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
背景技术:2.电线,又称电能传导线,是用来传输电能、电信号的导线,一般由一根或几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一般是由下列部分组成: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电线),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线电缆可以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车载线缆也叫车载线束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一般是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端子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再连接外导体(外导体一般包括安装在电线电缆两端的公端外导体和母端外导体),之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比如铜套)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实际上也即在一定长度的电线电缆的两端安装接头。一般来说,因涉及多个部件,车载线束的接头安装处理过程需要分成多个不同的工序,在传统的加工作业方式中,这些工序一般都是分开不同位置甚至是不同车间进行的,而且极度依赖人工,不仅中间周转时间长,效率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
4.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包括:机台;线缆上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提供线缆;套铜套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向线缆套入铜套;线缆剥皮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对线缆端部进行剥皮;第一端子铆接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端子铆接到线缆的其中一端;第二端子铆接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端子铆接到线缆的另一端;视觉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检测端子;铝箔电检扩张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对线缆端部进行电检并扩张铝箔;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外导体安装到线缆的其中一端;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外导体安装到线缆的另一端铜套铆压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铜套铆接到线缆上;线缆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对线缆的两端进行检测;线缆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传送线缆;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用于线缆的出料;所述线缆上料机构、套铜套装置、线缆剥皮装置、第一端子铆接装置、第二端子铆接装置、视觉检测装置、铝箔电检扩张装置、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铜套铆压装置、线缆检测装置、出料装置依次设置。
5.进一步的,所述线缆上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的上料轮组,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上料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上料支撑架一侧的线缆输送机构,设置所述线缆牵引机构前侧的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料支撑架上的线缆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与所述上料支撑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料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牵引机构转动的牵引气缸。
6.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框架,设置于所述出料框架上的x轴移动机构,与所述x轴移动机构连接的出料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出料框架上的若干个y轴移动机构,以及与所述y轴移动机构连接的分料夹持机构,所述出料框架内分隔为若干个出料区域。
7.进一步的,所述套铜套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套铜套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套铜套支撑架上的铜套上料机构,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套铜套支撑架上的用于套接铜套的套接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套接机构移动的铜套驱动机构;所述套接机构包括与所述铜套驱动机构连接的铜套升降气缸,与所述铜套升降气缸输出端连接的铜套铆压气缸,以及设置于所述铆压气缸一侧的铜套取料气缸;所述铜套铆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铆压底座,可移动连接在所述铆压底座上的铆压支撑架,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上的铆压刀,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上的用于推动所述铜套的铜套推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铆压刀的铆压驱动机构。
8.进一步的,所述线缆剥皮装置包括剥皮底座,可移动于所述剥皮底座上的剥皮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剥皮支撑架上的剥皮刀头,用于驱动所述剥皮刀头转动的第一剥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剥皮支撑架移动的第二剥皮驱动机构。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铆接装置和第二端子铆接装置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端子送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端子送料机构一侧的料带感应机构,设置于所述端子送料机构另一侧的用于将端子铆接到线缆端部的端子铆接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端子铆接机构的铆接驱动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视觉检测底座,可移动连接于所述视觉检测底座上的视觉支撑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视觉支撑架上的图像采集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转动的第一视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视觉支撑架移动的第二视觉驱动机构;所述线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支架,设置于所述检测支架上的竖直驱动机构,与所述竖直驱动机构连接的检测移动架,设置于所述检测移动架上的视觉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的两个深度检测机构。
11.进一步的,所述铝箔电检扩张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电检扩张底座,可移动连接于所电检扩张底座上的电检扩张支架,设置于所述电检扩张支架上的电检机构和扩张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扩张机构转动的扩张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电检扩张支架移动的支架驱动机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电检扩张支架上的扩张转轴,设置于所述扩张转轴上的电动丝杠,以及与所述电动丝杠连接的扩张治具。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和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均包括外导体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外导体支撑架上的外导体取料安装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导体支撑架一侧的用于向所述外导体取料安装机构供料的外导体上料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导体支撑架上的外导体检测机构。
13.进一步的,所述线缆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传送支撑架,可移动连接于所述传送支撑架上的传送板,设置于所述传送板上的若干个传送夹持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用于驱动所述传送板移动的传送驱动机构。
14.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对车载线缆的端头进行部件安装处理,线缆的上料、剥皮、端子铆接、电检和铝箔扩张、外导体安装、铜套铆接、出料等工序形成完整流畅的处理流程,且处理流程
实现了自动化,且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中间周转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发明在处理结束后对线缆进行自动检测,并由出料装置自动区分不良品,保证了良品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线缆上料装置部分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套铜套装置部分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线缆剥皮装置部分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第一端子铆接装置部分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视觉检测装置部分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铝箔电检扩张装置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铜套铆压装置和线缆检测装置11部分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线缆传送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出料装置的示意图。
26.图中包括有:机台1、线缆上料装置2、上料轮组21、上料支撑架22、线缆输送机构23、裁切机构24、线缆牵引机构25、牵引气缸26、套铜套装置3、套铜套支撑架31、铜套上料机构32、套接机构33、铜套升降气缸331、铜套铆压气缸332、铜套取料气缸333、铜套驱动机构34、线缆剥皮装置4、剥皮底座41、剥皮支撑架42、剥皮刀头43、第一剥皮驱动机构44、第二剥皮驱动机构45、第一端子铆接装置5、端子送料机构51、料带感应机构52、端子铆接机构53、铆接驱动结构54、第二端子铆接装置5a、视觉检测装置6、视觉检测底座61、视觉支撑架62、图像采集机构63、第一视觉驱动机构64、第二视觉驱动机构65、铝箔电检扩张装置7、电检扩张底座71、电检扩张支架72、电检机构73、扩张机构74、扩张转轴741、电动丝杠742、扩张治具743、扩张驱动机构75、支架驱动机构76、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8、外导体支撑架81、外导体取料安装机构82、外导体上料机构83、外导体检测机构84、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8a、铜套铆压装置9、铆压支撑架91、铆压刀92、铜套推动机构93、铆压驱动机构94、线缆检测装置11、检测支架11a、竖直驱动机构11b、检测移动架11c、视觉机构11d、深度检测机构11e、线缆传送装置12、传送支撑架12a、传送板12b、传送夹持机构12c、传送驱动机构12d、出料装置13、出料框架13a、x轴移动机构13b、出料夹持机构13c、y轴移动机构13d、分料夹持机构13e。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参照图1至图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包括:机台1,设置在机台1一侧的线缆上料机构,设置在机台1上的套铜套装置3、线缆剥皮装置4、第一端子铆接装置5、第二端子铆接装置5a、视觉检测装置6、铝箔电检扩张装置7、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8、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8a、铜套铆压装置9、线缆检测装置11、线缆传送装置12,以及设置在机
台1另一侧的出料装置13。
29.其中,线缆上料装置2设置于所述机台1上,用于提供线缆;套铜套装置3,用于向线缆套入铜套;线缆剥皮装置4,用于对线缆端部进行剥皮;第一端子铆接装置5,用于将端子铆接到线缆的其中一端;第二端子铆接装置5a,用于将端子铆接到线缆的另一端;视觉检测装置6,用于检测端子;铝箔电检扩张装置7,用于对线缆端部进行电检并扩张铝箔;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8,用于将外导体安装到线缆的其中一端;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8a,用于将外导体安装到线缆的另一端,铜套铆压装置9,用于将铜套铆接到线缆上;线缆检测装置11,用于对线缆的两端进行检测;线缆传送装置12,用于传送线缆;出料装置13,用于线缆的出料。所述线缆上料机构、套铜套装置3、线缆剥皮装置4、第一端子铆接装置5、第二端子铆接装置5a、视觉检测装置6、铝箔电检扩张装置7、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8、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8a、铜套铆压装置9、线缆检测装置11、出料装置13依次设置。
30.所述线缆上料装置2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1一侧的上料轮组21,设置于所述机台1上的上料支撑架22,设置于所述上料支撑架22一侧的线缆输送机构23,设置所述线缆牵引机构25前侧的裁切机构24,设置于所述上料支撑架22上的线缆牵引机构25,所述牵引机构与所述上料支撑架22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料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牵引机构转动的牵引气缸26(牵引气缸26可通过齿轮齿条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牵引机构具体包括可转动的牵引支架和设置在牵引支架上的夹持气缸,夹持气缸可以夹住线缆。输送机构为设置在线缆上下两侧的导向压轮和输送皮带,输送皮带可以拉动线缆,从而实现输送。裁切机构24是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裁切气缸,两个裁切气缸的输出端均具有切刀,用于切断线缆。上料轮组21用于放置线缆卷,线缆从线缆卷拉出后通过输送机构后穿过裁切机构24,到达牵引机构处,牵引机构将线缆夹紧,在牵引气缸26的驱动下转动一百八十度,将线缆的端部牵引到和套铜套装置3对应的位置处,之后线缆传送机构夹紧线缆的两端,裁切机构24将线缆切断。
31.所述出料装置13包括出料框架13a,设置于所述出料框架13a上的x轴移动机构13b,与所述x轴移动机构13b连接的出料夹持机构13c,设置于所述出料框架13a上的若干个y轴移动机构13d,以及与所述y轴移动机构13d连接的分料夹持机构13e,所述出料框架13a内分隔为若干个出料区域。分料夹头的数量可与出料区域的数量一致,比如本实施例中分为良品区和不良品区,若生产的线缆最终检测为良品,则出料夹持机构13c在x轴移动机构13b的配合下将线缆成品送至良品区对应的分料夹头处,分料夹头在y轴移动机构13d的配合下将线缆有序摆放,检测到时不良品也是同理。
32.所述套铜套装置3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1上的套铜套支撑架31,设置于所述套铜套支撑架31上的铜套上料机构32,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套铜套支撑架31上的用于套接铜套的套接机构33,用于驱动所述套接机构33移动的铜套驱动机构34;所述套接机构33包括与所述铜套驱动机构34连接的铜套升降气缸331,与所述铜套升降气缸331输出端连接的铜套铆压气缸332,以及设置于所述铆压气缸一侧的铜套取料气缸333,铜套铆压气缸332和铜套取料气缸333均采用夹爪气缸,铜套驱动机构34采用电机驱动的丝杠。升降气缸驱动铆压气缸下移,从而带动铜套取料气缸333下移,铜套取料气缸333的仿形爪将铜套夹起后,升降气缸驱动铜套取料气缸333上升到和线缆对应的高度,在铜套驱动机构34的驱动下将铜套套入到线缆,之后铜套取料气缸333的仿形夹爪张开,铜套铆接气缸对铜套进行铆接,使得铜套保
持在线缆上固定不动,从而不会干扰其他工序的加工。
33.所述铜套铆压装置9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的铆压底座,可移动连接在所述铆压底座上的铆压支撑架91,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上的铆压刀92,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上的用于推动所述铜套的铜套推动机构9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铆压刀92的铆压驱动机构94。铜套推动机构93具体包括推动气缸,以及和推动气缸输出端连接的夹爪气缸,夹爪气缸用来夹住铜套,并在推动气缸作用下推动铜套移动。由于前述的套铜套装置3仅是将铜套固定在线缆的某个位置,离线缆的端部仍有一定距离,因此需要铜套推动机构93将铜套推至最终的位置才进行铆压。铆压刀92具体由多个铆压件组合成,并安装在一个刀座中,刀座中具有连接铆压件的滑槽,可以设置驱动盘(驱动盘设置同样设置滑槽或者开孔来连接铆压件)来驱动铆压件进行滑动,多个铆压件可以实现间张开或者相互靠拢的动作,(类似于相机快门的开合动作),将铜套铆压刀92预定位置。
34.所述线缆剥皮装置4包括剥皮底座41,可移动于所述剥皮底座41上的剥皮支撑架42,设置于所述剥皮支撑架42上的剥皮刀头43,用于驱动所述剥皮刀头43转动的第一剥皮驱动机构44,用于驱动所述剥皮支撑架42移动的第二剥皮驱动机构45。剥皮刀头43具有两个刀刃,可以包围线缆,在剥皮刀头43转动时,对线缆的外皮进行切割,并在第二剥皮驱动机构45的配合下将切断的外皮和线缆分离。剥皮刀头43的两个刀刃可设置为类似杠杆的结构,当将两个刀刃的另一端端部张开时,两个刀刃则相互靠近,反之两个刀刃则相互远离,此动作过程可通过设置锥形推块(通过丝杠驱动)来实现。
35.所述第一端子铆接装置5和第二端子铆接装置5a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1上的端子送料机构51,设置于所述端子送料机构51一侧的料带感应机构52,设置于所述端子送料机构51另一侧的用于将端子铆接到线缆端部的端子铆接机构5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端子铆接机构53的铆接驱动结构54。端子是通过料带的上料的,端子送料机构51具有过料道,用于拉动料带的拨料件,以及用于驱动拨料件移动的气缸,料带预设有若干通孔,拨料件可插入通孔中,拨料件可转动连接在一底座上(并设置有弹簧能够实现复位),初始状态下为倾斜状态,气缸驱动底座移动,其端部具有插接结构插入料带的通孔中,插接结构设计成往左侧移动可以脱出料带的通孔,往右侧移动不能脱出料带的通孔,从而可以有序地拉动料带。料带感应机构52具体是包括一固定轴,套设于固定轴上的转动筒,与所述转动筒连接的导料件,设置于所述转动筒外壁的感应件。料带从导料件上方通过,在料带被拉紧时会压迫导料件,驱使转动筒转动,可以设置槽型开关和感应片来监测转动筒是否发生转动,在发生转动时则发送信号让料带的放卷设备进行放卷,保证上料稳定有序。线缆具有公端和母端,第一端子铆接装置5用于铆接公端的端子,第二端子铆接装置5a用于铆接母端的端子。
36.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视觉检测底座61,可移动连接于所述视觉检测底座61上的视觉支撑架62,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视觉支撑架62上的图像采集机构63,用于驱动所述图像采集机构63转动的第一视觉驱动机构64,用于驱动所述视觉支撑架62移动的第二视觉驱动机构65。图像采集机构63具体包括转动座和转动座连接的转动支架,设置在转动支架上的相机、镜头组、光源,根据需求还可设置棱镜,转动为偏心连接,从而使得图像采集机构63可以环绕线缆做圆周运动,从而实现三百六十度的图像采集,准确判断端子铆接是否符合要求。
37.所述线缆检测装置11包括检测支架11a,设置于所述检测支架11a上的竖直驱动机
构11b,与所述竖直驱动机构11b连接的检测移动架11c,设置于所述检测移动架11c上的视觉机构11d,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的两个深度检测机构11e,深度检测机构11e用于检测线缆端部的接触端子深度。两个深度检测机构11e上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视觉机构11d靠近下侧的深度检测机构11e,其中视觉机构11d和下侧的深度检测机构11e用于检测线缆的公端,上侧的深度检测机构11e用于检测线缆的母端。视觉机构11d包括相机、镜头组和光源,依据需求也可设置棱镜,视觉机构11d主要用于检测公端的同心度。
38.所述铝箔电检扩张装置7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1上的电检扩张底座71,可移动连接于所电检扩张底座71上的电检扩张支架72,设置于所述电检扩张支架72上的电检机构73和扩张机构74,用于驱动所述扩张机构74转动的扩张驱动机构75,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电检扩张支架72移动的支架驱动机构76;所述扩张机构74包括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电检扩张支架72上的扩张转轴741,设置于所述扩张转轴741上的电动丝杠742,以及与所述电动丝杠742连接的扩张治具743,扩张治具743在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可以实现直线的移动,可以确保有效地推动铝箔层,使得环绕线束一周的铝箔层完整张开。电检机构73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检扩张支架72上的升降气缸,与所述升降气缸输出端连接的电检夹爪气缸,以及设置在电检夹爪气缸输出端的电检片,电检片可解除线缆的预定位置,判断是否出现短接等问题。
39.所述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8和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8a均包括外导体支撑架81,设置于所述外导体支撑架81上的外导体取料安装机构82,设置于所述外导体支撑架81一侧的用于向所述外导体取料安装机构82供料的外导体上料机构83,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导体支撑架81上的外导体检测机构84。线缆具有公端和母端,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8用于安装公端外导体,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8a用于安装母端外导体。外导体取料安装机构82包括升降气缸,与所述升降气缸输出端连接的夹料夹爪气缸,以及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导正气缸。升降气缸、导正气缸、夹料夹爪气缸、外导体检测机构84通过一个电动丝杠742驱动,导正气缸用于对线缆的端部进行导正,夹料夹爪气缸用于从上料机构抓取外导体,在电动丝杠742的配合下降外导体安装到线缆的端部。外导体检测机构84具体包括检测气缸、和检测气缸输出端连接的深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接触端子深度,判断外导体的安装是否达到要求。
40.所述线缆传送装置12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1上的传送支撑架12a,可移动连接于所述传送支撑架12a上的传送板12b,设置于所述传送板12b上的若干个传送夹持机构12c,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的用于驱动所述传送板12b移动的传送驱动机构12d。本实施例中,线缆传送时为u形,也即两个夹持机构分别夹持线缆的两端,传送板12b每次移动的距离设置为线缆两端的间距。本发明除了线缆上料机构和出料机构之外,各个装置均设置有用于定线的机构,在线缆传送装置12将线缆传送到对应位置时,各个装置的定线机构会夹住线缆,之后线缆传送装置12的夹持机构松开线缆,传送板12b回到原来位置等待下一次传送。
41.在具体工作时,线缆上料装置2首先将线缆裁切一定长度并供给套铜套装置3(假设此时线缆的公端在套铜套装置3处),套铜套装置3将铜套套接到线缆上。线缆传送装置12将线束公端移动到线缆剥皮装置4处进行剥皮,而线缆的母端则移动到套铜套装置3处(后续的说明以公端的加工过程为例进行说明)。线缆公端剥皮之后,线缆传送装置12将线束公端移动到第一端子铆接装置5进行端子铆接(线缆母端则等待移动到第二外端子铆接装置才进行安装作业),端子铆接结束后线缆传送装置12将线束公端移动到视觉检测装置6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公端移动到铝箔电检扩张机构7,对线缆进行电检,并对线缆的铝箔层进
行扩张,在电检和铝箔层扩张之后,公端移动到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8(线缆母端则等待移动到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8a才进行安装作业),进行公端外导体的安装。公端外导体安装结束后,线缆传送装置12将线束公端移动到铜套铆接装置,将铜套铆接到预定的位置。铜套铆接结束后,线缆传送装置12将线束公端移动到线缆检测装置11,进行最终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出料装置13自动进行区分良品和不良品。
42.本发明可对车载线缆的端头进行部件安装处理,线缆的上料、剥皮、端子铆接、电检和铝箔扩张、外导体安装、铜套铆接、出料等工序形成完整流畅的处理流程,且处理流程实现了自动化,且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中间周转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发明在处理结束后对线缆进行自动检测,并由出料装置13自动区分不良品,保证了良品率。
4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6.虽然对本发明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线缆上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提供线缆;套铜套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向线缆套入铜套;线缆剥皮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对线缆端部进行剥皮;第一端子铆接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端子铆接到线缆的其中一端;第二端子铆接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端子铆接到线缆的另一端;视觉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检测端子;铝箔电检扩张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对线缆端部进行电检并扩张铝箔;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外导体安装到线缆的其中一端;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外导体安装到线缆的另一端铜套铆压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将铜套铆接到线缆上;线缆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对线缆的两端进行检测;线缆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用于传送线缆;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用于线缆的出料;所述线缆上料机构、套铜套装置、线缆剥皮装置、第一端子铆接装置、第二端子铆接装置、视觉检测装置、铝箔电检扩张装置、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铜套铆压装置、线缆检测装置、出料装置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上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的上料轮组,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上料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上料支撑架一侧的线缆输送机构,设置所述线缆牵引机构前侧的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料支撑架上的线缆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与所述上料支撑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料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牵引机构转动的牵引气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框架,设置于所述出料框架上的x轴移动机构,与所述x轴移动机构连接的出料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出料框架上的若干个y轴移动机构,以及与所述y轴移动机构连接的分料夹持机构,所述出料框架内分隔为若干个出料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铜套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套铜套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套铜套支撑架上的铜套上料机构,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套铜套支撑架上的用于套接铜套的套接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套接机构移动的铜套驱动机构;所述套接机构包括与所述铜套驱动机构连接的铜套升降气缸,与所述铜套升降气缸输出端连接的铜套铆压气缸,以及设置于所述铆压气缸一侧的铜套取料气缸;所述铜套铆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铆压底座,可移动连接在所述铆压底座上的铆压支撑架,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上的铆压刀,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上的用于推动所述铜套的铜套推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铆压刀的铆压驱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剥皮装置包括剥皮底座,可移动于所述剥皮底座上的剥皮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剥皮支撑架上的剥皮刀头,用于驱动所述剥皮刀头转动的第一剥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剥皮支撑架移动的第二剥皮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铆接装置和第二端子铆接装置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端子送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端子送料机构一侧的料带感应机构,设置于所述端子送料机构另一侧的用于将端子铆接到线缆端部的端子铆接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端子铆接机构的铆接驱动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视觉检测底座,可移动连接于所述视觉检测底座上的视觉支撑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视觉支撑架上的图像采集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转动的第一视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视觉支撑架移动的第二视觉驱动机构;所述线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支架,设置于所述检测支架上的竖直驱动机构,与所述竖直驱动机构连接的检测移动架,设置于所述检测移动架上的视觉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的两个深度检测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电检扩张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电检扩张底座,可移动连接于所电检扩张底座上的电检扩张支架,设置于所述电检扩张支架上的电检机构和扩张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扩张机构转动的扩张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电检扩张支架移动的支架驱动机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电检扩张支架上的扩张转轴,设置于所述扩张转轴上的电动丝杠,以及与所述电动丝杠连接的扩张治具。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和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均包括外导体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外导体支撑架上的外导体取料安装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导体支撑架一侧的用于向所述外导体取料安装机构供料的外导体上料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导体支撑架上的外导体检测机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传送支撑架,可移动连接于所述传送支撑架上的传送板,设置于所述传送板上的若干个传送夹持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用于驱动所述传送板移动的传送驱动机构。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线缆接头处理产线,包括机台,设置在机台一侧的线缆上料机构,设置在机台上的套铜套装置、线缆剥皮装置、第一端子铆接装置、第二端子铆接装置、视觉检测装置、铝箔电检扩张装置、第一外导体安装装置、第二外导体安装装置、铜套铆压装置、线缆检测装置、线缆传送装置,以及设置在机台另一侧的出料装置。本发明可对车载线缆的端头进行部件安装处理,形成完整流畅的处理流程,且处理流程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中间周转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发明在处理结束后对线缆进行自动检测,并由出料装置自动区分不良品,保证了良品率。保证了良品率。保证了良品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儒毅 彭永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捷斯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9
技术公布日:2022/7/5