动设有下料管(2),所述下料管(2)上设置有连接套(7),所述连接套(7)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套(7)上设置有与下料管(2)连通的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管(8)上设置有搅拌外壳(9),所述搅拌外壳(9)设置为圆盘状,所述搅拌外壳(9)与连接管(8)连接,所述搅拌外壳(9)的内部设置有渗料板(10),所述渗料板(10)设置为圆板状,所述渗料板(10)上设置有多个渗料孔,且渗料孔的深度与渗料板(10)的厚度设置为一致,所述渗料板(10)与搅拌外壳(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设置为圆筒状,所述装置外壳(1)与下料管(2)设置为转动连接,所述装置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传动轮(3),所述传动轮(3)与下料管(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3)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4),所述传动带(4)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5),所述电机转轴(5)的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2)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转轴(13),所述固定块(11)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轴(13)上设置有固定轮(14),所述固定轮(14)上设置有连接条(15),所述连接条(15)上设置有翻料板(1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轴(13)的两端均设置有贴合箱(17)。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套与下料管连接,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管与下料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搅拌外壳,所述搅拌外壳设置为圆盘状,所述搅拌外壳与连接管连接,所述搅拌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渗料板,所述渗料板设置为圆板状,所述渗料板上设置有多个渗料孔,且渗料孔的深度与渗料板的厚度设置为一致,所述渗料板与搅拌外壳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覆膜砂混砂装置,涉及覆膜砂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解决现有的混砂装置的混合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文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谷城东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3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