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onu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2.光网络单元是光纤接入网中光纤终结的设备,它向用户提供多个业务接口,其网络一侧是光接口,用户一侧是电接口。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单单一个光网络单元已渐渐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扩展支架,用以安放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可提高对onu设备的承载能力,可安装多个网络单元,满足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需求。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转轴连接件、基座、第一支架,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连接件的转轴卡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一端面上。
5.优选的,还包括扩展,所述扩展支架的一端设有固定耳板,所述固定耳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耳板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钉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嵌装在所述扩展支架上。
6.优选的,所述转轴连接件包括连接架、安装孔、转轴,所述连接架为横板和竖板形成的l型结构,所述连接架的竖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连接架的横板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卡槽与所述转轴配合连接,所述转轴卡槽的截面为弧形。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支架卡槽,所述第一支架通过卡扣与所述支架卡槽连接,所述卡扣成l型结构。
8.优选的,所述扩展支架上开设有u型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u型安装槽内,所述u型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压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两侧边缘的上部实现对第一支架竖直方向的限位。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整体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水平板和立板,所述卡扣安装在水平板的端头,所述水平板的端面上开设有减重孔。
10.优选的,所述基座上设有熔接盘、减重孔以及位于基座两侧边缘位置的光纤卡槽。
11.优选的,所述扩展支架上设有竖向板,在竖向板上开设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散热孔、风扇安装孔,所述风扇安装孔可安装风扇,所述扩展支架上开设有腰型槽。
12.优选的,所述扩展支架两侧边部位分别设有翻边加强筋。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了由转轴连接件、基座、第一支架形成的设备支架;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增加扩展支架,提高了对网路单元的承载能力,满足多个网络单元的安装需求,同时各部件进行了模块化设计,相互之间装配方便,整体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总装配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轴连接件结构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结构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座正视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基座后视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结构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扩展支架结构图。
22.图中;
23.1、转轴连接件;2、基座;3、第一支架;4、扩展支架;5、转轴卡槽;6、安装孔;7、转轴;8、卡扣;9、支架卡槽;10、固定耳板;11、u型安装槽;12、压板;13、减重孔;14、熔接盘;15、光纤卡槽;16、竖向板;17、散热孔与风扇安装孔;18、翻边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如图1-7所示,包括转轴连接件1、基座2、第一支架3、扩展支架4,在实际生产时,转轴连接件1、基座2、第一支架3、扩展支架4可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使用时,各部件互相装配连接形成onu设备支架。其中基座2与转轴连接件1通过转轴卡槽5连接,具体的,转轴连接件1包括连接架、安装孔6、转轴7,其中连接架为横板和竖板形成的l 型结构,如附图2所示,所述连接架的竖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6,所述连接架的横板上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卡槽5与所述转轴7配合连接,所述转轴卡槽5 的截面为弧形,这样转轴卡槽5可方便地卡装在转轴连接件1的转轴7上,同时由于转轴卡槽5的结构设计,在装配连接后,基座2可绕转轴7在一定范围内转动,进而调节基座2不同的方位,便于光纤在基座2背后的绕线操作,提高装配效率。在实际使用时,转轴连接件1上的安装孔6用来与信息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6.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架3与基座2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具体的,在第一支架3的一端设有卡扣8,如附图6所示,卡扣8成l型结构,在基座2上设有与卡扣8相对应的支架卡槽9,如附图3、4所示,支架卡槽9为竖直方向的长槽结构,在支架卡槽9的下部设有限位板,形成支架卡槽9上宽下窄的结构,在安装时,卡扣8从支架卡槽9的上部较宽部位插入,当卡扣8向下移动至支架卡槽 9底部时完成连接配合,此时l型的卡扣8在限位板的作用下实现定位,此时在水平方向,第一支架3与基座2无法脱离。
27.本实用新型中扩展支架4固定在基座2上,扩展支架4与第一支架3安装在基座2的
同一个端面上,扩展支架4与基座2之间为螺钉连接,如附图1、7所示,在扩展支架4的一端设有固定耳板10,固定耳板10上设有螺纹孔,螺钉穿过固定耳板10上的螺纹孔与基座2固定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扩展支架4不是必须的,当设备支架承载能力不足时,可以根据需要安装扩展支架 4用来提高设备支架的承载能力。
28.当安装扩展支架4时,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架3和扩展支架4之间的连接结构如下,如附图1、7所示,在安装时,第一支架3和扩展支架4的底部是位于同一平面的,在扩展支架4上开设有可容纳第一支架3的u型安装槽11,第一支架3嵌装在u型安装槽11内,在u型安装槽11的侧壁上设有压板12,在安装时,压板12压装在第一支架3两侧边缘的上部实现对第一支架3竖直方向的限位,这样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支架3不会产生上下方向的晃动,避免脱落,整体结构紧凑。
29.为了便于对多个网络单元进行安装,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架3整体成l型结构,其中扩展支架4的上端面上设有竖向板16,如附图7所示,在竖向板16 上开设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散热孔与风扇安装孔17,可以加装风扇对网络设备进行散热,在扩展支架4两侧设有翻边加强筋18,提高了扩展支架的强度。
30.此外本实用新型为了减少整个装置的重量,在基座2和第一支架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13,同时为了更好的安装各电气附件,在基座2上还设有熔接盘14以及位于基座2两侧边缘位置的光纤卡槽15。
31.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的零部件设计,各部件之间连接方便,可靠,通过扩展支架4以及整体结构上的局部设计,可提高对网络单元的承载能力以及安装的便捷性。
32.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连接件、基座、第一支架,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连接件的转轴卡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一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展支架,所述扩展支架的一端设有固定耳板,所述固定耳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耳板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钉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嵌装在所述扩展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连接件包括连接架、安装孔、转轴,所述连接架为横板和竖板形成的l型结构,所述连接架的竖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连接架的横板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卡槽与所述转轴配合连接,所述转轴卡槽的截面为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支架卡槽,所述第一支架通过卡扣与所述支架卡槽连接,所述卡扣成l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支架上开设有u型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u型安装槽内,所述u型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压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两侧边缘的上部实现对第一支架竖直方向的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整体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水平板和立板,所述卡扣安装在水平板的端头,所述水平板的端面上开设有减重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熔接盘、减重孔以及位于基座两侧边缘位置的光纤卡槽。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支架上设有竖向板,在竖向板上开设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散热孔、风扇安装孔,所述风扇安装孔可安装风扇,所述扩展支架上开设有腰型槽。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支架两侧边部位分别设有翻边加强筋。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ONU设备支架,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转轴连接件、基座、第一支架,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连接件的转轴卡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一端面上。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对ONU设备的承载能力,可安装多个网络单元,满足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需求。速发展需求。速发展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屈亚鹏 吴剑 张焕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